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终止IPO辅导只是一个警报?
5月30日,广东证监局发布上市公司辅导时间表,显示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已经终止。之前珠海银隆大规模跑马圈地,需要大量融资来弥补缺口。如今,IPO辅导终止,上市受阻,董明珠造车计划再次受挫。
董明珠可以说对珠海银隆功不可没,从一个不知名的屡次亏损的企业成为舆论焦点。“造车梦”是董小姐的执念,银隆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是强烈要求格力收购银隆。被股东拒绝后,董明珠自掏腰包收购了银隆,还请来前首富王健林和老板刘向银隆注资。对于银隆,董明珠可以说是全押了。
银隆其实是格力的梦想。
董明珠不止一次强调银隆对格力的重要性。事实上,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是必然的选择。格力在家电行业几乎已经触及天花板,成长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格力必须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才能继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公布了中国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其中与格力业务直接相关的十个领域是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汽车,更是智能设备的平台,为格力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格力只有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才能保证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这也是为什么在格力拒绝收购银隆后,董明珠以个人投资的形式维持格力与银隆的联系。董明珠入股银隆后,银隆实际上成了格力智能装备的试验场。格力正在借助银隆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乃至电池制造、储能等领域。虽然格力没有收购银隆,但是格力一直在享受银隆带来的便利。这要归功于董小姐的坚持。
董明珠的朋友王健林和刘持有银隆的股份。虽然有人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考虑自身企业的长远布局。JD.COM要搞新能源物流;万达早年在储能行业试水失败,而银隆在储能领域有一定基础。
不仅是JD.COM和万达,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其实都在布局新能源蒸汽产业。百度的无人驾驶已经很火;阿里、腾讯、华为也有自己的打算。苹果、谷歌等国外巨头也没有袖手旁观。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的风口,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不仅是暴利的诱惑,更是产业升级的力量——稍微落后一点,这些巨头积累的优势就可能被颠覆。更何况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丰厚的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不抓住机会,尽早布局,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补贴,董明珠的造车梦就破灭了?
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一个风口,但是这个风口现在非常拥挤。
到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规划产能将达到200万辆。但目前各车企总产能规划已经超过2000万辆。风口可以把猪吹起来,但是吹不动猪。毫无疑问,大量跟风的项目会死掉。
作为之前中美贸易博弈的产物,中国大幅降低进口车关税,其中外国燃油车厂商受益最大。为了防止骗补,中国目前正在大幅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同时提高发放补贴的条件。与燃油汽车相比,原本依靠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具有放大的价格劣势,不利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平抑高昂的R&D成本。
而且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国家更倾向于通过政策和市场两方面来促进产业发展,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补贴。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一步开放,国外新能源汽车的涌入将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危机之下,行业必然面临大规模洗牌,自然会有大量实力不佳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被收购或者直接破产。基础不稳固、技术落后的产能无疑会成为第一批受害者。
董明珠的造车诚意毋庸置疑,并不是所谓的恶意欺骗。但银隆严重依赖补贴。银隆2016年净利润为8.36亿元,而同年银隆申报的国家补助金额高达265438+3500万元。
而且目前银隆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截至2017年末,银隆总资产为31512亿元,总负债达到237.67亿元。最近有消息称,银隆在河北的工厂已经停产,工人已经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
在这种形势下,银隆此前的大规模扩张难辞其咎。目前,银隆已在全国布局11产业园。董明珠入股后新建的工业园总投资超过800亿元。银隆产品的滞销让这些投资成为沉重的负担。这种大规模扩张很可能赶上最后一批国家补贴。
新能源是对的,银隆是失败的。
董明珠曾表示非常看好银隆的技术。但造成银隆今天困境的,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技术。
银隆专注于钛酸锂电池技术,非常冷门。2016年国内77家企业生产碳酸铁锂电池,75家企业生产三元电池;所有材料体系生产钛酸锂电池的公司只有四家。
银隆的电池技术来自美国奥钛,奥钛在被银隆收购之前也是亏损的,甚至在美国被迫退市。我不知道为什么董明珠认为一个在美国资本市场被抛弃的技术在中国也能大放异彩。
此外,格力股东否决了收购银隆。事实上,市场已经多次用脚投票,说明银隆主营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前景不大。
但是,董明珠一直一意孤行。董明珠的能力和信念再强,也改变不了自然规律和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的特点。这是银隆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续航能力差,成本高。不仅买家不肯买,国家补贴也开始冷眼旁观。
钛酸锂电池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它还有很多优点。钛酸锂电池安全性高,充电快,循环寿命长,可在-40℃至50℃范围内工作。但缺点也很明显:成本高,能量密度低。
基于钛酸锂的原理和性能,其能量密度很难有大的突破。国际主流企业做不好钛酸锂电池技术。而我国的基础研究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更难有所突破。
格力要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董明珠入股银隆其实是一场豪赌。董明珠造车的梦想没问题,但他可以选择更安全、更通用的电池技术路径。
董明珠和格力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收购一家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汽车,董明珠可以先进入汽车制造,然后选择电池供应商。钛酸锂不行就换碳酸铁锂,碳酸铁锂不行就换三元电池。现在把所有筹码都押在钛酸锂上,其实就是在赌博。一旦失败,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目前格力集团正在筹划收购长园集团。长园集团主营电动汽车、智能工厂设备、智能电网设备。这说明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投资长园对格力来说显然比投资银隆更安全。
然而,银隆并没有被判死刑。然而,银隆自救转型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而银隆在上一轮扩张中已经负债累累。现在IPO辅导被终止,堵住了上市融资的路。
我想知道董灿小姐是否能挺过银隆危机。
来源: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