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股权之争?

这场风波可能是马云的危机,但也可能是马云的机会。“雅虎获得控制权只能说是增加谈判筹码,但最终把股权卖给马云是必然的”,一位阿里巴巴前高管表示。“生意终归是生意。”自从雅虎和阿里巴巴公开争夺控股权后,阿里巴巴的股价开始上涨,一度达到65438美元+04.8+0的高点。

围绕阿里巴巴控股权的激烈争论,从最初雅虎CEO巴茨咄咄逼人的悬念和“马云会不会出局”到现在的“卫哲的狠话”,两年多来一直在演变成台面上的口水战。

雅虎和阿里巴巴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这场“控股权”风波到底是谁在掌控?

马云和杨致远:亲密接触

阿里巴巴控股权之争的公开,是由一份即将生效的协议引起的。

2007年6月,165438+10月,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时,雅虎与阿里巴巴5年前签署的协议内容被披露。这份被外界称为“雅巴合作”的协议称,雅虎以6543.8+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权,并约定在2065.438+00年和654.38+00个月后,雅虎将获得阿里巴巴董事会第二个席位,同时雅虎的投票权从35%增加到39%,马云等管理层从35.7%增加。这样一来,马云可能会失去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马云为什么要签这样一个可能对他不利的协议?这是与杨致远分不开的。

马云和杨致远相识于1997年底,当时马云在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工作。

“当时我在雅虎,来北京出差。当时开通了中国版雅虎。我陪杨致远回来,在北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马云在外经贸部。他代表政府接待了我们。”前阿里巴巴美国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CTO、现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炯告诉时代周报。

此后,马云一直与杨致远和吴炯保持联系。直到1999,马云创立阿里巴巴,融资2000万美元,吴炯才决定加入阿里巴巴。“我认为马云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吴炯说。“我一见到马云,就展示了他要做的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我一看就知道这又是一个机会。”

虽然马云从雅虎挖走了人,但马云和杨致远仍然交了朋友。与马云的强势相比,杨致远被业界公认为“平易近人,谦虚谨慎”。

于是,2005年8月就有了“雅巴交易”。当时的阿里巴巴远没有今天的“相当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显然,马云不可能拒绝雅虎的6543.8+0亿美元,以及其认可阿里巴巴所带来的利益。

前阿里巴巴高管认为,马云当时需要雅虎,但他能有这样的协议,是因为他对杨致远在雅虎的地位的绝对信任。在阿里收购雅虎中国、雅虎收购阿里巴巴集团40%股权后,杨致远对双方关系的互动和管理也可谓不错。虽然杨致远是最大的股东,但他基本上不干预阿里巴巴的运营。他认为“这是马云的事”。按照杨致远的商业逻辑,雅虎是对阿里巴巴的财务投资,这完全是马云的事,马云说了算。

这就是杨致远,也许这就是马云能够签署“雅巴合作”协议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关系让马云认为,即使到2010,10,雅虎也不会行使上述条款赋予的权利。

但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马云有点乐观。

马云和巴茨:“对抗”

马云和杨致远的蜜月随着巴茨的到来而结束。2009年6月5438+10月,卡罗尔·巴茨成为雅虎首席执行官,并成为雅虎董事会成员。由于与微软的谈判失败,杨致远辞去了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但他仍然是雅虎董事会的成员,并重新扮演了“雅虎酋长”的角色。

作为“前互联网时代”的英雄,杨致远对雅虎的发展有“错误”的一面。比如“搜索只是吸引网民到雅虎的一个特长,留人靠的是雅虎的媒体内容”。之所以有这种发展思路,是因为杨致远不懂搜索的基础,当时也没有竞价排名之类的商业模式。雅虎拥有搜索技术的先发优势,却无法转化为商业价值。

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种互联网新应用淹没的雅虎,已经是“倒下的英雄”。香港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来自控股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的确,根据时代周报记者在日本的调查,雅虎的搜索引擎目前为止在日本市场排名第一。

可以理解,5年前有人认为是阿里巴巴和雅虎交易中的“冤大头”,但现在业界的评论是:“这一单交易可能是杨致远职业生涯近年来唯一正确的决定。”

对于巴茨,马云也有点大意。2009年3月,巴茨上任两个月后,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说:雅虎的去留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股东。但一向强硬的巴茨可能不这么认为。

巴茨刚上任就想做出成绩,而雅虎最大的收入来源——阿里巴巴的收入——是她“耍威风”的重点。据国外媒体报道,巴茨在雅虎主要业务的决策中没有表现出她对互联网的理解,导致该公司一再人才流失,令投资者失望。

