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教授发现有财务问题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2008-06-26 23:28
自2007年7月以来,一个笔名为“曹霞”的人发表文章,质疑几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今年4月,随着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全面发布,曹霞在其“金融侦探”博客上发布了“深市十大涉嫌偷税漏税的中小公司”和“沪市2007年十大涉嫌财务报告谄媚的上市公司”。这两个“揭黑”排行榜涉及20多家涉嫌财务造假的公司。
瞬间就像上海深圳的飓风。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事件扩大升级。
政府高层官员的反应正在升级。根据记者多方证实的内部消息,主管金融的王岐山副总理就此作出专门批示,各地证监局应证监会要求对十家上市公司进行专项检查。目前在上交所内网可以查到十家公司调查报告结论的打包文档。
其中,华夏建通、国能集团、东升科技造假证据充分,已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然而,鄂尔多斯等公司的财务问题仍然是“没有根据的”,这些公司与曹霞进行了几次激烈的战斗。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一栋矮楼里,记者见到了“曹霞”,一个36岁的男人,一脸焦急。他说话很快,略显杂乱无章,浓重的闽南语口音听起来很吃力。镜头后面的一双眼睛总是透露着焦虑和紧张。
采访过程中,一位威风凛凛的中年男子走过,神色突然紧张起来,毕恭毕敬地笑着打招呼。“这是我的领导,某某老师。”——他向记者解释。
"刘姝威打了一只落水狗,而我打了一只活老虎."
从2001的“飞草”“神草”到今天的“夏草”,长期关注财经的人都知道,“草”这个名字和公众“财务公开”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
7年来,他凭借“高现金高负债,延长分析窗口,延长应交税费增加”三招,对沪深两市100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提出质疑。从2004年至今,证监会共调查了125家上市公司,他亲自曝光了25家公司,包括即将公布案件结果的东升科技。
“我佩服我自己。想象一下,一个证监会的稽查局,600多名专业人员,我完全是一个人和一个小编在业余时间做出来的。”他用手指敲着咖啡桌。
从2007年开始,曹霞进入了最狂热的上市公司财务打假行动。
“从去年6月27日开始,我连续质疑了一家公司三四次。他们找到了我的领导,找了新闻办、外宣办、文光等。我的稿子一出来就被删了。这个一出来就被删了,我就发到别的媒体上了。”
他质疑的伊利科技董事长王文彪在2007年引起了轰动。3个月,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亮相央视《东方之子》、《新闻会客厅》、《焦点访谈》等节目。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舔舔刀口上的蜂蜜。”他心有余悸。他只是一只小蚂蚁,而他的对手是一头大象。他随时都可能被踩死。
“最初有一家公司被董事会秘书长叫去和我讲和,解释说我可能不了解他们这个行业的特点。我没理他。他们财报出来后,我继续写“年报揭露大股东谎言,6543.8+0亿资金被占用”。结果他们受不了了,专门开会研究怎么对待我。他们三个高管:财务副总裁、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副总裁、董秘都飞来接我,我们领导说因为我的文章,他们连续两次被证监会调查,痛苦万分,原定的定增定向增发被否决。如果私募不成功,他们的资金链就断了。”
围绕上市公司的一条由来已久的利益链条,在这个无门无派的闯入者的三脚猫功夫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利益的捆绑和原本承担监管的第三方的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的不作为,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说到财务公开,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刘姝威。2001年末,这位学者偶然注意到了蓝田股份离奇的财报,震惊之余,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600字的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的借贷》。在几次正面较量和银行停贷的冲击下,蓝天神话迅速崩塌,公司高层锒铛入狱。2002年,刘姝威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经济人物之一。
曹霞很羡慕刘姝威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但也很不服气。“蓝田股份造假,这在当时已经众所周知。刘姝威的文章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做金融研究的时候,会强调谁是第一怀疑者。蓝田已经是落水狗了,我才是真正的活老虎。风险比她大得多。”
我真的很想被拥抱。
2002年,在福建当地一所大学任教的曹霞在一位领导的推荐下来到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我一进来就知道自己不适合留在这个学校。这是一所高水平的学校,面对的是高端金融专业人才。我是一个三流大学的小主,但是我家境很不好。”他对自己在台前的形象和表达能力没有自信和安全感,尤其是普通话很差。
外面工作不好找,国家会计学院待遇不错。曹霞唯一的愿望就是在这所学校扎根。然而,他发现自己几乎没有课。从2006年底到2008年初,他有20个月没上过一节课。他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在学校的商业杂志当编辑。“我梦想回到教研室当老师。”
让曹霞念念不忘的是在国家会计学院一天至少3000元的课时费。“老师在外面上课的话,一天至少5000元。我梦想重返领奖台。”
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年末,总有一些人来来往往;这时,曹霞觉得痛苦得要死。他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继续中断上市公司公开财务造假很久。“以我的形象和口才,没有一些特别的特长,是不可能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我只有做到这一点,我可能会重返领奖台。”
