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游资本董事长李阳结婚了吗?

最佳答案:已婚。九游资本李阳: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你的眼里也要有光。

久游资本

关注科技创新企业投资

本文是2022年5月27日,久友资本创始合伙人李阳在久友资本年度LP大会上的演讲。

面对当前不确定的环境,久友资本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如何看待风险,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抓住未来的机遇?

两万字左右,诚意满满,与你分享。请阅读以下全文。

各位投资者:大家好!

非常感谢您对久游资本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未来几天的九友资本年度基金报告会。

最近很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问我如何看待现阶段以及中国未来发展将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围绕这些问题,我也做了一些思考。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久友资本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我们如何看待当前不确定的环境,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把握未来确定性的机会。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张图,帮助我们从“超级周期”中看中国的发展:

这张图片来自《原则——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作者雷伊·达里奥,世界知名的投资家和企业家,Bridgewater的创始人。

瑞达利奥综合了教育、竞争力、创新科技、经济产出、全球贸易份额、军事实力、金融中心实力、储备货币地位八项指标,来衡量不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相对综合国力”的比重;同时,他把“相对综合国力”放到跨越数百年的“超级周期”中去研究世界秩序的变化规律。

在这张图中,红色粗线代表中国,最上面的蓝色粗线代表美国,黑色粗线代表英国,橙色粗线代表荷兰,还有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其他主要国家。我们可以看到1500以来的500多年里,不同国家“相对综合国力”曲线的变化轨迹;随着这些变化,人类确实经历了几次世界秩序的变化。

具体来看:1500年代,我查了一些资料,中国处于明朝中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相对综合国力”在当时是世界第一的。但是随着明末闭关锁国,进入清朝以后,中国的“相对综合国力”开始下降,直到1900-2000年中期,跌到了一个非常非常低的谷底。相信全中国的人都很清楚,当时我们国家正在经历抗日战争,那是中华民族的危机。没有比这次更糟糕的了。

过去500年,中国之后崛起的国家是荷兰。为什么是荷兰?我也看了历史,很有意思。荷兰是最早的海上贸易国,也是世界上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国家之一。通过一系列海上霸权和海上贸易活动,荷兰实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荷兰之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是第二个从海上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的国家,这当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战争和殖民扩张。然后是美国的崛起,在1900左右达到顶峰,尤其是二战后,成为当时整个地球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当然,我们也看到,这个时候,中国开始转了。随着1949新中国成立,开始触底反弹。特别是1978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相对综合国力”进入快速飙升阶段。短短40多年,逐渐超越其他所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目前仍处于快速崛起阶段;当然和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中国崛起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开始“触顶”下行。根据这张图展示的中美“相对综合国力”曲线的变化趋势,一段时间后,随着曲线继续向右延伸,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美之间会有交集,中国的“相对综合国力”会在某一时刻超过美国。

为什么今天一开始我要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张图片?首先我想说,这个研究不是中国人做的,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做的。作者70多岁,是一位在全球都有相当影响力的投资家和企业家。

我把这张图和这个研究分享给大家,其实是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从更长的历史周期,在更大的世界格局中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这样的视野和格局,一定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也许并不是说中国就一定是老大,也许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性发展的必然。

看完500年的“超级周期”,我们再来看一个相对较小的周期。你在看什么?再看“超级周期”,中国发展最快的时间是1978改革开放以来的40-50年。在此期间,中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世界经济奇迹”。但是我们还是要回去看看。即使在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的40多年里,我们是否一帆风顺?难道我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挑战吗?不尽然!

我简单解释了一下,1978以来的40年,我们经历了很多特殊年份的一些特殊事情。这些东西在当时影响很大,让当时很多人觉得非常非常难。

当我们回顾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就像我们自己爬山一样,遇到任何一座山,想要翻越都不容易。但是当我们回顾它的时候,它看起来并不那么困难或伟大。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于是我们回过头来总结,即使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40年,也是一波三折!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放眼当下,2022年,从年初俄乌战争爆发,到近几个月来沪、京等城市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疫情防控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各方面困难重重,障碍重重。但是如果把2022年,就像我们刚才分享的,放到中国过去500年的发展周期中,放到改革开放40年到现在的周期中,放在更长的历史周期和更大的历史格局中,2022年无疑是我们发展中的又一次挫折和坎坷,是周期性周期的底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非常冷静地分析。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什么?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最后我觉得核心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的崛起,和曾经的世界老大美国,当然不会甘心。当然,回到之前说的,未必是中国自己一定要取代美国成为老大,而可能只是世界发展的一个历史周期,有起有落。换句话说,世界秩序的改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每150-200年的超周期,都会有这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格局还能稳定吗?我认为,过去的几个历史周期给了全人类很多经验和教训。我相信无论是中美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希望整个世界再次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所以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我们始终相信中国会继续向上。虽然往上走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波折,但这个大方向、大趋势不会变。

