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寺庙会在商业大潮中迷失?老八特制小汉堡

法门寺“雷雨”的背后,是寺院在商业大潮中的迷失。

凤凰网房产

2022-07-30 08:32北京凤凰田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金融领域的缔造者。

来源:钛媒体

近日,国内5A景区法门寺主要运营方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门寺文化发展”)因多项融资租赁产品逾期。据统计,其流动和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40亿元,而账户上的货币资金不足1亿元。

据钛媒体App报道,自2021年6月以来,法门寺文化发展因拖欠租金还款,卷入多起诉讼。目前法院已将其列入失信公司名单。

寺庙原本是佛教的清净之地。法门寺为什么成了欠债逾期人?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商业思维?

“打一手好牌,砸了它。”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因舍利而建,庙原名阿育王庙。

1981八月,塔在一场风暴中倒塌。宝塔倒塌后,陕西政府开始准备重建。直到1987,考古人员才正式开始对法门寺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这次清理中,施工人员发现了封闭的地宫,地宫中不仅收藏了上千件唐代珍宝,还意外发现了佛指舍利(释迦牟尼的一根中指骨),震惊海内外佛教界。

如此独特的宝藏不仅吸引了中外信众、学者和游客的到来,也让地方政府动起了发展经济的心思。

2003年,宝鸡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成立宝鸡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邀请台湾省设计师李祖元设计佛光大道和和氏璧佛塔,总预算约6亿元。

然而,在项目启动之初,法门寺就表现出了不合作的态度。原因是佛像舍利虽然出土,属于法门寺,但一直保存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金库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寺庙一直想欢迎舍利子回寺朝拜。如果再建一座佛塔供奉舍利子,他们的愿望就更渺茫了。

2005年5月15日,和氏璧佛塔奠基仪式举行,法门寺代表未出席,致使法门寺与景区矛盾升级。

此外,由于该项目投资巨大,经项目方测算,不计利息需12亿年才能收回投资,单纯依靠招商引资已无利可图,所以捐钱(香火钱)成了项目方眼中的救命稻草。

但寺庙有权捐香火钱,其不配合的态度使得景区项目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营。

这时,Xi安曲江新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江新区”)站出来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据钛媒体App报道,曲江新区成名是因为建设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吉恩寺遗址公园等景区,依靠旅游产品带来人气和商业精神,带动周边地价,然后卖地实现商业循环。依靠着骄人的战绩,曲江新区已经成为Xi安的新贵,其“曲江模式”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2006年6月65438+10月1,成立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派驻曲江新区运营团队,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

过往成功的运营经验让曲江新区踌躇满志。法门寺景区规划面积也从一开始的5平方公里跃升到12.5平方公里,投资也水涨船高。景区建成时,投资规模已达32亿元。

景区开放前不久,曲江新区与寺庙方的矛盾再次升级。

2009年3月20日,因为法门寺景区在寺庙门口修建围墙,激怒了僧人,他们手持木棍推倒了4米高的围墙。随后,该寺在官网贴出告示,指责法门寺擅自设墙、高价售票,严重伤害了全体佛教徒的宗教感情。

当时的票价有多离谱?原来法门寺景区门票28元,飙升到120元,几乎翻了十倍。不仅僧侣们很生气,游客们也抱怨连连。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法门寺景区不得不做出让步,保留了法门寺门口的车道。

此外,曲江新区还将古寺中的功德箱作为目标,想一并收藏,但因僧人强烈反对而作罢。

其实寺庙和景区的矛盾不仅仅是“碍事”和“抢功德箱”这么简单有媒体计算过,景区开发前,寺庙的香火钱高达近2000万,但景区建成运营后,收入只有300万左右。

2009年5月9日,法门寺建成开光。然而这一次,曲江模式在法门寺失败了。法门寺地处偏僻,周边设施匮乏。这里没人买房,自然无法带动周边地价。

曲江新区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开始尝试赚钱。

据钛媒体App报道,开园当天,陕西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宣布成立。这个基金会的核心功能是劝募。法门寺景区的每一尊罗汉、菩萨或佛前,都有巨大的功德箱。几十美元,几百美元,几千美元...功德箱里的香火钱源源不断地流入曲江新区的口袋。

