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发电厂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
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由华电能源全资拥有。该电站装机容量为1020MW,包括两台215MW苏制机组、四台100MW国产机组和一台200MW国产机组。日前,牡丹江第二发电厂2004年城市供热工程竣工,先后建成13换热站和改造11换热站,完成#2机组改造、#3加热器安装、两台6 kV循环泵安装等76项工程建设任务,投资近6000万元,新增并网负荷10。本采暖期可增加供热面积654.38+0万平方米以上,批发热能654.38+0万吉焦,总供热负荷39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了供热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去年底收购的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654.38+0.6万千瓦。其中,两台60万千瓦机组是首批引进西屋公司技术优化的国产超临界参数60万千瓦机组。是黑龙江省单机容量最大、发电参数最高的优质发电资产。发电设计煤耗仅为296.5g/kWh,厂用电率为5.9%,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公司全资拥有的装机容量为36MW的镜泊湖水电站已对外出租,收取租赁费,金额基本维持在200万-300万之间;此外,公司从佳木斯电厂租赁200MW机组,目前单位电价为0.286元/千瓦时;公司还拥有哈尔滨热电厂300MW机组11%股权,其中两台65438+100 MW机组为企业主体机组。
华电能源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电力生产。供热方面,对牡丹江二电厂4台654.38+100 MW机组进行改造,实现热电联产,可以提高4台机组的综合经济效益。从综合效益来看,100MW机组供热改造后,冬季不用参与调峰,提高机组运行小时数,多发电;另一方面,由于热电联产的实施,可以大大降低煤耗,带来间接效益。截止2005年6月5438+10月底,牡丹江二电厂已实现月度累计发电量12666万千瓦时,为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奠定了基础。虽然供热单位今年开始向城区提供集中供热,业务增长较快,但与总收入相比,只占很小一部分。因为供暖价格长期被政府控制,公司基本维持了盈亏平衡的局面。虽然对利润的贡献不大,但是引热入市项目的扩大,促进了牡丹江二电厂的发展。
二、收购哈尔滨三电的战略意义
2004年6月,华电能源成功收购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2.75%的股权,并将后者作为其全资子公司。收购标的总资产为50.94亿元,负债为465.438+0.91.0亿元。本次股权转让涉及金额为65236万元。此次收购不仅为华电能源增添了新的增长动力,也是其在未来竞争中牢牢把握东北市场的一步棋。长期来看,如果华电能源依托大股东华电集团继续收购集团资产,实现外生增长,将成为公司的一大投资亮点。
哈尔滨三电公司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哈尔滨,位于东北电网500KV“北送南”通道上,输电十分便利。目前东北电网一直在实施“竞价上网”试点,哈尔滨三电公司向吉林、辽宁输送的电量有望快速增加。一旦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竞价上网”,拥有低成本、低能耗等技术性能指标强的电厂,加上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华电能源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明显的比较优势。公司总经理孙光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整体拥有哈尔滨市电力公司,使公司股权装机容量达到269万千瓦,公司占据黑龙江省电力市场25% ~ 30%份额的第三阶段发展目标将基本实现。
自收购哈桑电力公司后,公司继续转战全国各地,初步确定了下一步的收购目标,包括江苏扬州电厂、辽宁铁岭电厂和内蒙古一个在建项目。扩张意图明显,装机量必将快速扩张。以集团公司为坚强后盾,争取向华北地区调电送电,进而发展成为全国大型电力企业。
华电国际是华电集团的核心企业,此次转让是华电集团支持控股公司,调整集团公司在全国布局,盘活自有电力资产的一步。就华电能源而言,已经从一个区域性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性企业。根据发展规划,公司近年来主要坚持外延式扩张模式,增加资产规模和发电量。本次收购有利于奠定公司的区域优势,提升公司整体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