我们现在面临的第二个不确定性是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奥米克隆的传播力很强,疫情和防控的拉锯战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我们后面会分享。

第三是潜在的战争风险,伴随着大国博弈和俄乌战争的延续。

总结一下,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三个不确定因素是大国博弈、疫情防控、战争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进一步分析,就是要看到国家目前必须想办法克服的三个核心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的环境中。这几年大家从国家和中央的调整中看到了房地产保持经济稳定的必要性,但也难免不能再对房地产寄予厚望。未来5年,10年甚至30年,都不可能依靠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其他行业,如教育、文化等,可能很难成为真正的具有相当体量的支柱产业,包括传统基础设施。保持稳定是可以的,但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引擎和正确的方向来推动中国新的爆炸性经济增长。

第二个挑战是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这是过去几年一直在讲的“卡脖子”问题。

第三个挑战是尽一切可能确保国内外局势的和平与稳定。疫情防控带来的外部潜在战争风险和内部波动需要尽快克服。

在当前背景下,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部挑战如何艰巨,有三个非常确定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

首先是中国的老龄化,它必然会像春潮一样到来。计算数据并不难。我们只看50、60、70、80年代出生的人口分别在什么时候进入60、70、80岁。根据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未来20年,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近5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5亿,这是什么概念!美国现在的人口是3.33亿,整个欧洲的人口只有7.4亿。仅中国老年人口就将接近5亿。这是一个巨大而明确的趋势。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第二个明确的大趋势以及碳中和。为什么“碳中和”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大家分享,因为“碳中和”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实现的为数不多的目标之一,缓解地球环境恶化,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个大趋势的价值不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带动一系列的技术革命,以及人类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绿色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发展。我们以后再谈。

第三个明确的趋势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老龄化的推进,各方面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要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的迫切需求,我们必然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老龄化、碳中和、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是非常非常确定的。中国GDP什么时候能达到世界GDP之首?我们不认为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只是无论是在2028年还是2030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分析中国面临的核心挑战,洞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常确定的趋势,同时关注国家政策,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下一个“十五五”和“十六五”规划中的产业规划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抓住其中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机会实现财富的创造和增值。

最终结论是什么,是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解决卡脖子问题,保证新的经济增长,解决老龄化问题,实现碳中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于未来30年的中国,摆在我们面前最根本最大的机遇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医疗、健康、新能源、信息化和智能技术的发展。

如果只跟你谈“科技创新”,你可能觉得还是不够直观,太抽象。科技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再具体直观一点吧。比如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会和很多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发展,比如农业、畜牧业、很多消费行业、工业制造业,从而推动产业的迭代升级,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从而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衰老也是如此。那么多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养老问题,也必须通过生命科学和医学科技创新来解决。我们不仅会活得越来越久,我们也希望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能活得更好,所以健康很重要。还有环保的问题。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来解决环境污染和气候恶化的问题,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以及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再比如,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质量也需要很多新材料的研发和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来实现。再比如,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家统一、稳定外部环境靠什么?仅仅靠理想信念能实现吗?无法实现。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国防科技离不开创新做强。就像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过去的200年里,为什么我们会被欺负,为什么我们会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对待?就是因为我们的国防科技太弱了!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所有那些能够保证国家安全的先进工具,无论是航母、歼20战机、东风快递还是我们的国际空间站,大家想一想,哪一个不是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的?哪一个不是靠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来保证的?

通过这些,大家会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只有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强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领先地位,才是我国战胜各种挑战、解决各种问题的根本;也是我们在诸多不确定环境中必须把握的最大机会。

另外,我们还想说,在中国,如前所述,无论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还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还是要相信,中国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家。它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即使总统是民主党人,一半的州长是共和党人。就像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在野党的州长都是明确反对总统的。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能发生吗?众所周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在中国,只要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和能力去应对,这种事情只有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才会发生。所以,在中国,我们可以明确的说,它有非常非常大的,甚至超乎想象的调动和控制资源的能力。所以政策导向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我们投资方向的选择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反垄断、游戏、直播不太可能成为国家下一阶段鼓励和支持的行业,这些也不会。那会是什么呢?事实上,在工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纲要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中国已经从过去追求数量的时代走向未来追求质量的时代。必须是我们的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生物医药,脑科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装备...政策指明了这些方向,那么资金会流向哪里?它肯定也在这些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