为了保证收益,基金会还对景区的功德箱捐赠做了一个KPI,即一年800万元。

除去香火钱,景区的每一尊菩萨、佛像都可以“供养”,价格从1000万到5000万不等。

2011年,雅居乐地产集团董事长陈卓林大笔一挥,向基金会捐赠11万元,被写入法门寺慈善基金会“2022年年终总结”,广为宣传。

此外,景区的树也用来供养,以“广植福田为众生”的名义,金额每年4800元。

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服战术。有的游客遇到免费抄经的情况。抄经之后,会有扮成和尚的人来给游客算命。当然是要收费的。据了解,这些算命先生也是景区聘请的“假和尚”,从中抽取钱财。也有游客在参观佛塔时,被“和尚”给了一个净化自己的咒语,并游说灯笼,费用达数万元。

这些不择手段的募捐行为招致了游客的投诉。开业两年来,这个景区的旅游投诉量占全市的95%,法门寺的名气一时间一落千丈。

更尴尬的是,法门寺的僧人无法承受与法门寺景区捆绑带来的污名,纷纷离开寺庙。原来的260只出了几十个和尚,景区门票涨到几百元,不仅堵住了俗人的脚步,也堵住了曲江新区的赚钱之路。

根据曲江文投2011的招股书,曲江文投投资控股的法门寺集团2010年10-9月总资产34.2亿元,总负债23.2亿元,利润总额为-10-9月。

更何况,预计45亿元的二期建设项目也将开工建设,在一期项目尚未盈利的情况下,筹集45亿元更是难上加难。

种种困难之下,曲江新区无奈退出,宝鸡市政府于2065438+2003年6月接手运营。几十亿债务也转给了宝鸡市政府,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为了挽回声誉,法门寺景区搭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便车,于2014年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然而,即使苦心经营,法门寺景区也难以壮大,只能沦落为一个普通景区,收入状况近年来也不见好转。

法门寺经营堪忧,负债累累,无力偿还。

目前法门寺文化发展的经营数据披露主要来自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8中期票据跟踪评级报告(以下简称评级报告),从中可以一窥其经营状况。

报告显示,法门寺文化发展主要从事法门寺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门票收入,提供景区内乘车、商品销售、墓地销售等旅游服务。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9.86%。上述旅游业务收入为13万元,占收入的8813%。

从核心业务的收入结构来看,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景区门票收入,2019年占核心业务收入的近80%,为0.82亿元,同比下降5.91%,主要是受客流下降、旺季门票降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此影响下,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

此外,2019年,景区公交服务收入0.12亿元,同比下降19.40%,占核心业务收入比重小幅下降至11.19%;导游服务、餐饮住宿、劳务服务、营业出租、停车场管理等其他旅游服务占比较小。2019年度,主要由于劳务收入同比减少约70%至0.03亿元,其他旅游服务收入占核心业务收入的9.46%。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销售和墓地销售补充了公司的收入规模。2019年度,公司实现上述两项销售收入分别为0.05亿元和0.06亿元,约占总收入的9%。其中,175墓地在2019年成交,价格从1.5万元到7.2万元不等。

作为陕西省重要的旅游景点,法门寺的文化发展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2019年度,公司获得政府补助16万元,同时可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公司2019年净利润仅为7319万元,盈利能力堪忧。

2020年逐渐肆虐的疫情,对法门寺景区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020年第一季度,景区基本关闭,游客仅2.74万人,收入同比下降88.73%,至0.30亿元,其中景区门票收入降至0.20亿元,对其经营造成较大冲击。

2020年全年,法门寺实现收入4433.45万元,同比下降62.08%,亏损5908万元。

2021年,公司全年营收4800万元,亏损4707万元;

2022年,受Xi、宝鸡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仅500多万元;

……

评级报告显示,公司由于法门寺景区前期建设、运营后升级改造等项目推进、股东贷款利息计提等原因,积累了大量债务,负债总额保持较大规模,2019年末分别达到40.22亿元、2020年3月末达到46.5438+005亿元。同期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64%和73.22%,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

