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模式的启示

在强大的行政权力控制下,国企要么扭曲经营,要么苟延残喘,最终成为追求自由的牺牲品。然而,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淡马锡,不仅以骄人的业绩向世界传递了新加坡国力的强音,也成为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准公共投资的标本。它成功的秘密在于:

(一)政府不干预企业决策。

淡马锡企业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政府刻意执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不干预这些公司在经营或业务上的决策。新加坡财政部作为淡马锡的主管部门,虽然是100%的“股东”,但其在淡马锡治理框架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任命淡马锡控股的董事长、董事和总经理;审阅淡马锡控股提交的年度财务报告;召集淡马锡控股或其附属公司开会,讨论公司的业绩和计划。此外,财政部只有在出现影响淡马锡收购和出售关联公司股份的问题时才会介入。虽然在10的董事会成员中,仍有4位政府官员(另外6位是私营企业人士),但作为政府公务员的董事兼职,没有兼职工资,工资仍由政府支付。在投资决策中,政府公务员代表政府投资的利益,更注重国家宏观公正因素,而其他六位民营企业家则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效率。

(二)不作为的持有模式。

在公司治理层面,淡马锡控股一直以“积极股东”的身份与其政治联盟公司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一方面,淡马锡通过持股或售股来体现其经营方向。另一方面,淡马锡作为股东,积极参与其全资和控股企业的治理,即派其高管进入旗下公司董事会参与决策。淡马锡刻意避免参与各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商业决策,让淡马锡的企业完全按照正确的商业原则开展业务。淡马锡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企业价值观、核心业务、培养人才、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和争取持久利润增长的宏观工作上。自律和无为,保证了淡马锡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保证股东利益的实现和扩大,淡马锡在项目选择和资本投资决策中以盈利能力为标准。所以任何投资项目都要事先评估,如果不能盈利,就不考虑。如果真的是国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求,政府必须在不赔钱的前提下对公司进行补偿,公司才会接受。

(三)健全的经理人市场

淡马锡的经理人选拔不仅完全脱离政府,而且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其需要的投资和管理团队可以通过国际搜索获得。对于这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淡马锡建立了“使管理层的利益与为股东创造价值相一致”的薪酬福利计划,从而激励每年只有35岁左右的200多个淡马锡投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捕捉可能的巨大财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