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骏电子这棵“大树”是靠特斯拉发光还是自带光芒?

【汽车之家?行业】?誓将100%零部件国产的特斯拉,是中国汽车供应链厂商不可错过的“盛宴”。业界期待,苹果崛起、重塑智能手机供应链的场景,也能在国产特斯拉身上复制。

中国的元器件企业盛骏电子,今年以来一直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2020年2月,盛骏电子旗下的上海临港盛骏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骏安全临港”)收到国产特斯拉的意向书,成为特斯拉车型。3和型号?y型的供应商。特斯拉从2020年开始开启销量狂飙模式。盛骏电子会利用特斯拉实现快速发展吗?前几天是盛骏安全港工厂的开放日,我们去现场一探究竟。

过去,中国零部件企业由于R&D能力弱,很少得到业界的关注。2004年,盛骏电子在宁波成立。当初其产品只涉及发动机进气管、空调出风口等低门槛零部件。

自2011以来,盛骏电子先后收购了德国汽车电子公司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美国KSS、德国TS和日本高田,使其能够快速获取海外公司的核心技术,实现逆袭。

短短八年时间,盛骏电子的营收增长了近50倍,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奥托立夫第一),全球市场份额约30%。

■借用特斯拉的“光环”?

有了这样的体量和市场知名度,盛骏电子进入国内的特斯拉供应链体系也就顺理成章了。事实上,在盛骏电子收到国内特斯拉的定点意向书之前,就已经在北美给特斯拉供货了。

“盛骏安全港工厂”

为配合特斯拉国产,盛骏安全港于2019年5月22日正式成立,总投资4.2亿元,距离特斯拉Giga Shanghai仅3km。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制造和销售,产品包括安全气囊模块、安全带、方向盘以及汽车安全系统的集成产品。

自2020年起,盛骏安全临港逐步向国内特斯拉提供方向盘、安全气囊等汽车安全系统产品,订单生命周期约为3-5年。据悉,目前特斯拉相关产品订单为75亿元(全生命周期),盛骏保安临港为特斯拉准备的方向盘生产线年产能最高可达1.6万套。

“安全气囊生产线”

有很多供应商想接近特斯拉,从股市就可以验证。然而,在盛骏安全港的开放日中,盛骏电子向投资者和媒体介绍了工厂情况、产品“硬核”技术和未来规划,而供应特斯拉的具体细节似乎被刻意回避。“领导对我们的热点很反感。”一位盛骏电子市场专家这样说道。

资本市场总会趋于理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跻身特斯拉“朋友圈”不是关键,培养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事实上,盛骏电子并不需要过分依赖特斯拉的“光环”。从业务订单可以看出,特斯拉的订单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到2020年8月,JSS在中国的新订单已经达到6543.8+00亿元(全生命周期),新客户包括长城、吉利、广汽、上汽通用和福特。

在此期间,有源源不断的申请人来到盛骏安全港。“疫情复工后基本没有停工。”盛骏汽车安全系统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朱晓峰告诉汽车之家,“我们正在不断扩充员工。仅在8月份,我们就招募了超过65,438+000人。目前临港工厂员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

“预计到2025年,盛骏安防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0%,销售额将达到6543.8+05亿元。”盛骏汽车安全系统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单锦辉表示。

■每天出货超过65,438+00,000套方向盘。

通过近几年的业务整合,目前,盛骏电子拥有汽车安全系统、功能零部件及总成、汽车电子系统和智能车联系统四大业务。其中,汽车安全系统是盛骏电子的主要收入来源,约占70%。

在世界上许多工厂中,盛骏港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悉,目前该厂方向盘年产量可达320万件,占全球方向盘产能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天出货超过10000套方向盘。另外安全气囊年产能2700万个,卷收器产能654.38+00万个。

方向盘是一个传统的零件,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隐藏的知识。就工厂设施而言,盛骏安全临港拥有物理环境实验室、点火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测量室四个功能实验室,用于开发汽车安全气囊、方向盘、安全带和系统集成。

