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数量分析法
如果一家全国手机分销企业每年销售500万部手机,每个销售人员平均每天销售手机46部,根据以往经验,销售人员销售一部手机需要0.174小时,销售人员年平均出勤率为95%。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销售人员数量:
1)按销售额度计算:
员工人数=全国销售额/(员工平均销售额x出勤率)= 500万台/{46台x [(365-2x52-10)天x 0.95]} = 456人。
2)根据时间定额:
人员数量=全国销量x工时定额/(员工工时x出勤率)= 500万套X0.174小时/{8小时x [(365-2x52-10)天x 0.95]} = 456人。
在时间的计算上,这种方法假设每周休息两天,全年放假休息10天。这种计算方法的假设是,销售额完全取决于销售人员的工作时间,忽略了产品、市场和内部支持系统等因素。在实际的人员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编制人数要参考计算结果来确定。也称为回归分析。经营分析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人员编制。经营分析方法需要以销售收入、销售量、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历史经营数据为基础,建立这些数据与人数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得出。
如果去年某全国手机分销企业月均销量为16万台,预计明年销量将增长10%,公司计划明年每月销售17.6万台。通过回归分析,销售量与员工人数的回归分析方程为=0.003574。您可以计算销售人员的人数:
人员数量=下一年全国平均月销售额x回归分析方程= 176000 x 0.003574 = 629人。
回归分析方法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其结果的准确性与预测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经营分析方法也需要企业加强知识管理,保留真实的历史数据,便于用统计方法建立回归分析方程。预算控制法是西方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来控制人员数量,而不是对某个部门某个岗位的具体人数做出硬性规定。企业制定年度人工成本预算,将企业总预算分解到公司各部门,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决定具体的岗位数量。部门主管负责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数量。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与产出密切相关,预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员数量的扩张有着严格的约束。
如果也要完成年业务量,一个方案是使用10人,每人每月人工成本为10000元;另一个方案是使用8人,每人每月人工费为1.2万元。如果部门的人工预算是98000。我应该用多少人?
方案1:人工费= 10,000x10 = 100,000。
方案二:人工费= 1.2万x 8 =万。
所以根据预算控制法,部门应该用8人,而不是10人。行业比例法是根据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别总人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数量。在同一行业中,由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一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某一类人员的比例会随着另一类人员的数量而变化。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种辅助和支持岗位的人员规划,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
比如手机分销企业人力资源与业务人员的比例一般是1: 100,一个企业有1500个业务人员,那么人力资源人员数就是1500X0.01=15。当然,这个行业的比重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考虑分支机构数量、区域分散程度、人力资源服务精细程度等因素。对标法是以国际上最好的模型和基准值为基础,结合企业特点、运营流程、效率、业务量等综合考虑,确定岗位数量。基准值是基准项目中一个抽样组的统计值,基准值的平均值是基于抽样组的平均值,即每个抽样组有50%左右的概率,实际值会高于或低于平均值。基准数据类型可以包括工作绩效(如成本和效率)和人力配置等价,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职能和工作项目都有现成的基准值。分析基准值的国际知名机构包括IMA(管理会计师协会)、萨拉托加人力资源研究所和高德纳信息管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