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名录

第1章

罗斯·约翰逊快40岁的时候,这个即将成为里根时代商业模特的男人还默默无闻。一家猎头公司成为约翰逊人生的转折点。有了这个机会,他一下子成了一家招牌公司的总裁,然后吞并了那贝斯克公司,升到了最高层。成功之路是不可复制的。约翰逊到底靠的是天生的聪明还是投机?有人这样解读约翰逊主义:“成功来自机遇,行动无需计划。”约翰逊是地狱天使和现代资本的混合体。

第二章

吞下雷诺兹(RJR)!约翰逊在1985年完成了RJR和纳贝斯克的合并,并在1986年成为RJR纳贝斯克公司的总裁。古老的温斯顿·塞勒姆被约翰逊彻底改变了。

第三章

约翰逊就像一辆飞速行驶的法拉利,不会停在温斯顿-塞勒姆拥挤的停车场,而这辆法拉利配备了来自——RJR烟草公司的654.38美元+0.2亿美元的现金流,是美国最大的发动机。约翰逊把公司总部搬到了亚特兰大。

第四章

并购是华尔街的生存之道。输了,赢了,还是平局,都可以带来很多费用:咨询费,剥离费,贷款资金等等。这些都促进了80年代华尔街的蓬勃发展,M&A费用反过来促进了证券业的繁荣。华尔街陷入了M&A热潮,RJR很快成为交易员们的射击场。罗斯·约翰逊厌倦了为别人工作。他想控制董事会,所以“为什么不把公司私有化?”收购一家公司已经提上日程。

第五章

杠杆收购公司-科尔伯格-克拉维斯(KKR)

第六章

希尔森的杠杆收购计划与罗斯·约翰逊一拍即合。

第七章

当RJR·纳贝斯克公司的公共关系总监比尔·利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杠杆收购的消息时,整个亚特兰大都炸开了锅!总部大楼被成群的新闻媒体包围着。要知道654.38+076亿美元的杠杆收购,将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收购!这不仅是当地最大的新闻,也是当年全世界最大的新闻。科尔伯格-克拉维斯(KKR),所罗门和第一波士顿,杠杆收购的巨鲨,闻到了鱼腥味,聚集在RJR纳贝斯克。75美元一股太便宜了!约翰逊正在抢劫公司。RJR·纳贝斯克被狼包围了,脂肪永远不会被一个人吞下!

第八章

招标在即。希尔森对75美元的出价更加警惕,因为华尔街几乎每家投行都在盯着它,竞争不可避免。你最不该忘记的就是克拉维斯。彼得·科恩和克拉维斯之间的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双方都没有示弱。周一,《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报道,科尔伯格-克拉维斯公司打算以每股90美元的高价收购York纳贝斯克公司。

第九章

垃圾债券就像上瘾的毒品,可以让一个小购买者从事一个庞大的收购计划,从而改变这些不知名的小购买者在收购中的命运。垃圾债券不断膨胀,一旦经济掉头向下,将无力偿还堆积如山的债务,投资者将变得一无所有。泰德·福斯特曼讨厌垃圾债券,而克拉维斯用垃圾债券最多,福斯特曼对克拉维斯很生气。希尔森在杠杆收购方面没有突出的天赋。这是福斯特曼的机会,他不会错过。

第10章

克拉维斯的出价让科恩的噩梦成真,也让约翰逊和他的“快乐男人”发财的希望化为乌有。但与约翰逊不同,科恩从不考虑投降,这不是他的性格。

第11章

科恩和克拉维斯的部队排好队,准备战斗。Kravis由drexel Merrill Lynch和垃圾债券支持,Hilsen与Salomon合作。双方都在调动一切力量,在战略和融资上展开竞争。

第12章

在投标之前,杠杆收购买家的尽职调查审查就开始了。在这个环节中,约翰逊和科恩掌握着所有的底牌,他们不仅可以获得任何机密信息,还可以得到管理团队的帮助。克拉维斯的尽职调查一无所获,他被排除在信息之外。据约翰逊所知,福斯特曼的竞标团队根本没有机会。

第13章

约翰逊的管理协议和“黄金降落伞计划”激怒了员工和股东,这些内幕人士的贪婪深深刺痛了厌恶杠杆收购的人们的神经。“约翰逊的所作所为和持械抢劫有什么区别?”董事会的特别委员会拟定了一套正式的投标原则,并列出了三个小组的程序——约翰逊、克拉维斯和福斯特曼。各方算计着竞标,最后Faustmann退出竞标。

第14章

第三方参与。第一波士顿公司不想被排除在收购RJR·纳贝斯克公司之外,但也参与了竞标。

第15章

第一次出价:约翰逊稳操胜券。然而,在第一波士顿公司中途退出的最后一刻,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特别委员会不能忽视第三方的投标,将最后期限延长了一周。

第16章

第二轮竞标:竞标活动如火如荼。先是波士顿被集资搞得焦头烂额,而约翰逊·克拉维斯则对特别委员会的决定感到愤怒,同时也在揣摩对方。

第17章

克拉维斯以每股65,438+006美元的出价超越约翰逊,赢得第二轮竞标。但是,既然特别委员会允许第二轮投标,为什么不能有第三轮投标呢?

第18章

最终的赢家

乐章结尾部

RJR和纳贝斯克的创始人永远不会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R.J. Reynolds和Adolphus Green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在意电脑里的数据而不是工厂的产品?为什么他们如此热衷于解散一家公司而不是建立它?这一切和商业精神有什么关系?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