“CT设备”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台CT设备,类似于医疗设备。装配集成后的方向盘可以进行无损检测,即在不拆卸产品的情况下进行内部检查、装配分析、装上数模、测量尺寸。“这套设备造价近400万元,国内不超过5套。”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技术方面,方向盘需要骨架、发泡、镀膜、组装。"临港工厂引进了智能工厂管理系统,许多流程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朱晓峰说,“仅涂层工艺,为了获得更好的手感和安全要求,有些客户要求纯手工缝制,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据现场了解,方向盘的真皮是纳帕的,和一些奢侈品包的供应商属于同一家公司。一头牛的纳帕皮革只能做1-2套方向盘。鉴于第一层纳帕皮的稀缺性和高昂的价格,只会在高端车型中考虑。据悉,蔚来、奥迪、红旗等车企已与盛骏电子合作,率先应用。这些高端产品订单可以提高盛骏电子的毛利率。

“方向盘的中间部位覆盖有纳帕皮革”

“作为安全系统部件,无论各国的法规要求还是技术要求,都有量价齐升的趋势,我们走上了正轨。”盛骏电子执行副总裁、中国盛骏汽车安全系统董事长陈伟说。

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和法律法规对安全要求的提高,安全系统产品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复杂,研发门槛越来越高,单价也逐渐提高。

在今年的新订单中,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已经在凯迪拉克车型上量产,同时也开始推广中国品牌。这项技术可以实时跟踪驾驶员的头部位置和面部特征,识别驾驶员的视线,并警告驾驶员集中精力驾驶。

■上半年新订单253亿元。

此次大规模收购确实给盛骏电子带来了一系列竞争优势,但今年不同寻常。由于新冠肺炎等外部因素,全球汽车工业受到重创,全球汽车销量下降了约28%。从上半年的财报来看,前十大整车厂有一半以上亏损,零部件企业整体也陷入困境。

对于占据海外市场78%份额的盛骏电子来说,就像全球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一样,在疫情期不得不“填观众”,先处理国内再处理全球,而在大规模并购时期,更是大大增加了盛骏电子的管理压力。

2020年上半年,盛骏电子营收205亿元,同比下滑33%,桂牧净利润三年来首次亏损。这份成绩单在盛骏电子看来并不容易。“虽然疫情带来了挑战,但我们通过全球合作顶住了压力。”陈伟说,“目前来看,整合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盛骏电子执行副总裁兼中国盛骏汽车安全系统董事长陈伟。

可喜的是,在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大趋势下,盛骏电子上半年新增订单253亿元,让市场对其下半年的业绩有了一定的预期。

据陈伟介绍,公司对技术变革的大趋势充满信心。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系统始终是核心产品,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临港工厂的产能也在逐步增加。

下半年,盛骏电子将扩大产能,密切关注国内订单生产。拿下匈牙利“超级工厂”的安全性后?2065438+2009年6月升级后,11,盛骏安全宁波工厂也将升级为“超级工厂”,成为盛骏电子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安全系统产品生产基地。

除了安全系统,自2019起,盛骏电子将目光投向了毛利率更高的新能源业务,为保时捷首款纯电动汽车Taycan提供800V快充系统,为国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MEB平台车型提供BMS、充放电和智能车联系统,为奔驰MFA2平台车型提供BMS等产品。据悉,盛骏电子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约为5.8亿元,同比增长74%。

同时,盛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君联智行将于2021年启动其自主研发的第一代V2X车端产品量产,有望成为全球首个5G-V2X量产项目。这些新赛道是盛骏电子早期并购的成果,现在逐渐发挥协同效应。

■结论:

回到原来的话题,盛骏电子会用特斯拉实现突飞猛进吗?对于盛骏电子来说,“借用”这个词显然不够准确,相互促进才是最好的答案。如今,特斯拉的“鲶鱼”已经洗礼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众多本土中小型专业零部件企业也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化而迅速成长。

接下来要考虑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如何在汽车转型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下进行业务布局,如何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不断推进高门槛的核心技术。只有你变成了那棵大树,才不需要依靠别人的光环。(文/汽车之家?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