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庐山散文
重游庐山作文,说起庐山,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庐山的风景很美,所以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出名。很多人在庐山遇到很多事。来分享一下重游庐山的散文吧!
重温庐山散文1二十多年前的暑假我去过庐山。记得那是学校组织的第一次长途旅行。刚参加工作没出过远门,真的兴奋了一段时间。
交通工具是江轮,从上海到九江,好像是两夜一天。不管怎样,在船上的时间很长。坐汽车去九江和庐山很远。印象最深的是三叠泉和五老峰。
要看三叠泉,需要从山上走下来。走了一段相对轻松的山路后,就是1000多道陡峭的台阶。因为你在往下走,所以不觉得累。再加上你年轻,组里几个人都“冲”。三叠泉真是奇妙壮观。
震耳欲聋的水声、奔腾的水雾、下落的瀑布被岩石阻挡,形成“三重叠加”,蔚为壮观。
登上五老峰,云雾缭绕在脚下,犹如进入仙境,感觉妙不可言。“横看山边,成了峰,远近不同。”远处的山峰一会儿被云雾笼罩,像一层白纱,一会儿又清晰地露出她的“真面目”,真是令人神往。
几年前,我有机会再次去庐山。第一天晚上的火车第二天早上就到了九江,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了酒店。可能是一夜没睡好,路上有点晕车,下车后不想吃早饭。
庐山迎接我们的是一场小雨。放下行李,稍作休息,然后前往此行第一站三叠泉。因为20年前的印象和1400多级台阶的直上直下,加上雨雾,这次有些动摇。先坐缆车,再走台阶。
才走了三分之一左右,我就打了退堂鼓,回到休息的地方和同事喝茶嗑瓜子。非常愉快,还欣赏了庐山千变万化的云。真是“雾来了,风起;雾去的时候,是飘飘的。
雾浓的时候,像窗帘一样遮住了各种美丽的颜色;雾气稀薄的时候,山川就像披上了一层薄纱一样优雅的外衣。“几个下井的同伴看到了壮观的三叠泉,都很激动,为他们高兴。
石阶上也留下了我们青春的汗水,泉池旁也留下了我们快乐的身影。当时天气晴朗,我依稀记得水雾中彩虹的影子。
参观“别墅区”,走马观花,看“美容院”,看“周恩来纪念馆”和“毛泽东纪念馆”。
据说世界各地的名人都给庐山留下了几百栋别墅。这些别墅建得坚固而别致。在山坡的绿树掩映下,红色的屋顶是庐山独特的风景,也是庐山的巨大财富。
如今,这些名人别墅里挤满了游客,里面的一些陈设和照片让人看到了他们的足迹。
与此同时,这些地方也变成了“商业区”,卖书、卖纪念品、拍照、摄像...而霍金也是一个接一个。这应该不是名人的初衷。
《花径》和《仙女洞》可惜我刚走,因为雨大雾大,在云里雾里什么都看不清,也没有停下来拍照。毕竟你做不了“诗人”,更做不了“神仙”。
重游庐山后,我对她的人文景观印象深刻。盘山路上的诗,公交车上的歌,别墅里的一把椅子,一张桌子,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也许这就是庐山的魅力。所以,庐山应该感谢“李白”和“苏轼”...
重温庐山散文2也许每个男人都有过两个这样的女人,至少两个,久而久之...它们已经变成了蚊子血和米棒。
从新西兰回到家乡九江已经30年了。我不是唯一离开的人。我看着前面正在修摩托车的大光头,那句“大P”终于没喊出来,多少有点辜负了“大P妈妈”。
我就是在这种心情下登上庐山的。自从1982年举家搬迁,我对九江的记忆除了“大P”兄弟就只有庐山了。
还记得当时很流行的一部电影《庐山奇缘》。我就是这样遇到初恋的。现在,即使是拍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可能不在这里。
英雄坡还是英雄坡。对于脚下的石阶来说,三十年显然不算什么。这条狭窄的山路绝不是等着我的。三十年来,有多少人在这里满怀心事或谈笑风生,连那些难得的干净和迷茫都是连树都记不住的“秘密”。
再往上,我们到达了帝国纪念碑亭,80岁的耿华和周云在这里擦出了火花。当时雨下得很大,没带伞的耿华在御碑亭里犹豫。原来亭子里还有一个女生,她觉得不好意思。
正要下定决心离开的时候,周云拦住了他,因为雨太大了,他们还能住在一起,聊帝国碑亭,小时候教英语。才发现被淋了水的男生女生竟然是青梅竹马。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好吗?