同时,为了缓解债务压力,法门寺文化发展发起了多项景区资产的融资租赁。根据邓忠的说法。com,2017至2020年,法门寺文化发展陆续出租景区步道、停车场、安防系统、夜景照明系统等。,并登记了多达7项融资租赁,涉及的估计价值超过7亿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法门寺文化发展总资产551.5亿元,总负债40.28亿元,净资产1.48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3.03%。

自2021年6月起,法门寺文化发展被罗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长江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起诉违约退租,大量银行账户、股权等财产被查封。

此外,法门寺文化还欠曲江新区贷款654.38+0.529亿元,其中本金654.38+0.1.70亿元,利息465.438+0.2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法门寺的文化开发经营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

拥有令佛教界羡慕的佛指舍利,有着“世界佛教之都”期待的法门寺,本可以打出一手好牌,却因无底洞的投资而负债累累,落得如此惨淡的结局,让人不禁感叹。

寺庙经营、虔诚与欲望的“悖论”

据中国佛教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寺庙3.26万座,其中商业化程度超过20%,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佛教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寺庙经济也颇有门道。

在一次佛教寺庙管理的研讨会上,星云大师概述了寺庙经济的16项内容,包括寺庙财产租金征收、佛经、灵骨塔、法会香火、供养信徒、素食盛宴、道教食品筹款、农产品、申办贷款、观光朝圣、社会事业、会费、专业服务、文化教育指导、行业管理、佛法推广。

对于大多数寺庙来说,门票、信众捐款、香火钱、功德箱、周边消费品是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上海静安寺做的“福白荟寺”小程序中,不同寺庙的牌位价格不同。上海静安寺过去的牌位价格是2000元/年,太平寺1000元/年,静宁惠明寺500元/年。

在“功德”一栏,建庙功德包括建庙、建塔、造像、附金、乐善好施五大功德。其中,一尊雕像的价格最高。比如在全国给龙平寺捐一尊雕像的价格是9000元,捐款数量不封顶。

此外,寺庙还提供佛教、佛法、法器、香茶等多项服务,收费清单明确。

据钛媒体App显示,除了少数信众捐献功德外,大部分香客都是通过买票、献香、献牌位的方式表达虔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祭拜的流行,有些寺庙甚至只要给钱就去祭拜,对任何去祭拜的人都没有道德底线。

在所有的寺庙中,少林寺的商业化最为激进,也引来了各界人士的质疑。

1999年8月,34岁的释永信成为少林寺第33任方丈。此后,少林寺开始进行一系列商业化尝试。

2000年,释永信创办少林寺网站,推广少林文化。

2002年,释永信创办了一家名为少林书店的出版公司,通过出版《少林功夫》、《少林功夫集》等书籍,进一步弘扬少林文化。

2003年,少林药局成立,陆续推出少林生产的活络膏、灵芝茶等药品。

2006年,释永信在澳大利亚南部购买了一块约1248公顷的土地,用于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2007年,成立少林欢乐地有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

2008年5月,“少林极乐世界”淘宝店开业,经营佛教用品和武术用品。同年,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十年,平台投资了16家公司,覆盖茶叶、文化旅游、演艺等领域;

2015年,释永信花了2040万人民币在少林村开发房地产项目,还投资了一家四星级酒店。

……

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少林寺已涉足出版、电商、娱乐、文创、文旅、演艺、商标、短视频等行业。

收入方面,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年收入高达654.38+00万英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国内吸金也相当强劲。据悉,2007年少林寺门票香火钱总额不下5000万元,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4月,郑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竞得好消息》显示,河南宋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的价格竞得郑郑东[2022]2号地块。

根据郑东新区管委会在这块土地上的产业实施方案,该项目定位为文化产业项目,经营范围涵盖演艺、文化会展、文化创意产业办公、酒店、服务公寓等,目标是建成后5年内累计实现营收8亿元以上。

宋铁科技的背后是少林寺。少林寺对此次大动作给出的解释是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但这无疑显示了其商业版图的重新扩张。

然而,过度的商业化不仅让少林寺背上了骂名,也对佛教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佛教是一方净土,六净之地,但是当寺庙变成企业,和尚变成职业,佛教就变味了,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寺庙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外界对少林寺的质疑,释永信曾表示:“少林寺从一个破旧的寺庙获得了国际影响力,同时它从社会上获得了多少就要承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