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贾跃亭?继格力、奥克斯之后,美的投资7.4亿造车。

4年前,格力掌门人董明珠拟以13亿元的对价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并为珠海银隆造车项目融资97亿元,但收购未果。

而一笔价值7.4亿元的收购,美的集团引发了市场对其将再次“跨界造车”的猜测。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和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子公司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和康新能控股权。

具体来看,收购总价为7.43亿元。本次收购后,公司将通过美的暖通持有禾康新能2.09亿股,占其总股本的65,438+08.73%,并通过上峰集团和叶劲武委托的55,747,300股表决权控制禾康新能2.64亿股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美的暖通将占和康新能总股本约23.73%,公司将成为和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

早在2003年,美的就开始进入造车领域,5年后该项目因经营不善终止。时隔多年,美国再次延续造车梦想,但这次似乎谨慎了许多。

当时董明珠说“拿个格力手机,拿个格力汽车,吹个格力空调”,斥资30亿买下珠海银隆,建立了“银隆新能源”品牌,从此开始了她的造车之路。后来两年烧了几百亿,车造出来了,但几款量产车,如银隆艾菲、银隆5024EV以及多款中大型客车的市场反应几乎为零。珠海银隆也在2018被法院查封,格力和董明珠的造车梦就此终结。

1997年,空调七强之一的春兰花重金以7.2亿元收购东风南京汽车,生产中重型卡车。在奋斗了11年之后,春兰也在2008年结束了在汽车领域的奋斗。2003-2005年,奥克斯短暂涉足汽车领域,奥克斯为这个汽车梦付出了4000万元。

此后,河南新飞、山东潇雅等家电厂商纷纷涌入汽车行业,但均以“遇冷”告终。

之前有奥克斯、波导、创维、格力,美的成了后来者。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家电企业要从汽车业务中分一杯羹?

其实可以一窥家电行业目前的困境。

作为房地产的后周期行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降温,家电企业受到了房地产增速放缓的影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家电行业和房地产一样,处于增长的下行阶段。据统计,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为219万台,同比增长6.7%;销量为265,438+04万辆,同比仅增长6%。

长期来看,未来家电行业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美的此举是未雨绸缪。

其实从这次收购美的来看,比格力之前的跨界造车要“安全”得多。被收购的和康新能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的企业。其核心业务为工业变频器及伺服系统,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太阳能、光伏、风电、高压变频器、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产业链运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而且,和康新能目前已经与一汽、江淮等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上形成了配套关系。

虽然美的目前尚未透露下一步计划,但有分析称,美的此举并非进军新能源,而是完善和加强其工业互联网业务布局。

而且,看看造车新势力的惨况。就连恒大这样财力深厚的房企都在预期亏损,几百亿的资金负担对家电企业来说可能太沉重了。

此前,家电分析师梁曾评价家电企业进军汽车行业:“家电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对于格力来说,虽然收购了银隆,但其擅长的空调技术对制造新能源汽车并无帮助。产品和销售流程也有本质的不同,因此进入这个新领域风险极大。”

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像一座围城。除了转战新能源汽车的传统车企,能被大家记住的“新势力”就那么几个了。剩下的,要么想摆脱却又离不开,要么赔钱;而外面的人想出去。

奥克斯在造车的时候留下了一句话:“奥克斯是一个汽车梦,这个梦的价格是4000万。”

造车是个无底洞,不管是美的还是华为。相反,“易车汇”希望他们能通过一个好的计划,在5年,10年,诞生一个现代化领域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巨头。至于造车,看看现在的新势力就知道了。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