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成本与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其内涵是企业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预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使企业承担的税费最小化,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以实现合理节税。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普遍手段,有利于税后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发展。纳税成本是指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应当支付的费用。

1.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前提是以法律为前提,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不能违法。税收筹划首先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在不违反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选择最优的税收征管决策方案,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偷税漏税等非法逃税行为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企业来说,就要以这种方式承担相应的后果;此外,企业税收筹划的各种方法也要符合国家制定税法的立法意图;目前我国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定位不明确,企业可以做。

(2)成本效益原则,由于税收筹划以节税为目的,但税收筹划本身的运作也要耗费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筹划时必须考虑筹划的成本和收益。只有当经济利益大于新的费用或损失时,一个筹划方案的实施才是成功的税收筹划。

(3)事前筹划,稳定性原则,税收筹划应该是一种事前管理行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应该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前就进行整体的筹划和设计。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往往晚于应税行为。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完成后,除非选择偷税、欠税的方法,否则降低企业的税负是不现实的,税收筹划也就失去了意义。

(4)税收筹划应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要求企业的全面参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应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全面考虑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

2.企业必要的税收筹划过程

(1)直接税成本规划。直接纳税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直接缴纳的税款,也是企业纳税成本中最直接、最主要的部分。国家在税收征管上是自由的、强制的,在税收债务上可以优先受偿。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首先考虑纳税对企业现金流和成本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应与其经营活动相结合。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根据自身的企业性质和经营活动进行。

(2)企业投资与筹资的规划。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需要考虑资金需求和融资成本。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应不同的融资渠道和不同的资本结构,企业要承担的税负也是不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在性质上有很大区别,因为股权融资可以向股东进行税后利益分配,所以在控制税收成本方面,债权融资不如股权融资。对于股权融资企业,要尽可能控制资产的购建期,尽可能增加融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直接冲减当期损益,达到节税的目的。

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来说,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也很重要,主要是指企业在投资时要充分考虑税收的影响,从投资方案中选择税负最小的投资方案;企业的合资、兼并、重组是企业的主要投资活动,由于投资方式、投资地点、投资核算方法的不同,税负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必须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可以从投资行业、区域、投资方式、规模等方面综合考虑投资税收筹划。

(三)企业利润和收益分配方案。分配企业的利润和收入,首先要充分考虑各种方案的税收差异,选择税负最轻的方案。可以根据我国相关税收法规,如无税收收入的税目、免税收入、应纳税收入等,结合弥补亏损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企业可以自主分配税后净利润,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是保证投资者可以增加分割利润,相应减少应纳税额,因为任何利润分配政策都不能影响企业本身的税负,但会对投资者的税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利润分配的角度,企业应通过以下方法减少应纳税额:如在确定收入总额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法允许扣除的税目金额;也可以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工资薪酬的规划,可以做好员工的收入福利,灵活安排工资薪酬和劳动报酬,平均分配工资奖金。

(4)税收资本成本的税收筹划。企业的资金具有很高的时间价值。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推迟纳税时间,在不降低整体纳税额的情况下,实现相对节税。延迟缴税相当于让企业获得了一笔免费的无息贷款。如果企业能够合法的推迟纳税时间,将会使企业有一个相对宽裕的营运资金环境,这对于那些资金紧张的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同时,延期缴纳税款增加了企业当期可用资金,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纳税资金成本。

请点击输入图片说明(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