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生产进度?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整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等生产任务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的计划。它不是反映一定数量的生产岗位或某条生产线的生产活动,也不是产品生产的细节和某些特定的机器、设备、人力等生产资源的使用安排,而是指导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活动的纲领性计划。

一个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一方面,生产计划是指满足客户要求“交期、质量和成本”三要素的计划;另一方面使企业获得适当的利益,对生产“材料、人员、机器设备”三要素进行适当的准备、分配和使用的计划。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任务

1,保证交货期和产量;

2.使企业保持与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负荷)和适当的开工率;

3、作为材料采购的基准;

4.将重要产品或材料的库存维持在适当的水平;

5、针对长期生产计划,做出人员和机械设备补充的安排。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的内容

1,生产什么——产品名称,零件名称;

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种凸轮,名称代码:kj908。

2.生产了多少——数量还是重量;

因为客人订单需要10000件,实际生产要考虑废品的产生,我们需要投产10500件,保证10000件的交货量。

3、产生地——部门和单位;

由于制造业的特点,很明显我们主要是在生产部门完成指标,精细化是各生产工序班组之间的加工,包括:铸造、锻造、车床、铣床、高频淬火、磨床、清洗等。

4.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期限和交货日期。

如果客户订单的交货期要求在本月20日,公司的生产和完工要在20日之前完成,以保证客户能在期限内收到货物。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的目的

1,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

2.能力需求计划的基础;

3.制定其他相关计划的依据。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性质,有各种类型的生产计划,如下表所示:

将类别划分为对象周期。

大型计划(长期)长期生产计划产品组2-3年季节

年度生产计划产品组和产品类别为1月。

中期计划表(中期)3-6月生产计划产品季、半年度周、月。

月、生产计划、产品、零件、月、日等。

小计划(短期)周生产计划、产品类别和零件类别。

每日生产计划、产品类型、零件类型、日期和时间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应满足的条件

1,计划应该是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结果;

2、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计划能力;

3、计划的厚度必须符合活动的内容;

4、计划必须在必要的时期内下达。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标准

1.运营计划标准

经营加工场所;

-计划标准为gb * * * *(其中gb指中国境内生产的企业,* * * *指行业名称);加工厂可以外包,也可以在公司内部生产,具体生产单位是生产部。

操作和处理的类型和顺序;

例子;类别是指一个产品需要加工多少道工序。比如上面提到的凸轮加工,顺序指的是先做什么,再根据凸轮制造的完成情况做什么,也就是说生产凸轮的所有工序都安排好了。

标准工作时间等。

2.工艺规划和备用能力规划的标准

操作和加工过程的负荷基准。

运营和处理流程的能力基准;

-工艺计划是指生产和生产的工作程序,备用能力计划是指企业本身的生产能力与现有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比如企业本身每天生产1000台,那么现在我在生产800台,也就是说企业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生产200台。当总产量超过65,438+0,000件时,说明企业产能已经饱和。例如,在这个时候,

3.材料和零件计划的标准

零件成分表和零件清单;

安排分区和供应分区;

批量和产出率。

4.进度标准

加工和装配基准时间表;

批量。

5.编制库存计划的标准

库存管理分区;

订货周期;

订购点和订购数量;

安全库存、最高库存和最低库存。

以上规划标准无论何时发生变化都要及时修订维护!

[编辑此段落]

生产计划指数

制定生产计划指标是生产计划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全面地指导企业在生产计划期内的生产活动,生产计划应建立以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产品产值等四大类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指标体系。

1,产品品种指数

产品品种指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它不仅反映了企业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也反映了企业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

产品品种指数的确定应首先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按照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确定。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衡量企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产品质量由几个质量控制参数控制。质量参数的统一规定形成了质量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和内部标准。

3、产品产量指数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量。以实物量计算的产品产量反映了企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和检查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各种产品质量检验之间的比例关系,平衡产品分布,计算实物量生产指数的依据。

盈亏平衡法和线性规划法主要用于确定产品指标。

4、产品产量指数

产品产值指数是以货币表示的产出指数,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以便进行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根据具体内容和功能,可分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三种形式。

[编辑此段落]

主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工厂管理内部运作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工厂,其内部管理应该是围绕生产计划进行的。生产计划包括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然而,随着MRP的使用,“主生产计划”成为控制工厂内部运作的核心。

主生产计划

一,MPS的含义

主生产计划是一种分阶段的方法,用于计划企业将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付日期。主生产计划是一种提前生产计划,它给出了每个计划周期内特定项目或产品的生产数量。有效的主生产计划是生产对顾客需求的承诺,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协调生产和市场,实现生产计划大纲所表达的经营目标。主生产计划在计划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了所有后续计划和制造活动的目标。在短期内,它将作为物料需求计划、零件生产计划、订购优先级和短期能力需求计划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将作为估算我厂生产能力、仓储能力、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需求的依据。

二、MPS编制的原则

主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的能力来确定做什么,通过均衡地安排生产来实现生产计划的目标,使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和生产率,并及时更新,以保持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主生产计划中不能有超过可用材料和可能能力的物料。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项目最少原则:用最少的项目安排主生产计划。如果MPS中的项目太多,将会给预测和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选择不同层次的产品结构来编制主生产计划。在产品结构层次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使产品(或部件)选择的数量最少,以提高管理评审和控制。

*独立性和具体性原则:需要列出实际的、具体的可施工项目,而不是一些项目组或计划的清单项目。这些产品可以分解成可识别的零件或部件。MPS应列出要采购或制造的实际项目,而不是计划清单项目。

*重点项目原则:列出对产能、财务指标或关键物料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指对生产和装配过程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比如一些大型项目,造成产能瓶颈的项目或者经过关键工作中心的项目。对于财务指标,指的是对公司利润和效率最关键的项目。如制造成本高、零件贵、原材料贵、生产工艺成本高或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它还包括那些相对便宜的项目,这些项目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对于关键物料,是指那些交货期长或供应商有限的项目。

*全面代表性原则:计划项目应尽可能全面地代表企业生产的产品。MPS应该覆盖由MPS驱动的MRP程序中尽可能多的组件,并反映尽可能多的关于制造设施的信息,尤其是瓶颈资源或关键工作中心。

*适当余量原则:留有适当余量,考虑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时间。预防性维护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MPS中,也可以根据预防性维护的时间减少工作中心的能力。

*适当稳定原则:在有效期内应保持适当的稳定性。主生产计划制定后,应在有效期内保持适当的稳定。只根据主观意愿随意更改的做法,会造成系统原有的合理正常的优先级计划的破坏,削弱系统的规划能力。

三、主生产计划的对象

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主要是生产计划中产品系列具体化后的成品,一般称为最终项目。所谓“最终项目”通常是一个独立的需求部分,其需求独立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而存在。但由于策划范围和销售环境的不同,最终作为策划对象的项目有着不同的含义。

[编辑此段落]

制定生产计划的步骤

生产计划必须遵循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逐项研究。准备生产计划所需的资源信息和生产信息。

(2)制定优化方案,统筹安排。初步确定生产计划指标,包括产量指标的优化确定、质量指标的确定、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产品生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3)编制计划草案,平衡生产计划。主要是生产指标和生产能力的平衡;计算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区域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物资供应、能源和生产技术准备能力之间的平衡;生产指标与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的平衡。

(4)讨论修改和定稿以供批准。通过综合平衡,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正确制定各项生产指标。报总经理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同时,生产计划的编制要注意全局性、效率性、平衡性、群众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