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和合伙人的七大区别
差额1:资格和条件
股东是企业的出资人或出资人,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有钱就可以成为股东,成为合伙人的条件比股东高很多。有钱不一定能让他们成为合伙人,穷也不一定不能成为合伙人。对于合伙人来说,钱不是必要条件。重要的是要有创新、创业、拼搏的精神,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可以说合伙人的门槛远高于股东。
区别二:分享基础不同
股东按出资额比例分配,强调所有权和分红权。按出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合伙人按价值贡献比例分配,强调经营权。合作伙伴必须分享增量,只有创造价值才能分享。
区别三:分销来源
股东分配企业税后净利润;合伙人可以自由制定规则,并可以分享收入和利润。
案例:比如阿里巴巴湖畔合伙人的分配,就作为管理费用处理。阿里每年都会给包括公司合伙人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发奖金。阿里在招股书中强调,奖金是税前项目。
差异4:权益比率
股东按出资比例入股,合伙人按估值和出资比例入股。以前某公司注册资本是654.38+0万元,所以出资70万的股东占70%的股份,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只出钱的股东“出大钱占小股”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以前钱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现在把公司做大做强,为公司创造价值,有合伙人精神,才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差异五:企业价值
对企业来说,股东带来资本;合作伙伴,尤其是优秀的合作伙伴,带来优秀的人才、资金和资源,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核心运营能力。如前所述,优秀的人力资本具有吸引资本的能力。在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时代,企业构建健康成长的运营能力越来越重要,成为不可替代的因素。
差异6:控制要求
在传统时代,企业股东只要出资就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和分红权,管控不灵活,受制于传统思维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当企业股东人数较多时,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决策成本会大大增加,效率很低。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合作伙伴来说,管控更加灵活高效。有系统的合伙人管控体系,涵盖合伙人的进入、奖励、晋升终止、退出等机制,确保合伙人团队始终与公司文化保持高度契合,合伙人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始终能够支撑和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区别七:退出机制
股东退出更难,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根据法律规定,股东不能随意抽回出资,只能通过股权转让、公司回购、解散公司、破产、吸收合并五种方式退出,但每种方式都受到各种手段的牵制,不易实现。
合伙人的退出相对容易。在签署合伙协议时,已经根据不同的退出情况(如能力不匹配、违反纪律、价值观不一致等)设计了退出机制。).普通合伙人持有限售股,股份与在公司工作年限挂钩,分阶段到期,到期后才能获得转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