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PB制度的起源

PB业务(主要经纪人)。所谓PB业务,是指向对冲基金等高端机构客户提供集中托管清算、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借贷、资金募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这项业务的基础在于券商托管。

PB的定位是托管-清算-交易。目前PB系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毕竟托管和清算没有太大区别)。

目前pb交易通的技术有恒生、讯投、金证、同花顺等。满足私募和高净值人群多元化交易和账户集中管理的需求。可能有人问信托,公募基金,保险资管没有pb有什么优势,因为人家有座位或者接口。系统直接上O3.2,就不说O3.2了,金融圈都知道。

恒生HOMS/HAMP/Opuls其实是O3.2的精简产品,大量以前有大量公募和券商的基金经理直接上手,比较简单。在这里,有必要说一句,恒生的野心很大。在股灾的时候,HOMS(这个东西提振了2万亿的成交额,俗话说虚拟账户分配)可以实现平仓-业绩分析-多元化的交易服务。当时pb业务还不成熟。券商们虽然看到恒生赚的钱很轻松,但也只能眼红。恒生的定位是实现私募-券商-托管-清算-对账单-交易。恒生可以提供一整套服务。去年1月,我的一个哥们(入职两个月后)预测他15的个人收入是1万(正式业务和集资业务都有)。当时的疯狂程度可想而知。可惜天上掉雷,HOMS创造了2015的牛市,最后死在上面。证监会下文将停止第三方接入。意味着使用HOMS的群体原本就有一个系统无法与券商连接执行交易指令。于是,后来的HAMP/Opuls出现了,修改了:去掉了虚拟账户,阉割了资金结算,丰富了业绩分析,丰富了代销。但是如果一直没有交易界面,客户肯定会流失。于是恒生跟券商谈:你看我的钱容易。现在你是叔叔了,我们来谈谈吧,我把HAMP给你,然后你可以和我分享。至于怎么分,我只能说还是跟提成有关。于是,恒生的系统就变成了券商PB的系统,按照券商给的钱数,恒生分流系统和所有客户...

新闻投资是异军突起。当时看到恒生赚钱的新闻投资,但是人家玩的比较正规,几乎不涉及虚拟集资。主要是服务投入,因为系统的处理能力快,价格优惠(这个又得说homs了,系统的稳定性没问题,不过就是TMD卡,卡,卡...).但是,很难停止交易界面,直接干掉这个哥们。而且这种产品的年费收费模式与交易量无关。后来走了和恒生一样的路。

金证就更不用说了,资产管理系统处理不了恒生,配资系统处理不了,PB也处理不了。。。永远活在阴影里(不要喷)。论产品的重要性!

同花顺是一家有趣的公司。恒生和同花顺都是老牌的金融软件服务商,但是一个定位是机构,一个服务散户。但是什么是私募呢?这是一个难以描述的群体。看恒生赚钱同花顺也参与其中,因此随后被证监会通报罚款。不过这个躺枪很好听,说明同花顺也是有能力服务机构客户的。结果,这种同花顺一直持续下去,然后一个针对私人股本机构的投资和研究系统被开发出来。同花顺服务散户超过65,438+00年,但没有断过交易(据说小券商70%的交易量都是从同花顺的客户端发出的)。顺便说一下,零售渠道转到了机构交易。也正因为如此,同花顺解决了市场上最迫切的需求:多个经纪人、多个账户的集中管理(众所周知,没有哪个SB把所有产品都放在一个经纪人那里,店里有很多)。好像之前同花顺就有量化系统,于是大胆创新把量化套和投研系统连接起来,甚至实现了VWAP拆单、嵌入、自动交易的功能。不得不说,同花顺是捡钱的一种方式。但是这哥们不想得罪经纪人。券商对付不了PB,所以也走了恒生的路。当然自助产品也有。如果有更多的经纪人管理我,PB会出卖经纪人的个人感情(我只想当个跟屁虫,不刮~)

最后我想说几句:信息服务商永远是系统服务,永远做不了金融服务。恒生做过一次,后来死了。这些私募也很惨。接口对于VPN来说不算太贵,但是经纪人还是被坑了。幸运的是,经纪人并不团结...价格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