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厂安全事故的反思?

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施设备,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者永久终止的事故。以下是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 *一个* * *

xxxx年8月31日,我碳素厂发生安全事故。项等人在装配车间配合拆卸阳极导杆时,发现该装置未报告,违规操作,导致项右大腿骨折。这起事故的原因很多,有接触网时钟不可靠、导杆受力不均、阳极钢爪内伤等。这些都是客观原因,也有一些主观原因:安全意识淡薄,站在设备上违规操作,接触网小车控制失灵后没有终止操作,员工对不拆卸阳极钢爪的危险性认识不够。事故发生后,合成碳厂和公司安全环保部本着“决不放过事故”的原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多次详细分析,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对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作为班长,我意识到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给责任人和相关人员带来了经济损失,给个人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精神痛苦。想了想,更加感受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一,提高安全素质,防止事故发生。这次事故的主要根源是操作者在关键时刻丧失了对事故可能发生的预见性和后果的意识,也就是他通常所说的安全侥幸心理。因此,抓安全生产,必须特别重视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思想行为的教育和提高。

第二,多方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有员工都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形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操作人员在知道三件事、四件事的前提下,也要做到五个勤勉。只有这样,生产的安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三,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目前公司正在大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作为一线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降本增效的最佳途径。在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规程,还要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杜绝习惯性违章,敢于和身边的不安全行为较真。每个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只要大家关注安全,时刻关注安全,把安全放在心上,消除任何对安全工作的宽容心理,公司的安全工作一定会更好。

* * *两个* * *

今天听班长通读了两起事故的报道。作为营销人员,我深有感触!以前听到的报道大多是配电事故,今天却是营销人员的事故,不禁担心自己和同事的安全。人身伤亡事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也严重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工作氛围。所以有了生命安全,才能更好的工作,不让家人和领导担心。今天,我的心情很沉重。我觉得反思自己的陈旧,保持现有的安全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但作为一个电气工作者,你不能有粗心的态度和粗心的行动。因为作为一名电气工作者,我们应该有安全第一的信念。不要投机取巧,不要非法打工。通常事故的开始是由粗心和疏忽造成的。“电”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便利,但对于电力工作者来说,在保证能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听报告的同时,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想起以前和现在对“安全”二字了解多少。总是有人出事或者领导看了报告,我心里才有了一点安全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之前的事故报道都是以配电事故为主。有些事与我的心无关。今天越听越害怕,因为这两起事故都是营销人员的事故。想想吧。如果是我呢?我能怎么做?我能和事故中的人一样粗心吗?当事情一直顺利发展时,人们开始忽略一些重要的事情。就拿我来说吧,我已经工作三年了,之前的工作非常注重安全。无论做什么生意,我总是遵循先断电再验电的步骤。现在对自己的安全有点不负责任了。换电表的时候,不定时停电。看到坏了的电表箱,不知道验电就直接开箱抄表。刚开始有点害怕,但是成了习惯不出事之后,就成了工作习惯。但通过这两篇报道,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为了方便而把安全抛在脑后。没有真正把安全条例放在心上,没有把安全条例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没有记住师傅和领导的嘱托。现在我心里只有害怕。不要以为我可以不按规则对抗220伏的电。事情往往会越变越小,越变越大。只有先关注小事,才能不发生大事故。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领导负责。我不能拿我的生活开玩笑。我是一名电力工人,我将永远以安全为座右铭。你不能再按习惯工作了。在你工作之前,你必须按照安全规则和程序行事。不要说“没什么事”或者“工作这么快”来工作。我们应该认真正确地做好我们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安全地上班,愉快地下班。未来的安全研究,不管是不是关于你自己,都是

你要认真反思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我们能不犯同样的错误和错误吗?安全法规的学习要认真学习,每一条法规都要认真阅读、理解、透彻。无论什么时候工作,都要想着安全规程上写的是什么,不能随心所欲。你应该抱着这样的信念工作:安全条例是过去的教训,你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我的一点小错,不仅我的命没了,还有对家人的伤害和痛苦,领导对你的失望和烦恼。这篇事故报道对我来说太感人了,太有教育意义了,让我深刻感受到安全的意义和工作中的弊端,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家。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我的家人,我的单位,整个电力系统。只有从我做起,才能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注意安全。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保证每个人都有清晰的头脑和意识,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不要再用自己的习惯做每一件事,牢牢记住安全规则。只有我自己做到了,才能慢慢用我微小的光芒照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才能做好,才能有更好的电网建设和发展。

* * *三个* * *

2011 2月23日14: 00,江苏无锡新区后宅街道李权化工有限公司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据爆炸现场周围的居民说,当时,工厂里的焊接工人

焊接火花不小心溅出,导致工厂内放置的化工原料遇火燃烧。大火蔓延到排污口后,工厂通往内河,第二个着火点再次被点燃。

大火从河边开始,烧毁了一座小桥。因为化工厂的化工原料大多易燃,一旦遇到火花,也会造成连接爆炸事故。无锡化工厂爆炸事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危害很大。

然后。那如何才能防止化工厂爆炸事故的频发呢?

