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企业创新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概念创新
管理理念又称管理观念,是指在管理者或管理组织的一定哲学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对管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综合。一定的管理理念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和价值原则,同时管理理念也必然体现在各种管理活动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许多优秀企业和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如知识增值、知识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管理和持续学习。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存在着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不当、缺乏时代创新精神等问题。要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条件,构建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
2)组织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符合企业特点、比率及其环境的运行系统,还需要合适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系统是不同职位和不同成员所担任职位的组合。这种结合可以从结构和机制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考察。所谓组织,是指企业在构建组织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那些与实现统一目标相似或密切相关的职位或岗位进行合并,形成不同的管理部门。它涉及到管理中的横向分工,即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分成不同部门的任务。结构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特别是与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的关系,主要涉及管理中的垂直分工,即所谓的集权与分权。不同的机构设置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组织完全一样,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因为组织的建立和结构受企业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仓库和行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需要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和结构。组织创新之日在于通过组织管理者的努力更合理地提高劳动管理的效率。
3)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企业系统中成员之间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系统是仓库运作的主要原则。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制度,它规定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在不同时期,各种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中,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的首要要素,所以产权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目前存在两种独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和公有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社会* * *成员对所有* * *拥有所有权),在实践中并不纯粹。私有制越来越向“* * *所有制”渗透,而被“效率问题”困扰的公有制,则或多或少地加入了“个人所有制”(如我国目前试行的各种形式的“股份制”)。
4)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中大量的创新活动都与技术有关,因此技术创新甚至被视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代名词。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因为一定的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使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所以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和产品创新。
5)产品创新
产品是企业对外最重要的输出,也是组织对社会的贡献。产品创新包括产品品种和结构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吉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和结构,不断开发用户喜欢的产品;结构创新是在不改变原有品种基本性能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改进,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更具市场竞争力。
6)环境创新
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也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以适应外部变化,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来改造环境,引导环境向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方向变化。比如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和政府政策的制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
7)文化创新
现代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企业文化通过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通过建立企业特有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创新不仅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那么创新的价值观就能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行为准则就能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创新动力机制就能高效运转。
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我们还必须创造以下基本条件:
1.创新主体(企业家、管理者、员工)要有良好的心智模型。
这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心智模式是指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主体的心智模式:第一,远见;二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
2、创新主体要有强大的能力结构。
管理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完成管理创新,创新管理的主体应具备: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效率提升能力。核心能力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必备能力包括将创新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和从事日常管理的能力;效率是控制、协调和加速进展的能力。
3.企业要有良好的基础管理条件。
现代企业中的基础管理主要是指一般的、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如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统计记录、信息收集与归档、工作规则、岗位责任标准、迈拓培训系统的应用等。管理创新往往是在良好的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的,因为良好的基础管理可以提供很多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数据和规则,这本身就有利于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
4.企业应营造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创新主体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并有效发挥创新能力,与拥有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关。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人的思想活跃,新的思想很快产生,而不良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闭塞,头脑空白。
5、管理创新应结合企业的特点。
现代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完成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这样的创新不能脱离企业和国家的特点。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实力在短期内弱于西方企业,如果恰到好处,就会失败。如果他们像太极拳那样刚柔并济,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佳策略。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中国式管理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将情、理、法融为一体。
6.管理创新要有创新目标。
管理创新的目标比一般目标更难确定,因为创新活动和创新目标更不确定。虽然创新目标很难确定,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目标,就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这本身就与管理的目的不符。
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创新上,还体现在管理创新上,即战略规划、制度(管理)体系、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的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要么创新,要么死亡。那么,如何创新,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呢?认为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员工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二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支撑。换句话说,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只有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实现创新。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是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每个人都有创造性思维,但由于人的年龄、经历、地位、文化、知识、教育程度不同,创造性思维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应用的,所以每个人的创造力是不一样的。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需要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保持适度的工作压力,让员工快乐紧张地工作,发挥创造力。企业要引导员工创造性地工作,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创新方法的训练,因为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比如学习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有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员工要有积极的心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精神,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另外,员工要有事业心,要有责任感,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和创造灵感,但人的创造力并不是一直都出现的。一旦产生了创作灵感,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要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新的想法、新的方法就会出现。这就是创新。创新需要沟通。比如解决技术问题时,你有方法我有方法,互相交换。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还会产生第三种或更多的方法来发挥创造力。创新需要合作,创新当然需要个人行为,但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更需要发挥团队优势和集体优势,让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合作中得到升华,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要有丰富的知识,知识与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成正比;创新需要学习,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通过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出来,创造力发挥出来,创新能力就会提高。要学习丰富的知识,光靠企业培训是不够的,还要自学。要多接触外界,开阔视野,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