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绘有“青岛符号”2021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隆重开幕。
会议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科技局、城阳区人民政府;赛迪顾问有限公司、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中科传感技术(青岛)研究院、北京新和汇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协办;支持单位是中国集成电路独角兽联盟。
抓住创新机遇,抢占智能传感器新高地
在“2021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上,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国内外行业组织、国内外知名物联网厂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科研院所、知名投资机构的300余名代表齐聚岛城,畅谈智能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产业热点和焦点问题,共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计。
大会开幕式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在致辞中表示:“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传感器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医疗保健等诸多领域。传感器产业也成为支撑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青岛以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契机,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并将智能传感器产业确立为重点产业链之一。”
他说,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青岛在智能传感器R&D和产业化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歌尔微电子等一批优秀的智能传感器R&D和制造企业,建成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引进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智能传感器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涵盖智能传感器R&D、器件制造和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青岛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形成引领、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先进技术、装备和材料技术升级等发展重点,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不断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升级。
薛庆国发表了讲话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第二巡视员李向东在致辞中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东省传感器产业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智能传感器企业70余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6543.8+009亿元,在声学、压力、红外传感器领域具有突出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他说,青岛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已成为山东省国内领先的声学智能传感器谷。青岛依托微电子研究院,围绕材料、芯片、器件、算法、智能装备、先进封装等开展技术攻关,聚焦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龙头企业供应链建设,围绕培育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瞄准国际国内领先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实现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链条化、协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既定目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发展合力,加强人才供给,推动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
李向东发表了讲话
青岛市城阳区委书记、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书记王波梳理了一系列完善的城阳区招商引资配套措施。他说:“近年来,城阳区抢抓机遇,携手行业优质资源,初步形成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城阳路径。依托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两大园区,以智能传感器材料、器件、智能仪器、智能装备为四大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新高地。”
他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城阳区大力推进“六个一”工程,打造产业联盟,有50多家企业加入;一个工业技术研究所已经成立并正在加速进行;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特别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十项政策及实施细则,用真金白银支持传感器产业发展;引进了一批产业基金,优质基金聚集城阳;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MEMS传感器高端芯片等33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过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预计2023年园区收入将突破100亿元。未来城阳区将继续曝光榜单,重拳出击行业;创新驱动,成果转化;优化供给,吸引人才;资金支持,资本赋能;需求牵引,开放场景;阳光生态,优化环境。
王波介绍了城阳区的投资环境。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柯发布了《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了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未来五年的布局、重点发展和技术升级方向,以及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李克表示:“未来,青岛将围绕产业关键环节,打造纵横交错的产业生态,形成四大目标:一是扩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传感器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下游产业1000亿元;第二,在产业链上形成闭环,解决一些核心缺失和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问题;三是创新能力有质的提升,包括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构、创新载体;第四,形成强大的应用示范和带动效应,辐射带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
他表示,未来的任务可以用“354”来概括,聚焦三大核心技术、五大关键产品、四大产业链环节。三大核心技术是从设计制造到上游设备材料的支撑,希望青岛能形成齐头并进的格局;五个产品是声学、压力、温度、湿度和光学;四大产业链环节从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足以支撑自控和供应链安全的设备和材料。最终在青岛形成中国乃至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集聚集群。
李可发布青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
传感器产业节,亮点纷呈
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汽车传感器分论坛等板块组成,围绕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特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等热点话题展开。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中科院褚君浩院士发表视频讲话。
开幕式上,中国集成电路独角兽联盟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研究中心依托CCID顾问,由中国集成电路独角兽联盟传感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组成,旨在围绕企业项目投资、项目评估与成果转化、自主研究与专业培训、分销供应链服务等,推动青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中国集成电路独角兽联盟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中心揭牌。
之后举行了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签约仪式。2065438+2008年8月,城阳区与产业园签约,投资50亿元,分两期推进项目实施。截至2020年底,签约项目12个。在今年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上,又有6家公司签约入园。
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入驻签约仪式
大会主论坛以“智能传感新动力,感知驱动创造未来”为主题,邀请两院院士、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技术突破、产学研合作、应用创新、内容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汇聚行业知识,加速产业合作,搭建产学研转化平台,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主题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杜幼伟(磁电子传感器与芯片);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智能传感技术生态圈建设与理念创新);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全球MEMS先进代工服务平台)首席专家邱进;传感器行业协会全球主任/SEMI智能制造标准委员会全球协调员丁险峰(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智慧城市)。
杜幼伟院士
郭副主席
北京赛微电子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邱进
传感器行业协会全球主任/半智能制造标准委员会全球协调员丁险峰
汇聚顶级智慧,引领协同创新。
在去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第一次会议的基础上,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规格的升级吸引了更多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大会成立的中国集成电路独角兽联盟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中心,将加速行业内和行业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行业间的充分沟通与合作,打造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
大会通过汇聚以院士领衔、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应用领域领军人物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交流智能传感器件尤其是汽车传感器领域的最新成果,促进各方洽谈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线下邀请约300名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线上同时邀请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代表约2万人参会。
“汽车智能传感器与先进技术”分论坛
分论坛以“汽车智能传感器与先进技术”为主题。来自传感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从技术突破、产学研合作、应用创新等方面对智能传感器的部分应用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旨在加快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工业生产过程等关键应用领域的应用和集成,提升产业化水平。
分论坛演讲嘉宾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成都宓尚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科传感技术(青岛)研究院首席专家何世全《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自主之路》;中汽研软件评测(天津)有限公司网络连接与智能驾驶舱平台总监窦,《车联网测试评估系统及测试方法》;韩伟科技集团传感器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刚,智能环境传感器开发与应用;美心半导体产品及市场总监吴毅《MEMS传感器助力智能驾驶》;宁波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雷书宇《飞信车载激光雷达技术概述及市场应用》;刘卫东,北京九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家电、汽车用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研究员詹郝明《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及其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南京迈思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大学副教授侯德斌,77G高性能雷达芯片在车载、交通雷达中的应用。
詹郝明,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研究员
倾力打造东北亚智能传感器之都。
今年6月,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青岛提出重点打造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新型显示三大关键核心产业链。虚拟现实、智能传感器、光通信器件细分为延伸链、强链三大优势产业链,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3+3”产业链体系。智能传感器作为青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动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千亿产业应用的关键。城阳区正抓住机遇,前瞻性布局,旨在打造国家级智能传感器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城阳区智能传感器产业走出一条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会议发布的《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青岛市关于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决策部署,明确了青岛市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十五”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会上,中国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专业机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与相关区市、重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吸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能传感器项目,包括姿态传感器研发与生产、智能医疗器械高端芯片研发、智能环境监测传感器研发、互联网加企业/政府服务平台等。通过规划引导和项目落地,推动青岛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在往年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涵盖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各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分析了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实践之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青岛加快东北亚智能传感器之都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