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券的前身是什么?
十七世纪下半叶,经济中心转移到英国,在荷兰创立的股份公司在伦敦迅速发展。在伦敦最古老的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俄罗斯公司(成立于1553)和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的股票与商品交易混在一起。因为交易活跃,在皇家交易所买卖股票的交易商都是独立的,在城里的咖啡馆里买卖。1773在伦敦柴斯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证券经纪人正式组织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也就是今天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这就是现代股票市场的雏形。1802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新大楼落成启用。当时交易所交易的证券主要是英格兰银行、南海公司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经营策略主要是通过与政府进行交易,换取商业特权,获取巨额利润。当时英国的战争债务是1亿英镑。为了应付债券,南海公司与英国政府商定了债券重组方案,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654.38+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醋、烟等商品实行永久退税政策,并将贸易垄断权授予南海(即南美洲)。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转换为南海公司股份。随着南美贸易壁垒的消除和公众对股价上涨的预期,推动了债券转股,进而带动股价上涨。次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逐年偿还给该公司。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允许投资者分期购买新股。当英国下议院通过接受南海公司交易的提案后,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跃升至160。当上议院也通过法案后,股价涨到了每股390英镑。投资者蜂拥而至,包括超过一半的参议员,甚至国王也忍不住诱惑,认购了654.38+百万英镑的股份。由于购买热情高涨,存货供不应求,因此价格飙升。到7月份,每股价格飙升至1,000多英镑,半年涨幅700%。在南海公司股价暴涨的示范效应下,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票和英国所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为炒作的对象。一时间股价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
但当时这些公司的真实业绩与预期的投资回报相差甚远,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前景完全脱节。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种“泡沫公司”的扩张,英国议会通过了《泡沫法案》,即《禁止投机和诈骗集团法》。此后,很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觉醒,一些公司的嫌疑也逐渐扩大到南海公司。7月份以来,南海股价暴跌,2月份跌至每股124英镑,由此“南海泡沫”破灭。“南海泡沫”事件和“泡沫法案”对英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影响很大。之后的百年左右,股票发行受此法限制,使得英国股票市场几乎停滞,发展极其缓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上半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大量的基础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刺激了公司的股票发行和交易,股票市场开始逐渐活跃起来。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成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工厂”。为了促进工业产品的出口,英国在向海外输出资本的同时,在国内发展纺织等工业,然后在1830-1840年代发展重工业。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加强工业基础,国家公共事业投资和银行、保险公司等公司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运河公司的股票最初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的。虽然股市培育进展不大,但铁路公司股票在全国形成投机热潮,引发了全国各地开设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的热潮。1914一战前英国有22个地方证券交易所。
20世纪50年代,伦敦股市再次迅速向海外投资倾斜。由于被称为“商人银行”的英国式证券公司的活动,美国铁路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证券等被广泛加入交易对象,从而迈出了确立伦敦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关键一步。到1914,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80%是海外证券。因此,伦敦的成长与其说是因为国内的产业资本,不如说是作为海外资本的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
相比之下,美国的证券市场最早是为了发展运河、铁路等国内工业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说到美国最初的证券市场,大家可能会很自然的想到华尔街。事实上,美国最早的证券市场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当时,费城不仅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建立于1653年左右,当时荷兰殖民者分割了曼哈顿岛南部的一部分作为贸易基地。随着美国殖民经济的发展,华尔街逐渐繁荣起来,证券商聚集的咖啡馆也越来越多。起初,商人聚集在露天的街角一起买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者高涨的热潮,证券交易量不断增加,特别增加了晚间交易时间。与此同时,报纸上刊登的交易价格出现了波动。
由于市场交易和竞争的无序,1792年,当时交易量最大的24家券商经过秘密协商,达成正式协议,如停止不正当竞争,只在24人之间交易证券,最低手续费0.25%,每天在梧桐树下开会交易。这就是著名的“梧桐树协议”。这就成为了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也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17年,这些券商采用了正式的章程,命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于是基本形成了一个集中的证券交易所市场。1863,“纽约证券交易所”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从1820s到1830s,美国的工业化浪潮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水陆交通的发展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为了筹集道路、桥梁和运河的资金,美国发行了联邦债券、州政府债券、私营企业债券和股票,大大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交易量。当时,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股票是伊利运河公司的股票。运河热之后的交易热点是铁路股热。莫霍克发型。哈德逊铁路公司是第一只上市的铁路股票,其交易从1830开始。之后铁路股上市量不断增加,使得交易所的交易更加活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37股价暴跌,华尔街在接下来的五年左右时间里都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
