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在古代叫什么?

基本概况

仁寿县始建于隋开帝十八年(公元589年),面积2606平方公里,人口1.56万。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宋代宰相俞、东方梵高石鲁、著名画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黄院士,人才辈出,教育繁荣。

仁寿资源丰富,煤炭储量300亿Kg,膨润土储量6543.8+0亿Kg,石灰石和生物资源丰富,均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黑龙潭,被誉为“西南第一海”、“成都后花园”。23.6K㎡ km2的湖泊镶嵌着85个岛屿,龙岩、淡水为天下第一。牛角寨大佛被誉为乐山大佛之父,1569座石雕分布在整个山体。融儒道佛于一体的佛龛,更是世间珍贵。南宋宰相俞的左青龙、游白虎墓保护较好。何家的中国洞穴深达30Km,各种钟乳石,有趣的洞穴。

仁寿在成都以北90公里,公路纵横交错。有213国道,北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南通乐山、自贡。省道106,西接成昆线、乐骋高速、成雅高速,东接成渝铁路、成渝高速;还有省县路网直达资阳、资中、威远,四通八达。

这个城镇设施齐全。县城面积13K㎡,自来水日供应能力8万吨,天然气日供应能力65438+万立方米。乾隆年间的田童天梯、白乐湖、全飞山、三坊、魁星阁,尽显县级市的英气。

通讯方便,供电可靠。国际电话、国际传真、手机、英特尔网络都已开通。程控交换机5万门,移动电话1万部,小灵通、无线寻呼、数据通信、IC卡用户2万多户。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可靠率99.6%。

工业基础初具规模,食品、纺织、建材、矿业和轻化工发展迅速。

“三高农业”成效显著,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枇杷之乡”。枇杷、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和羊肉畅销北京和香港,并远销新加坡和美国。

仁寿县坚持对内改革开放。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漏斗”管理。河南双汇、鄂电股份、中国农资、川纺集团、露莎皮革、全兴集团、金鹅纺织、魏云电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

经济概况

2005年,仁寿县国内生产总值达82.03亿元,第一产业占34.3%,第二产业占35.8%,第三产业占29.9%。

工业

仁寿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仁寿工业初步形成了纺织、食品、建材、轻化、能源五大主导产业。在全县工业总产值中,食品工业占50%;纺织行业占15%;建材行业占11%;轻化工占15%;能源行业占7%。川纺集团仁寿棉纺织厂、飞迪袜业有限公司、双汇集团仁寿分公司、龙盛集团三联饲料公司、仙明水泥有限公司、人民水泥有限公司、恒泰化工有限公司、东方红纸业有限公司、粤丰瓷业有限公司、汪洋能源有限公司、二电能源仁寿公司等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2005年,全县总产值为7.64亿元,形成了建材、纺织、能源、医药、化工食品的格局。工业集中区5个,面积3000多亩,适合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加工企业入驻。

农业

仁寿县主要生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蔬菜、水果、蚕茧、花生、生猪、山羊、小牲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仁寿县先后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花基地县、瘦肉型猪和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国十二大粮仓县之一。水果、蚕茧和油籽被列为省级发展基地。

近年来,仁寿在保障人民基本粮食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南梨北枇杷、肉羊杂糅、优质粮食、蔬菜花卉、小牲畜”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加快了面向市场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优质枇杷、梨、蔬菜等种植业;突出发展DLY猪、杂肉羊、肉牛和名特优水产品等养殖业。

到2005年,实现产值44.2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到50%以上,形成南梨北牧为主的格局,建成15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人们的生活

社会安宁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0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0元,城镇化水平28%左右。

对外开放

仁寿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凡利用县外资金、技术、智力产业的县内外人士,一律享受外资企业政策;专门机构的“一站式”服务。

著名景点

魁星阁,位于仁寿县城中心,属于魁星街的一段。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后毁于战乱,同治二年(1863)重建。1988,古亭修缮,重现辉煌。

魁星阁底座占地196平方米,底座宽度14米。由住友、亭子、保定三部分组成。高29米,四檐八面体尖木结构,蓝灰色简易瓦顶,维修后改为琉璃瓦。屋檐,瓜头,弓撑等。都是精雕细刻。整个展馆用了80根柱子,不同层次都有梯子,可以爬到顶上看全城。底层由八根檐柱、八根廊柱、八根金柱组成,其中,八根金柱贯穿亭阁,框架每层向内缩进一步至四层,底层金柱成为檐柱,于是又设置了八根金柱,在山檐的重力下产生杠杆作用,使之略离地面,成为“真武阁”式的“悬柱”建筑。

魁星阁原是封建社会建立文风标志文明的建筑。现已成为仁寿县的一大历史景观和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放眼望去,仁寿新老城的水池令人心旷神怡,与远处的“休闲长廊”遥相呼应,形成了县城独特的风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