御碑亭,由明朝皇帝朱元璋建造,最初是为了纪念周颠等人的神仙而写在纪念碑上的。
后来被别人修复,亭正门外刻了两副对联:外联是“我在此寻迹,谁能告我平安?”行内是“四壁云山九江,四亭烟雨,万壑苍松”。
我记得当初能把这两首诗读对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但今天我想进亭子,却做不到。后来听经常来庐山的人说是为了保护石碑,就不让人进去了。
耿华和周俊相认后,约好下次一起去龙首崖。这个女孩的思想很敏感。红裤子,上次下雨的时候穿了黑衣服,不太喜欢耿华,现在再见换上了学生模样的衣服,尽显青春活力。
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偶尔也没说什么,就这样向外眺望,欣赏着庐山的风景。
龙首崖是看云海的地方。有缘的话,会赶上雄伟的云海,山下的树会被云淹没。只有脚下的“龙头”勉强从云海中探出一个头来,不就像一条龙骑在雄伟的云端吗?
龙头崖也因此得名。至于旁边的大天池,曾经有几个人开玩笑说,一个长宽只有两三米的小池子,敢自称“天池”。如今,视野变得宽容多了。针对龙头,“大天池”也很委屈。
镜头一转,周云和耿华在瀑布下嬉闹,女的开玩笑说男的是活孔子,来来回回,越来越好。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一个敏感的女孩抬起头来,乌黑的眼睛里满是星星的那一幕:“孔子,你就不能主动一点吗?”在他身后,有一波又一波的白练从五老峰上倾泻而下。
故事发展到这一幕,要么大家都开心,要么就有冲突,周军要回国了,只好和耿华说再见。那时候的人记性好,爱情纯洁。五年后,导演安排他们在庐山见面,互相诉说自己的感受,从此不再分开。
两人和父母的矛盾也一起解决了,最后商量结婚。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家福是在望江阁拍摄的。
也就是我前面的亭子,但是一路没看到风景。人老了,说的话就变得重复了。年轻的时候,我还年轻,我只是看着眼睛。
现在想想,《庐山真面目》其实是一部旅游题材的爱情电影。在庐山当地人眼里,不仅有曲折的爱情故事,还有花道、仙洞、白居易草堂不断切换。
《庐山恋》是我们那个时代非常成功的一部电影,和我同龄的一些读者肯定会有一些共鸣。
《庐山恋》创下了“世界上同一个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放映次数最多”、“坏拷贝最多”、“单部电影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
庐山作为一个景点,庐山电影院也是专门建有浪漫的,每天只放这部片子。听说现在还是要播,最后还是没去看。
下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汗都快干了。坐缆车下山,不然以我的速度,恐怕还没下来天就黑了。
令我惊讶的是,庐山脚下的老房子,30年来没有被树林淹没。看来我得感谢周易(臭屁妈)早知道把儿子带出来。
但如果我把儿子带出来,就不一样了。小家伙到哪里都会很清新,连我也会变成清新的人。这时候老婆会笑。“你不去别的地方吗?”“去别的地方”是我和妻子之间的秘密。我把旅行叫做“去别的地方,看看别人的生活。”
这次去庐山,住在山里。我没有和任何人联系。至于看风景,我没看风景。我说我游山玩水,除了爬爬停停什么都不做。
我知道庐山是我的家,庐山上的浪漫是我对家乡的记忆。三十年后,庐山还在。为什么这个中年人从九江火车站出来直奔庐山?这只是一个老人终于腾出时间回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