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另起炉灶”,不再“和百度、高德一起生活”

不想打通旅游产业链的旅游巨头,不是一个合格的旅游巨头。

近日,出行巨头滴滴在滴滴出行APP6.0的6.0版本中悄然上线了自主研发的地图业务——“滴滴地图”

在滴滴出行APP的导航栏中,增加了“导航”功能。在用户选择的地图中,滴滴地图已经取代了高德地图原来的位置,出现在滴滴打车界面。

目前该功能仅在深圳、成都等十余个城市上线,尚未普及到全国。

在滴滴推出自己的地图业务之前,滴滴选择与其他地图厂商合作,探索出行领域。

最初,滴滴打车选择接入百度地图;到2014,有消息称滴滴接入腾讯地图;2016年,滴滴出行合作地图再次变更,与为滴滴出行产品提供地图导航服务的高德达成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一反常态,不与地图厂商合作,选择自研地图业务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多年努力的结果。

早在2016,滴滴就成立了一家地图公司——滴滴地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地图科技”),招聘了众多地图人才。

第二年,滴滴还申请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一级测绘资质,也就是俗称的“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

这个资质也被称为地图商家的金钥匙。掌握这一资质,意味着滴滴科技可以采集和制作导航地图信息。

这无疑为滴滴提供了准入门槛,为布局地图领域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旅行和导航一直是比较完整的旅行产业链,尤其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旅行时使用导航。

如果滴滴能率先实现出行和导航的互为加持,也可能为自己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出行闭环,这对滴滴在出行市场的表现绝对有利,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方面。

对于旅行玩家来说,想要在自动驾驶方面有所作为,地图是关键条件之一。只有能够准确采集各种道路信息,自动驾驶才有最根本的数据基础。

不仅仅是自动驾驶,最常见的出行也需要详细的道路信息数据的支持。

当然,滴滴也可以购买其他地图厂商的数据信息,但是后期的更新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滴滴会逐渐在地图领域布局。

毕竟在你需要的时候,有能力去做的时候,自己做总比付钱给别人好。

但是,在地图市场,人也是来来往往的。

比如百度、高德、腾讯等地图领域的实力玩家,凭借先发优势,前期完成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在地图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还有一个新玩家,科技巨头华为也将手伸向了地图市场,在自己的应用上贴出了支持超过100个海外国家和超过1300个城市的导航地图。

总之,滴滴不是布局地图最早的一家,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只要出行领域还有红利。

而滴滴自己做,能不能吃饱就看滴滴接下来的表现了。

作者: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