什么是隔震减震?

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抗震形式,通过在建筑物的一根柱子顶部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削弱结构地震反射的效果。

分为基础隔震结构和层间隔震结构。

减震效果一般为50%至90%,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震区能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性。

减震技术: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座、剪力墙、连接节点或连接构件)安装耗能(阻尼)装置(或构件)。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装置由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引起的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耗散或吸收能量,从而降低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隔震技术: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采用柔性连接,设置足够安全的隔震系统。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和“减震”作用,地震时上部结构近似平移,结构反应仅相当于未隔震时的1/4-1/8(强震观测结果可达1/2-8),一般来说,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的振动仅为5.5,不仅减少了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还有效保护了建筑装饰和室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