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主要的外资企业有哪些?最好是大中型的
今年4月,SK海力士在无锡高新区建成了第二家工厂。这个总投资86亿美元的10纳米级存储芯片产品生产基地,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多年,“新吴速度”再次脱颖而出。
“我们能在这里实现第二次飞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得益于高新区营造的优良营商环境。”在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银泰看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能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克服这些困难是很幸运的。“这种氛围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建设产业生态系统,开辟新的共赢发展模式。”
近年来,SK海力士、卡特彼勒、阿特拉斯·科普柯、普利司通、江森自控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外资项目在无锡高新区(吴昕区)找到了适宜成长的土壤,逐步形成了日本高地、韩国板块和欧美集团。截至目前,全区外资企业超过1670家,注册外资超过330亿美元,占无锡直接利用外资的半壁江山,利用外资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在这里,江苏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前沿。
外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
无锡高新区SK海力士的发展,始于15年前签订的投资协议。如今,累计投资已达200亿美元,成为韩国高科技企业在江苏投资合作的典范,聚集了当地的半导体配套企业。去年,它在中国的销售总部也搬到了这个江苏南部的城市。“在无锡,我们已经做好了中长期发展的准备。”郑银泰说。
除了工业本地化,SK海力士还在规划社会事业的本地化发展,以便为当地社会和成员提供福利,如正在推进的医院和学校项目。据了解,海力士学校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建成开放,致力于为公司员工、吴昕区乃至全市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海力士医院项目计划于2022年建成并开业,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顶尖医疗水平的综合性医院。
165438+10月29日,博世集团在德国以外设立的首个氢燃料电池中心在无锡高新区奠基,2020年底建成。“中国是未来燃料电池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市场。”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表示,这将进一步加强博世在中国本土的R&D和制造能力,更快速、更灵活地服务中国市场。
无锡也是博世柴油系统和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在氢燃料电池中心项目启动的当天,博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事业部首席执行官Ufu Gahrstadt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企,而是众多本土化企业中的一员。”他的证词主要来自无锡和高新区多年来对企业发展的多方面支持。
据了解,无锡高新区(吴昕区)已完成109家重点企业的“工厂总部”,其中区域/综合总部41家,销售中心30家,R&D中心22家,产能转移15家,利润分配调整1家。截至2018年底,区内被江苏省商务厅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职能机构”的企业有17家,占无锡认定总数的一半以上,涌现出卡特彼勒、阿特拉斯·科普柯、普利司通、江森自控、柯尼卡·美能达、通用电气医疗、博世柴油系统以及阿斯利康、海力士等一批技术R&D中心总部。
“我们继续推动总部型项目的招聘,这既带来了经济增长点,也带来了创新增长点。目前,区内新增R&D人员已达1.700余人,区内各类总部企业是人才聚集、交流、互动的重要支撑。”据无锡高新区(吴昕区)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从“工厂”升级为“总部”,从“制造”转变为“创造”,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进一步形成“以高端制造为支撑,以R&D、销售、物流等服务为拓展”的格局。
商业环境也是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