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如何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那么,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欢迎阅读浏览。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资本运动包括资本的筹集、使用、消费、回收和分配等几个环节。总的来说,是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三个环节,构成了企业的财务结构。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于以下几个环节:

(1)融资环节

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融资方式,会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和相应的风险。在筹集资金时,公司必须权衡风险和成本,以便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负债与权益的比率反映了财务杠杆的程度。财务杠杆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但相应的财务风险也越大。最优资本结构是权衡收益和风险后适合公司特点的资本结构。此外,加强流动负债管理可以提高短期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日常生产经营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发展,融资决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投资环节

本公司可投资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所以需要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最佳选择。对流动资产的过度投资可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从而增加公司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但会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资金周转。公司也可以投资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证券。较大的资本投资项目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规划和实施。由于资金量大,时间跨度长,投资项目的未来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资本运营环节

目前中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较大,很多都是积压积压。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要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仓储费用,导致企业费用增加,利润下降。长期库存,企业要承担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和保管不当带来的损失,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企业一般只关注销售业绩,而忽略了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一些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赊销产品,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四)利润分配环节

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公司可以自主安排利润的多少用于向股东支付股利,多少用于留存盈余作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资本,这就形成了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分配水平过低,股东的短期利益得不到满足;但是,股利分配水平过高,虽然满足了股东的近期愿望,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可能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降到最低。充分认识金融风险的成因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

(2)外部原因

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以及行业背景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分析

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宏观经济环境都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公司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企业整体利润水平提高,财务状况改善,财务风险降低;如果宏观经济运行不乐观,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将受到影响,利润下降,并可能面临财务风险。

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如调整利率水平、实施消费信贷政策、征收利息税等,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也会随之变化,从而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如果利率水平提高,企业可能支付过多利息或无法履行偿债义务,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2.行业背景分析

行业背景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分析的桥梁,也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环节。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得行业的投资价值不同,投资风险也不同。

(2)内部原因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源。虽然外部原因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内部原因才是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

当企业资金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不适当时,就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如果借款规模过大,会增加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偿债能力受到影响,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借款,或者负债率很小,导致经营资金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不合理的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利润。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预测失误。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涵盖了企业基本活动的各个方面,一般包括筹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决策、预算和标准的制定、实际数据的记录、标准与实际的比较、评价与考核。如果财务管理体系不能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和所有运营环节,就容易造成财务漏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忽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导致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缺乏应变能力,容易带来财务风险。

5.收入分配政策不科学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式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的声誉,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判断,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利润的分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合理的控制体系,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未雨绸缪,未雨绸缪。面对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及时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并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将财务风险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管理方法。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和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其判断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准确及时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设置一些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的财务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企业可以预测和预报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实时监控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并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预警系统依赖于全面准确地收集企业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业务计划和相关财务数据。运用会计学、企业管理学和金融学的理论,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对经营者进行预警。

(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职能分为决策、计划和控制,而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必须及时识别、分析和测试财务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财务管理的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改进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公司最高管理层。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下,我们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和识别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五)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审时度势,把握借款时机,同时预测债务融资的使用效果,权衡收益成本。对于不同期限的债务,要合理搭配,减轻偿债压力。企业也要提高资本积累能力,不断充实资本。

(6)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需要对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进行比较和评估,同时为了保证资金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对风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在项目的评估中加以反映。投资决策的前提是企业的投资目标。投资目标确定后,就可以拟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制定多个投资方案,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估,最终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在评价企业的投资方案时,要用一些量化的评价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避免主观臆断。

(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为企业提供财力,但他们在企业之外,经营者即管理当局直接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企业是所有者是股东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股东的目标。股东委托管理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并努力实现目标,但管理者和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为了防止经营者偏离股东目标,可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其采取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动。比如给经营者股票期权。

(八)根据实际风险制定策略。

当企业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时,如产品积压、应收账款增加、成本上升等。,就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风险策略,降低对企业的危害程度。

四。结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

参考资料:

1.傅莉玲。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社会科学评论,2010(4)。

2.唐军.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方法[J].生命力,2010(5)。

3.舒威安。论后金融危机时期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J].中外合资,2011(3)。

4.周元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