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环境的解决方案
金融是市场经济融资体系的基础和主体,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融的融资功能,通过严格的信用权责约束机制,高效地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经验证明,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有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前苏联为什么解体?财政落后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在钢铁、能源、交通等物质生产力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落后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调动和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经济效率低下,国民经济难以和谐发展。现代经济的竞争也是金融的竞争,是金融体系的竞争。在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建设强大、高效、稳定的金融体系,关系到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办好金融的关键是认识信用缺陷的危害,提高对金融的认识,遵循金融发展的三大规律,明确按照国际标准办好金融的目标。现阶段,在充分发挥金融融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完善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建立新的融资基础和框架,继续支持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一些基础的金融机构,应该说中国的金融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远未形成,金融业竞争水平和服务效率趋于低下。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股票、证券等金融市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就是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控基础货币,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在日常流动性管理和引导市场利率中的作用。
二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企业健康发展。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和上市,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促进其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使政策性银行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财务可持续、具有竞争力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3.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协调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4.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体系,防止金融机构风险资产过度扩张。强化金融风险及时纠正机制。
5.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改善金融生态。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的外部环境,如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6.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了强化股权约束功能,我国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了改变股东分散的局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现有机构投资者,真实反映其投资特点。而且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要引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使其真正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
二是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
第三,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增强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能力。
7.强化银行的债权约束。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近年来,随着银行坏账的增加,银行加强了抵押担保、债务到期和债务资金使用等预担保机制,对增强债务的安全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事后保障机制也不容忽视。要建立有效的事后担保机制,加强破产清算和重整的组织工作,重视清算的作用,对利用价格、担保、虚假经营合同、虚假债务合同、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转移企业财产的,要对企业负责人和当事人进行财产追索。
第二,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从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不改变企业的融资方式,仅仅调整和改变公司治理结构的某些内容,是很难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因此,有必要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为突破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完善债券市场,增加企业债券流动性。
目前,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主要是一个“政府控制”的系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化”演进,一方面,政府需要理顺股票、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关系,明确企业债券在引导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在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过度管制,把本该由市场决定和完成的事情还给市场。
2.优化所有制结构。
第一,降低国有股比例。目前,作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国家或国有法人股处于5 4%的控股地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主发起人,通常可以用20% ~ 30%的资本调动和控制70% ~ 80%的其他资本,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中国用6 2%的国有资本只调动了3 8%的社会资本,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其次,要对企业的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近4 0%的上市公司董事持股为零,约2 0%的总经理持股为零;即使部分董事、经理持股,平均持股也很低。不可否认,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很多都是董事长、总经理)对公司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经营者与众多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以及短期决策行为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学术界认为,股权激励方式可以使经营者处于类似于股东的地位,可以促使其关注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合上述中国企业,不仅要考虑负债带来的收益,还要考虑负债带来的风险和各种费用。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应平衡负债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公司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券,最后是普通股。融资顺序选择的考虑是基于金融信号和信息的不对称。在融资偏好序理论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