1842-1853期间,电报的发明和建造、加州的淘金热(美国西部大开发)、墨西哥战争导致的经济扩张等因素再次唤醒了美国的经济活力,证券市场开始逐渐活跃起来。其交易的证券也逐渐从铁路股扩展到银行股、保险股、运河股等。,而股票的数量和交易量都大幅增加,证券交易中介机构的数量也急剧增加。1865年,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中断的铁路建设又开始继续,经济开始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920年代期间,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股市走强,美国进入“飞行二十年代”。从1921的8月到1929的9月,道琼斯指数上涨了468%。当时人们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即可以用10%的融资融券买入股票。股市的繁荣极大地刺激了融资融券交易的数量。到65,438+0929,65,438+00年初,券商贷款总额激增至峰值68亿美元,比65,438+0928年的38亿美元增长约80%。
1929年7月,美联储将贴现率从5%上调至6%。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8月达到顶峰后出现疲态,商品批发价格下降,个人收入和工业产值开始停止增长。然而,市场对此视而不见。终于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牛市之后,美股从9月3日的386.1开始掉头向下,到10月29日的1929和10。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灾爆发,单日跌幅18.5%,美国股市进入漫长的熊市。6月30日1932,道琼斯指数跌至41。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从262美元跌至265,438+0美元,通用汽车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在这次股市崩盘中,成千上万的人跳楼自杀。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几天内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瞬间破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贫困中去世。股市暴跌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的投资心态,听到股票变色,久久不能恢复。股灾之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振,进而加剧股市和银行的危机,使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数千亿美元的财富被浪费,生产停滞,各行各业奄奄一息。
纽约股市崩盘后,美国参议院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1932的银行倒闭潮也暴露了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从65438年到0933年,罗斯福政府在痛定思痛的基础上,对证券监管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框架,恢复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在随后几十年的稳定发展,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这样,以1929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诞生了。美国股市在经历了大混乱、大崩盘之后,终于开始走向理性、公平、透明。
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战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复苏,最终回到1954股灾前的水平。此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股市繁荣并持续上涨,走出了几轮持续十几年的超级牛市。期间虽然经历了1973的石油危机,1987的股灾,1998的全球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911的恐怖袭击”,安然和世通的财务丑闻等,美国证券市场仍然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投资者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上的低利率大大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以及资产重组所涉及的大规模金融资产极大地刺激了市场,不断增强了证券市场的资本和吸引力,促进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道琼斯指数在突破10000点后,继续取得进展,已经突破13000点大关。
65438年至0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开启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证券市场应运而生,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需要。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拉开了新时期我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乐飞音响诞生于6月1984+01。9月26日,1986,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营业部宣布营业。此后恢复了国内中断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了沪市股票的场外交易。1988期间,深圳特区尝试将部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试点,其中深圳发展银行是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股份制银行,产生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全国第一只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效仿上海、深圳等地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纷纷成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门,进行场外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由于投资者对股票需求旺盛,交易十分活跃。但当时的交易是原始的,极不规范的,没有交易记录,没有交易确认制度,没有转让交割机制,没有交易监控制度,没有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场极度混乱,纠纷不断,迫切需要尽快建立一个规范的证券交易所。1990,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6月165438+10月,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次年,即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经批准正式成立。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本地发行的股票开始进入市场,也就是上海所谓的“老八股”和深圳的“老五股”。之后,中国其他地区发行的公司股票开始陆续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证券交易开始逐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