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正处于转型期,正逐步摆脱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但科学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尚未建立。根据科技成果转移参与主体的不同,我国现有的转化模式主要有市场转化模式、自我转化模式、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科技创新转化模式和政府推动转化模式、跨国公司出资转化模式(图4-4)。

(一)市场转型模式

市场转化模式是在供给、技术市场和需求三者并存的基础上,将科技成果引向市场,通过技术市场的有偿转让和流通,由供给方输送到需求方,实现技术与生产的有效结合。根据是否需要第三方进行分类,市场转化模式可分为技术中介转让模式和专利出售模式。

图4-4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类

1)技术中介转让模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科技中介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联系,沟通机构间的技术流动,促进各参与主体的互动,实现有效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一般来说,官办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推广先进技术的主力军,而民营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的延伸和拓展。在发达国家,政府资助的技术服务机构是新技术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近年来,我国还加强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不同层次的科技中介服务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大进展。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以市场手段吸引各种生产要素,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配置丰富的资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机构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需求方难以持续开发技术(朱宁宁,,2011)。

2)专利销售模式。专利出售模式是科技成果所有者通过技术市场将全部或部分创新成果一次性转售给企业使用,以获得继续科研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利用科技成果改进技术、优化结构,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发展难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信息、资金、技术的互补,实现了资源的最大优化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流程简单,科研投入可以很快弥补;缺点是更难找到需求对象,买卖双方都会花费信息搜索的成本,科研成果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

(2)自我转化模式

自行转化模式是科研机构或企业依托现有政策和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本单位内部自行转化科技成果,自负盈亏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整合了科技成果的来源和吸收者,无中间环节的市场交易内部化,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后续开发,省去了成果泄露的问题。这种模式快速、耗时、高效,但要求科研院所和企业拥有尖端的科技设备、强大的科研经济实力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北大方正和中国清华紫光是高校转化自身科研成果的典型案例。根据主体的不同,自我转化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子模式。

1)融资转型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吸引风险投资或通过二板市场融资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流程是科技成果→风险投资→科技型企业→规模形成→投资退出。目前,清华大学已经开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为改造传统产业、加强校企合作、国有企业脱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如何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减少风险投资对成果转化的不信任,有效监督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运作,都是我国融资转化模式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朱宁宁,王,2011)。

2)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这是科研机构或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科技创新开发的一种模式。科技成果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科研机构或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转化过程也是通过R&D机构或企业的知识和能力支持来实现的。这种模式可以使研究成果迅速付诸实践,但需要保持对核心技术的控制,比如中国海尔集团发明的家电防电墙技术和绿色节能技术。

3)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转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技术转让方采取一次性买断或提供后续服务等多种方式,通过市场技术交易合同将科技成果评估转卖给企业。企业落实条件,快速实施转化并逐步形成产业,或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二次开发,形成新技术或新产品。这样,是落后企业赶超先进企业的捷径(朱宁宁,王,2011)。

(三)产学研合作转化模式

产学研合作转化模式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普遍模式。该模式以技术合同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政府为驱动,各方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这种转化模式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合作组织的切入点和退出点的不同,产学研合作可以分为联合模式和共建模式。

1)联合模式。联合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协议和合同,就技术创新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环节的衔接达成合作意向,直接实现产学研主体间的合作。联合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传播和合作开发为重点,以协议和合同为纽带维系双方关系。其技术传播往往跨越不同组织和地区,组织松散,合作程度低,但却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合作方式,占合作总量的50%以上(辛爱芳,2004)。产学研联合模式的具体形式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例如,沈阳农药厂和沈阳化工大学在中试结果的基础上联合开发了高效农药绿色黄龙,这是一种合作开发模式。

2)共建模式。共建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建立新的联合体,共享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各个主体都能从中受益。共建模式是产学研合作中最高、最密切、最富有成效的形式。各方既有早期合作的基础,又从松散的合作逐步发展到稳定的长期合作,把相互依存、优势互补作为合作的重要动力。通过建立紧密的组织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在不同组织之间实现技术传播。产学研共建模式包括高新技术企业、R&D机构(开发中心、中试基地、科研院所等)的共建。)、院校、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园区、R&D集团、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辛爱芳,2004)。1983以北大、清华为核心成立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集科、工、贸于一体,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相结合的巨型联合体模式。

(四)科技创新的转化模式

在我国,科技创新转化模式也被称为创新服务中心,即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产业园、孵化器等具体形式。按服务内容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孵化科技中介服务。初级只提供硬件设施和政策服务,中级还提供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和管理咨询,高级则在中间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技术咨询、法律咨询和融资渠道。这种模式可以帮助科技成果所有者与有潜力的企业合作,将初创阶段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更成熟的企业(朱宁宁,,2011)。以大学科技园为例,美国硅谷的兴起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斯坦福大学在创新人才和强大科研实力上的支持。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硅谷大学产业园,但是很多大学都在做积极的尝试。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依托“三海一核”优势,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致力于发展多元业务(安,2010)。科技成果产生后,高校科技部门将在大学科技园开展成果推广引进、中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拓等活动,使中小企业尽快孵化为成熟的大企业,也为科研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提供了平台。

(五)政府推动转型模式。

政府推动模式主要利用行政渠道,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在政府引导下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体系,以投资、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投资等形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者风险基金。商业银行应当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发放贷款。这种转化模式的方式是科技成果→寻找合适的政策环境支持→转化为经济效益。特点是企业充分利用政府的管理职能,依托政府搭建平台和桥梁,达到解决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的目的。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力量,统一指挥,在项目指定和资金分配上实行招投标制或择优委托制(吴海峰,牛永平,2007)。通常,政府将成果分为高技术研究计划、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和科技产业计划。比如我国政府推出的“863”计划、火炬计划、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星火计划等项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六)跨国公司融资方式的转变

这一成果的研发往往是基于跨国公司的投资需求或国际研究机构的跨国合作需求。通过一些研究基金组织,各国研究部门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并进行申请。因为这类科研成果是需求方投入的,所以往往是由他们的长期合作单位委托给相关的研究机构来确定科研项目的研究部门。研究课题的选择相对简单直接。中国的许多研究所和大学承担了许多这样的科研项目。当然,项目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属于委托单位。由于国际科研组织或跨国公司往往有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转化过程不会因跨国合作而增加转化难度,反而会容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杨萍,,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