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医疗器械六大“隐性”爆发点
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收入近48亿元,于越医疗收入近6543.8+04亿元。华大基因、盈科医疗、山东姚博、奥美医疗、万福生物、迈克生物6家公司营收均超过5亿元。于越医疗、乐普医疗、金奎大基因、范俭生物、康美生物、蓝帆医疗、华大基因、盈科医疗、石硕生物一季度利润均过亿。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英特医疗、康美生物、金奎大基因利润分别增长284%、140%、607%,达到130万元、170万元、2亿元。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大考”,也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加速器。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深化审评审批、高值耗材管理、DRG、SPD、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等一批重大政策密集出台,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医疗器械行业正式进入黄金发展期。
AI、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技术。作为近两年的行业热点,AI影像、AI心电图仪、AI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疫情控制方面表现突出。海量数据处理、疾病标志物筛查、治疗方案模拟、无人值守护理等多维度手段,全面提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从长远来看,以AI、机器人、5G、大数据、基因技术、VR、云医疗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将深入应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诸多领域。
IVD场。疫情爆发后,万福生物、安图生物、金奎大基因、新产业、迈克、康美生物、艾格生物、康华生物、优利特等100多家公司相继推出试剂盒和各种快速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了疫情检测难题。其中,POCT产品以其便携性和快捷性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预见,方便、小型化、适合快速诊断的POCT检测产品、小型生化仪器、血球仪、小型封闭式自动PCR设备、微流控设备、基因测序设备的需求在未来将日益突出,或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2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会议上指出,允许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未来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开放,将极大促进包括检验、病理、影像、血液透析在内的第三方实验室的成长。
成像和监控诊断设备。例如CT、DR、监护仪、血氧计等。也将通过此次疫情受益于基层医疗资源下沉,发热门诊、重症ICU病房、隔离病区建设,迎来新一轮增长机会。
消毒敏感控制和保健产品。与疫情相关的产品,如消毒控制、口罩、体温计、手套、抗病毒产品等,供不应求。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电子听诊器、智能手环等家用诊断监测医疗设备和可穿戴医疗设备需求暴涨。可以预见,经过这次疫情,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健康,各种预防护理、医体一体化家居产品、健康科普教育软件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
市场需求激增,国内替代进口加速。近年来,随着IVD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仪器的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学术推广和服务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生化、化学发光、血细胞、分子诊断、快速检验等技术平台上已经有了可以媲美进口一线品牌的产品,这意味着外企靠品牌获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即将过去。国内对进口的替代无疑会压过这次疫情后的加速度。
疫情带来的这只“黑天鹅”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还在继续。在疫情加速的催化下,医疗器械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前景看好。
Xi安三元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园区运营机构,专注于城市产业研究与规划、园区投资规划与实施、第三方园区运营与管理。目前已在“专业到G服务、物业服务、工程服务、商业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实现生态赋能。未来,三元公司将依托专业工业园区的运营能力,以更高的标准赋能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