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创业经历
腾讯平台上的千万富翁:
“企鹅”并不是所有创业者的噩梦。来自成都的大学生亦舒用这个“巨无霸”挖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
2004年大一的时候,20岁的亦舒学会了上网,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毕业于纽约大学的美籍华人埃德温。在试探性地给埃德·魏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后,收到了回复,两人后来创建了一个博客网站“博客库”。“我们做的比方兴东早。”亦舒说。
在那段时间里,亦舒和他的搭档做了任何美国模式。尽管亦舒没有成功,但他并不灰心。随后他创办了大学SNS和校园电商公司。
像许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企业家一样,亦舒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亦舒的优势在于她敏锐的商业嗅觉。2007年,抵挡不住创业诱惑的亦舒再次开始了他的旅程。
借鉴以往那些虽然新颖但无法保证现金流的创业模式,亦舒创办的李梅互动广告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很简单:为本地网站做广告。在一线城市,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已经太多了,而二线城市仍然是未被充分利用的市场。光是成都商报,一年的广告金额就是654.38+0亿元,这个蛋糕的丰富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腾讯去成都开了当地分站。亦舒意识到这是一个李梅必须赢得的大客户。但腾讯的条件是先交654.38+0.6万元保证金,而当时亦舒还欠着之前创业失败带来的几万元债务。
徘徊了很久的亦舒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腾讯西南区区域总监,提出免费为腾讯外包成都本地站。依靠这个条件,腾讯免除了首年押金。当时腾讯的业绩指标是654.38+0.6万元,而亦舒的业绩是654.38+065.438+0.6万元。
腾讯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随后李梅成为腾讯在武汉、重庆、Xi等二线城市的合作伙伴。
毕竟创业是一场长跑,互联网上没有多少创业者的空间。亦舒决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试一试。亦舒把移动互联网业务放在了北京。在客户选择上,李梅只服务于腾讯、新浪等几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