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家中国车企已经离场,主要销售65438+万的SUV,你可能已经看到了。

近日,网上曝出Xpeng汽车低调收购广东福迪汽车的消息,在相关网站查询后也得到证实。福迪汽车股东已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福迪汽车原董事长、法人Julia已全部退出,Xpeng汽车总裁Henry为福迪汽车执行董事。

图片来源:天眼查

事实上,近年来也有不少三四线传统自主车企被新势力收购,如理想收购力帆、威马收购黄海、拜腾收购华力、博骏收购李霞等。虽然收购本身和作为收购方的造车新势力都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但是作为收购方的一些三四线车企却不太为人所知,那么国内很多三四线车企都是什么来历呢?他们对新势力有什么价值?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爆发导致了一系列自主汽车品牌的出现。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自主品牌都能在残酷的市场经济规律下最终生存下来。这里我就选择两个典型案例来说一下。

一类是偏小型工厂,缺乏技术和新车研发实力,主要做单品或贴牌产品:

福迪探险家6(已停产)

比如开头提到的福迪汽车,成立于1988,主要生产65438+万元以内的中低端皮卡和硬派SUV,并为国内其他自主汽车企业提供零部件。代表产品是基于皮卡底盘打造的雄狮系列皮卡和探险者系列SUV,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华南农村。

福迪狮F22?指导价:7.78-15.1.8万。

由于体积小,缺乏核心技术和新车研发能力,无法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只能继续生产老皮卡底盘产品,销量下滑,边缘化,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被小鹏收购对福迪来说是一个好的结局,至少没有破产清算或没有钱剩下。

另一种是赚到第一桶金后原地踏步,不求上进,进而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厂:

例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汽李霞通过引进日本大发和丰田技术生产汽车。曾经是中国小型车领域的佼佼者,家喻户晓,足迹遍布全国。它也是中国道路上最常见的车型之一。

李霞N5(已停产)

然而,李霞固步自封,没有把从市场上赚来的钱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21世纪,继续生产丰田淘汰的老车型或者老车。还没有看到国内消费趋势推出SUV,也没有竞争优势明显的车。再加上产品线单一,最后只能被市场抛弃。曾经的独立大佬,被收购也是咎由自取。

对于那些尚未被收购或倒下的三四线自主车企来说,在车市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日趋饱和、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形势不容乐观。我也在这里解释一下。

一个是靠合资公司的奶,自主品牌却处境堪忧的车企:

中国接君(已停产)

典型案例是华晨中华汽车。2005-2010左右,华晨汽车是最受关注的自主车企之一。依托尊驰和接君这两款同级中产品力还算不错的热销车,一度跻身一线自主车企,甚至推出了酷宝coupe、接君旅行车等大胆前卫的产品,车型也远销欧洲。

中国酷宝(已停产)

不过,或许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带来的高额利润足以养活自己。华晨在与宝马合资后,逐渐失去了继续向上发展的动力。新车看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宝马发动机为噱头,但实际产品力并不突出,逐渐被长城、比亚迪等后起步公司超越,成为今天的三线自主。

中国V7?指导价:10.87-159900。

如今国家政策放开了合资车企的股比限制。实力更强,贡献更大,宝马已经可以大幅增加对华晨宝马的持股,而基本没有贡献的华晨,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和利润份额只会有大幅下降。当潮水退去,你会看到谁在裸泳。不是我悲观。辉煌现在还来不及醒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翻身的机会不大。

还有一家车企只能靠山寨红利割韭菜:

众泰SR9(已停产)

典型案例包括我们熟悉的众泰、马骏,以及川汽野马等名字很玄学的三四线品牌。

马骏满足吗?3?指导价:7.99-11.89万。

这类车企和开头提到的Foday很像。它们通常尺寸有限,但比福迪聪明。他们可以通过山寨国外品牌的名车款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割一波韭菜和市场红利,所以他们的销量和知名度还是远远高于Foday的。

野马spica?指导价:5.98万-7.58万

然而,这些企业犯了和李霞一样的错误。赚到第一桶金后,他们不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如果李霞生产老车,不回头,只是一路走到底,其他方面卖点少,质量和可靠性都不好。当消费者厌倦了山寨车,自然会失去市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们以某种方式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这些三四线车企处境如此艰难,为什么造车新势力还愿意进行收购?

首先,相对于新势力,这些三四线车企成立的更早,规模也更大。就算混的不好,也有现有的工厂和配套的生产设施。但是大部分新生力量都处于轻资产状态。小鹏除了少数自建工厂外,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工厂,需要找其他传统汽车企业代工生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能力将受到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制约。三四线车企收购后,生产线改造成本远低于新建工厂,产能可以自由控制,不再依赖他人。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被收购的传统三四线车企有造车资质,但是新势力想要自己获得造车资质是非常困难的,而收购一家有造车资质的车企是最简单、最快捷、最便宜的方式。有了“出生证”,就可以算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造车企业,也可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流。

说到资金流向,这个就不得不说了。大部分新生力量还处于亏损期。相对于每年几百亿人民币的损失,这象征性的几亿人民币甚至1元的收购,简直就是九根牛一毛。而且新势力每年都会放出几百亿人民币的融资计划,参与的水鱼也不在少数,获得收购资金完全不是问题。

总之,一批三四线自主车企的倒闭和被收购,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重视真实车型的产品力和技术,或者是玩了一些想象出来的噱头,或者是只想着吃老本过一辈子,然后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边肖文章里反复说的一句话。

至于新势力谁是收购方,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造车资质,扩大产能。如文中所说,结构相对完整、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心,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下单购买。所以新势力收购三四线车企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融资,提升知名度、销量和利润,从而尽快扭亏为盈,进一步拓展业务。

说白了,就算你不能扭亏为盈,如果有一天连新势力自己都活不下去了,需要别人来收购,那么一个更完整的企业架构也能卖个好价钱,创始人也不会亏钱,也不会剩渣!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