但越是这样,巴茨越应该显示自己的价值。据外媒报道,2009年巴茨上任时,马云访问了美国。巴茨当着阿里巴巴管理层的面指责马云没有做好雅虎中国。

据说巴茨有很多强势的举动,意图控制阿里巴巴。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开始重新审视雅虎39%股权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期间,微软要收购雅虎,阿里巴巴就放出风声,希望筹集资金回购雅虎的股份,增强其独立性。然而,雅虎拒绝放弃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

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正如互联网资深评论员方兴东所说:“马云甚至可能下课。”

如何化解马云危机?

9月初,巴茨表示,她无意出售所持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可能会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此番言论非常符合巴茨的风格,但没想到半个月后,中国媒体上又将掀起一场关于阿里巴巴控制权的风波。

“一句话:马云有麻烦了,不是雅虎。”阿里巴巴前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媒体上的这场风波,应该是马云的公关战。马云的公关战是世界级的,成功撬动了这个话题,旨在引起公众关注,从而给雅虎施压。”

显然,在中国的媒体风暴之后,巴茨开始在美国带头:“我们作为股东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是战略性的,对公司和股东来说都是一笔好投资。”巴茨还称赞了马云:“作为股东,雅虎不会干涉阿里巴巴的商业运作,我们支持马云及其团队的商业决策。”巴茨称马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企业家之一”。

但阿里巴巴不想放走巴茨。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宝和淘宝上市之前,雅虎不会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阿里巴巴副总裁、雅虎中国总经理兼淘宝首席营销官王帅回应了巴茨的预期:“淘宝没有上市计划。我暂时不会考虑以盈利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的尝试,也不会为了上市而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核心目标。”

随后,王帅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表示,所谓控制权之争的核心是对中国市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和尊重之争。抛开上述基础,凭空讨论所谓的“控制权”之争毫无意义。对于雅虎CEO巴茨“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的说法,王帅表示,自从巴茨担任雅虎CEO以来,他在互联网业务、中国市场和合作伙伴方面的决策和言论令人难以理解。集中精力改善美国雅虎的现状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仅王帅频频发声,9月21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再次表示:“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雅虎是爷爷奶奶的企业,但作为爷爷奶奶,雅虎是不尊重的”,并指责雅虎没有提供搜索技术。

公关战到这一步,阿里巴巴有点“过头”了。事实上,前阿里巴巴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06年收购雅虎中国后,我就想把原来的淘宝搜索程序换成雅虎搜索,但觉得更换很麻烦,一直用到现在。”

换句话说,不是雅虎没有提供搜索技术,而是阿里巴巴不想用别人的。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向阿里巴巴求证,但阿里巴巴方面并未回应。

对雅虎的另一项指控是,去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股价达到20港元左右。在阿里巴巴10岁生日的前两天,雅虎抛售了近1.1%的阿里巴巴股份,让“阿里巴巴措手不及”。但阿里巴巴并未指出,就在雅虎出售阿里巴巴股份的6天前,正是马云先以20.78-265.438+0港元的高价卖出654.38+03万股,套现约2.7亿港元。正如洪波在博客中指出的,“马云可以卖,雅虎不行?都是商业活动,都是追求投资回报。让我们客观一点。”

事实上,业内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关于马云是否可能出局的“伪命题”。因为,马云对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云在中国和国际上政府层面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不仅职业经理人巴茨明白这一点,软银的孙正义更明白这一点,让马云出去,除非大家都不想玩了。不过,从巴茨的强势性格来看,不愿意输给马云,甚至想努力闯出一番名堂,巴茨拿控股权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云该如何应对?前阿里巴巴高管认为,马云有两个可行的方案。一是争取孙正义,与雅虎竞争。“贾巴争端中真正的关键角色是孙正义。孙辉更倾向于支持马云。因为淘宝和支付宝的上市对他的好处最大,雅虎会拭目以待。而这也是马云一直不愿上市的核心原因。”

二是吸引投资,回购雅虎。“买雅虎25%的股份要花50亿美元,但马云目前没有。”

中国的明星企业家开始为第一波融资还债,马云也是。有传言称,马云“很可能用支付宝的控股权换取资金,获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这场风波可能是马云的危机,但也可能是马云的机会。“雅虎获得控制权只是增加了自己的谈判筹码,但最终把股权卖给马云是必然的,”一位前阿里巴巴高管表示。“生意终归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