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材料的发展趋势
2.国际铜矿开发力度加大,但短期内供应依然紧张:在国际铜价快速上涨、矿产资源供应持续短缺的背景下,铜精矿价格一路上涨,在矿企利润大幅上升的同时,刺激了矿企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产能快速提升。预计2007年全球矿产产量将增长5.5%以上,金属产量约为1650万吨。其中,中国铜精矿产量达到83万吨(快递数),同比增长9.97%,约占全球产量的5%。根据CRU的统计,近年来铜资源的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南美,主要国家是智利和秘鲁。亚洲的铜资源开发项目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国家有中国、印度、外蒙古等国。估计明年全球大部分新增产能都会陆续投产。2008年铜精矿产量增幅将高于今年,约为8%,铜金属产量约为17820吨。但我们认为,虽然供应量仍在快速增长,但还不足以在短期内扭转铜精矿供应短缺的局面。任何影响铜矿生产的重大突发事件都会导致精矿供应短缺。因此,预测近两年全球铜精矿供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内方面,虽然国内矿企加大了投入,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预计2008年中国铜精矿进口将继续有一定增长。
3.近期国际铜价波动较大:过去几年,铜表现出两种属性,一是作为商品属性,二是作为金融属性。铜作为一种商品,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铜价自然保持上涨。铜价上涨带来的高回报,无疑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介入。这些基金将铜视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投资铜可以提高收益,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所以铜被赋予了金融属性。进入2003年后,铜价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年平均价格从2003年的65438美元+0.579美元上涨到2006年的6665美元/吨,涨幅为322。2006年5月65,438+0,654,38+0,铜价达到8800美元/吨的历史高点,铜的金融属性被夸大了。此后,在罢工、动荡、资金、库存、美国次贷危机、中国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铜价开始宽幅震荡,在5500-8500美元之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近期美国和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铜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中国的低库存和对铜需求的强烈预期仍是支撑铜价的主要因素。因此,预计近期铜价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宽幅震荡。
4.国际大型铜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矿产资源的垄断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波及到各个领域,铜行业也不例外。为适应市场竞争,近年来,国外大型铜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也有所提高。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我们不断看到收购、兼并和联盟,从而形成更大的跨国公司(。其中菲尔普斯道奇公司1999收购塞浦路斯Amax,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商,墨西哥集团收购美国Asarc。冶炼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铜生产商。2001年末,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英国必和必拓公司合并为必和必拓公司,成为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商。5438年6月+2004年10月,秘鲁南方铜业公司南方铜业公司批准了与墨西哥集团的合并计划。合并后,两家公司将拥有全球第二大铜储量,并将成为仅次于Codelco的全球第二大上市铜生产商。从矿业公司对铜金属矿产的控制集中度来看,全球最大的铜矿公司约占全球铜产量的12%;排名前10的公司约占全球铜产量的63%,集中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