今年4月,一位被他质疑的公司高管竟然登门拜访。这激发了曹霞的战斗精神。几天后,一位财经记者请曹霞帮助他审阅于越医疗的财务报告。在注意到一些可疑的事情后,他连续写了两篇文章指责该公司财务欺诈。当所有上市公司发布2007年年报时,曹霞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打假运动。
情况真的在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变化。学院从4月份开始安排他上课。“我现在有很多课。甚至一些针对总会计师的高端班都给我打过电话。”他有一种为绝地重生而欢欣鼓舞的感觉。
“一个月前,我还和老婆商量要不要收拾东西回老家找工作。我很不情愿。毕竟我好不容易挤进了上海,孩子也有上海户口,交了这么多年社保。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一名记者在文章中称赞曹霞“捍卫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曹霞后来打电话给记者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我代表中小投资者说话了?我很难保护自己。”
他嘲笑自己揭露了金融丑闻。“如果我能稳稳当老师,我绝对不会直接挑战那些上市公司。”
“我其实是一个很想被招的人。真的没有机会了。”曹霞说。
一个卑鄙的人。
2008年是曹霞的本命年,他是一只老鼠。据他说,他本来就是个胆小的人。
七八年前,会计专业学生曹霞第一次在媒体上发了一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文章。之后,他试图活捉老虎,并以“曹飞”为笔名写了一篇质疑通化金马财务造假的文章。“当时通化市副市长给我打电话,说想见见我。北京、福州或上海是我的选择。后来他又打电话给我,说我不懂财务问题。让我们的财务总监给你解释一下。财务总监好像喝醉了,说你打压我们股价,我们股东不同意。明天早上我会找两个警察来逮捕你。”
由于失误,曹霞得到了对方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财务欺诈的确凿证据。后来通化金马因“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及时”被证监会公开谴责,此事到此结束。
曹霞知道他面临着多大的风险。“每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对外,他从来不用真名。“如果有一天他被送到地狱,换了马甲,他还能活着。”
他的“揭黑”名单出炉后,鄂尔多斯和江苏阳光的态度十分强硬。江苏阳光曾扬言要将媒体告上法庭。“以前我怀疑他们的20笔资金去向不明。现在我主要怀疑他们的多晶硅概念。江苏阳光向宁夏承诺多晶硅会按时生产。”现在,我们都沉默了,只等9月23日。一旦产生,我将面临巨大的心理打击。“确切地说,这指的是诉讼的威胁。
此外,曹霞承认,最初指控鄂尔多斯挪用50亿资金几乎没有证据。直到一年后,他才认为自己找到了“漏洞”。
以九问银广夏揭开银广夏黑幕的分析师蒲,就是所向往的例子之一。但2002年,他在《财经》杂志上发表文章质疑世纪星源财报造假,被对方起诉,败诉并赔偿30万元。如今,溥的下落不明。
他认为是时候改变策略了。“一是避免死缠烂打,二是尽量避免100%的怀疑,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名气就够了,所以我不需要付出100%的努力。”他透露,自己掌握了更具“杀伤力”的三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证据。“空心化比较严重,都是私企。”
熟悉曹霞的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曹霞其实是有策略的。“不触及制度性的东西,只是指出部分中小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因此,不会触动政府高层的神经。”在中国股市,股改刚刚完成,管理层强调规范和透明。曹霞抓住了一个可能改变他个人命运的好机会。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找蓝筹股。有个网友甚至跟我说,如果你能把中石油弄出来,我就嫁给你。我的方法只能对付小鱼小虾,对付不了这样的庞然大物。私企挪用资金是普遍现象。”“有时候我真的很害怕。我怕如果诈骗更严重,把对方逼上绝路,也就等于把自己逼上绝路——只要对方还有一口气,就强到可以杀了我。我不敢把人送进监狱。我害怕有一天对方会出来报复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是他说的,《无间道》里的警察代表正义,结果却像混混一样。”
一个更“高尚”的目标
看来困扰他很久的饭碗应该不是问题。很多财经媒体邀请他加盟,或者主动提出包装他所有的财经打假文章。也有私募基金愿意拿20万年薪找曹霞做财务顾问。
他对此不感兴趣。
“我最想做的是做一个专业的独立董事,彻底洗白自己,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很多上市公司都会请一些名人做独立董事。然后我的职业收入就上来了。”
说到“高尚”这个词,他天真地笑了。他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法律程序障碍消除后,我想和律所合作。我就去挖矿,然后做股东诉讼代理人,这样就可以合法地赚很多钱。”“市场需要这样的人存在,但如果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利益集团,就很难长久。”财经评论员叶檀将长期财务造假的曹霞定义为“探路者”。“看他能不能从个人行为转变为有组织、有机构的行为,甚至在资本市场上成立一个金融评级的中介机构。但现在看来,中国没有这样的土壤。”
然而,曹霞认为他仍然比过去“高尚”,他所做的比那些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伟大”。“很多高校邀请我过去讲课。教授和导师都坐在这里听我上课。那些教授和财务经理推荐他们的学生和下属读我的书。我还是很开心的——我的文章有人看,我的文字有人看。”
“当我有一天成为独立董事的时候,想到我还是一个小小的助教,一定会觉得很可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可笑。我在外面好像是金融专家,在学校只是个小助教,打杂的。那时候就没必要看别人脸色了。”他开始做梦。
他觉得自己只是一只小蚂蚁,对手是一头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