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严格审查发审委最关心的问题。
股市短期波动后,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了IPO发行。过去三周,每周IPO获批数量保持在9家左右,募资金额分别为65亿元、42亿元和44亿元。
“上市公司规模不一。单看同类型企业的募资规模,比较一致,市场形成了募资偏低的预期。”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之前被市场诟病的“三高”,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在此轮IPO改革中得到了纠正。
随着IPO审批节奏逐渐回归正常,IPO审批节奏也相应调整。近几周单周IPO审核通过人数约为12 ~ 14,上周过会企业数为14。根据公布的IPO发审会流程,本周二、周三、周五将有12家企业上会。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市场对IPO供给增加的恐慌情绪有所减弱。在理性投资的趋势下,投资者对新股正常发行越来越客观。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将继续做好资本市场服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切实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完善。
“这相当于为未来的IPO定下了基调。长期来看,监管部门会根据市场情况有序调整发行节奏。”这位投行人士表示,不仅如此,监管层还透露出严格监管的不变审核标准。
常德鹏表示,要严把上市公司准入关,完善IPO现场检查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尽职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截至7月25日,7月份已审核的企业有44家,其中5家企业被否,2家企业推迟表决,审核通过率为84%。此前6月份的支持率为69%,降至年内新低。全月有12家企业未通过过会审批,6月1至5月的过会率分别为83%和86550家。
发审委的高否决率,让严审的震撼传导到后端。今年以来,已有59家IPO排队企业进入终止审查的队伍,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是终止审查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对会计规范化、业绩下滑、股权或战略调整的质疑,也会让排队已久的上市公司“回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59家企业中,麦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三诺胜智联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现场检查。上述券商投行人士指出,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是小问题会继续提高通过率,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中介机构会与企业协商撤回材料,以降低不合格的可能性。
审计查询更加详细。
在很短的时间内,独立选举委员会将重新选举。据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透露,无论发审委是否连任,严格审核的标准都不会降低。为了尽可能统一审核标准,各发审委委员的自由裁量空间会趋于一致。
从近期审计的询问内容来看,审计委员会的主要关注点是财务数据、生产经营的合法合规性、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财务数据方面,以被否的福州瑞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波动较大。2014年至2016年,瑞芯微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02100万元、1015万元、65438。对于2015年度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瑞芯微表示,主要是受市场规模增长放缓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基于此,发审委提出了三个问题,即企业经营的真实性、已缴纳所得税为负、大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合理性。发审委表示,英特尔作为发行人的主要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客户,2065,438+04年度支付技术服务费6,598.05万元,该项收入的毛利率超过99%。发审委认为,发行人业务和技术的描述和真实情况可能存在疑点,质疑其是否“主要从事某一类业务”。
另一方面,公司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为负值也成为发审委质疑的焦点。2014年至2016年所得税费用分别为-953.03万元、-59.82万元和-195.59万元。同时,存货跌价风险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一大隐患。
同样是财务问题,已经过会的北京华源易通热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消了发审委的疑虑。审计委员会质疑公司应收账款各期末余额偏高,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公司,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大。公司回应了具体原因,并对可能影响业绩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说明,最终成功召开了会议。
此外,发审委还将目光转向经营是否合法合规,烟台中宠食品有限公司被问及相关问题;广东君雅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问及同业竞争情况;广州吉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问及关联交易问题;广东袁尚物流有限公司和苏州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被问及毛利率和其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