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湖泊现状
同时,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受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经湖泊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在河套地区起到改变水质、调节水量、控制盐碱化的作用。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周边地区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和动物栖息地丧失,乌梁素海湿地的许多浮游生物正在逐年减少。虽然经过几次综合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水注入量得到了控制,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不加紧治理,美丽的乌梁素海将从地球上消失。
2012年5月28日至31年5月2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赴内蒙古巴彦淖尔采访。调查发现,内蒙古第二大渔场已成为收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池”。在过去的20年里,乌梁素海正在表演一首独特的污染接力悲歌。
从乌拉特前旗向东,车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乌梁素海景区。
塑料瓶、数不清的死鱼等各种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很多地方都在冒着泡沫。在不到1米的水深下,菹草等多年生沉水植物茁壮成长。水面上到处都是黄色的海藻。这里芦苇疯长,甚至在景区栈桥的木板间钻出一丛丛芦苇枝叶。堤上到处都是有毒的蚊蝇。咬一口,肿包几天不掉色。
在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格萨尔核心区,黄藻面积较大,几乎覆盖了公路两侧的水面。黄藻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的藻类植物。当温度适宜,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时,迅速生长扩散,覆盖水面,可对水生植物、鸟类、鱼类造成致命伤害。
2008年5月,乌梁素海出现黄藻,面积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覆盖核心区水面,严重污染水体,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目前,乌梁素海的大部分水面除了黄藻外,已经被芦苇覆盖。整个湖区的水质又黑又臭。根据巴彦淖尔河套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这里的水质常年“劣五类”,不能饮用,不能浇水,甚至不能用皮肤接触。
它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塞外明珠”。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2010监测数据,乌梁素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现状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东大滩底泥污染最严重。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淡水渔业基地的功能逐渐丧失。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和动物栖息地丧失,乌梁素海的许多浮游生物正在逐年减少。2008年5月,乌梁素海出现黄藻,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覆盖核心区水面,严重污染水体,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乌梁素海的水质常年“劣五类”,不能喝,不能浇水,甚至不能用皮肤接触。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2010监测数据,乌梁素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东大滩底泥污染最严重。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淡水渔业基地的功能逐渐丧失。2011年底,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控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根据该规划,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工程建设期为3年,总投资2974.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79.7万元,地方财政投资595万元。
根据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乌梁素海治理总投资将达到86.2亿元,其中近期(2010 ~ 2015)47.8亿元,远期(2016 ~ 2020)38.4亿元。最终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的入湖污染负荷,达到水质四类标准,全面改善水生生态系统。据介绍,到2010年底,乌梁素海面积只有293平方公里。
一旦生态地位如此重要的乌梁素海消失,“土地荒漠化将更加严重,沙漠将长驱直入,加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灾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说。
来自中国、挪威和瑞典的专家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以控制乌梁素海的污染。三国专家预测,如果不加以治理和保护,乌梁素海将在40年内变成沼泽。三国专家认为,地球上同纬度地区最大的天然湿地将失去调节气候的功能,给当地乃至京津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拯救乌梁素海刻不容缓。
由于污染严重,湖区面积锐减,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专家预测,乌梁素海10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保护或治疗,可能在20年内消失。
乌梁素海的“营养过剩”
乌梁素海是200多年前黄河改道形成的,位于中国三大超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然而,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进入乌梁素海,不仅给这个干旱地区的湖泊补水,而且过量补充了氮、磷等“营养”元素。
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发生过两次大面积黄藻事件,核心区水体被覆盖,造成水质污染,威胁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和生存。
农田退缩成为主要污染源。
“乌梁素海造成今天这么大的污染,大部分是农田退田面源污染造成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局局长岳说,乌梁素海一直是河套退缩的地方。
乌梁素海采集的河套回水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升。水蒸发后,原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农药、化肥残留不断沉积浓缩,加剧了乌梁素海的污染。此外,流域内排放的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也是造成乌梁素海污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