首先,化工厂内必须有消防设备,如干粉灭火器、柴油机消防泵组等。如何在每个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放一瓶干粉灭火器?

如果发生小火灾,应立即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但当火灾严重时,应使用大型柴油机消防泵组进行灭火。

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电源就会被切断,电泵无法使用,所以柴油机驱动的消防泵只能用于灭火。广州散叶科技有限公司柴油机消防泵专用成套

智能控制功能,一旦收到火灾信号,立即启动,10S内启动,投入灭火工作。

因为没有人能准确判断泄露和泄露后的潜在危害,每一次泄露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人们只能从漏洞中逃生。

回顾重庆天元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故,可以知道这次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是* * *。

工厂成立于1940。近年来,该厂连年亏损,无力更新设备,导致本应报废的设备继续超期服役。之前液氯储罐发生过多次氯气泄漏事故。例如,2000年8月4日凌晨,工厂氯气泄漏,36人中毒。这些年来,周围的居民经常闻到奇怪的气味。

联系其他泄漏事故可以看出,凡是容易发生* * * *泄漏的化工企业,一般都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老旧,包括工艺老、设备老、工艺老。二是效益差。因为没有钱,安全这种“软”投资自然可以省下来。三是安全意识淡漠,甚至到了臭气熏天的地步。

危险化学品生产中高温、高压、强腐蚀、连续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无时无刻不存在泄漏的危险。片刻的懈怠会导致泄漏。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如果企业处于上述情况,那么泄漏就像是这类企业流出的“毒液”。怎么能指望一个随时会散发出“毒液”的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呢?

剩余

2004年6月5日,湖北省武汉染料厂发生爆炸。爆炸发生在一个废弃了半年,刚刚出租给一家公司的车间里。当时,该公司的两名工人正在清理旧设备。爆炸点已经陷进了一个大坑。

4月20日晚8时50分左右,停工多年的江西石油化工厂一液氯储罐残液泄漏,造成282人中毒。

8月1日下午1点左右,福建省漳州市一家已关闭多年的合成氨厂泄漏残氨,31人中毒,1人死亡,仓库周边1000多名员工和居民连夜撤离。

……

为什么危化品残留经常惹事?以江西石油化工厂事故为例。2000年8月购买一瓶液氯后,该厂未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登记,未向上级部门报告液氯管理情况,未对液氯瓶进行安全评价,未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更未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终于有一天,我追上了几个不知道氯是什么的人,终于出事了。这说明,残留物惹麻烦肯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企业管理者的疏忽加上经营者的无知。

爆炸

2004年4月21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表了一篇来自安全应急网的文章。

6月11日,遂宁营口沥青油有限公司一沥青罐突然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

65438年2月7日,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石头庄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死2伤。

爆炸是最惊心动魄的。仔细分析这些爆炸事故,既有年销售收入十几亿元的综合性医药集团,也有生产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既有炉膛爆炸,也有罐体爆炸;两者都发生在晚上和白天。这说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数量越来越多,而企业管理却跟不上。比如前面提到的浙江海正药业和辽宁营口沥青油有限公司的两起爆炸事故,都是由当地农民工引起的。这些农民工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有的根本没有经过培训。某种程度上,爆炸伴随着各种化工企业的蓬勃发展,这是整个化工行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只是这个代价是应该付出的?

危化品泄漏、化工装置爆炸、危化品残留泄漏甚至爆炸,这些化工事故一旦发生,当地政府领导就会来到现场指挥,紧急调集消防、公安、武警、医务人员疏散人群,设置警戒,扑灭事故,抢救灾民。每一次化学事故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造成社会和经济损失,影响很大。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三种危化品事故就像一条链条。泄漏会导致爆炸,爆炸会导致泄漏。任何一个失误或漏查都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能及时发现、补救、消除任何一个环节的隐患,又能挽回多少危险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