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平安银行:“新零售之王”的崛起

了解财富帝(ID:znfinance)一帆

“关键是要做到!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发言。

2021,平安银行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即使在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下,其营收仍实现两位数增长,净利润增速位列股份行第一。

如果说招商银行是“零售之王”,那么它成功把握了银行从存折到银行卡再到APP的诸多转型机遇。

那么,平安银行“新零售之王”地位的确立,就是对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的把握,以及背后平安的愿景、执行和创新。

长期跌破净值的中国银行业,隐去了平安银行这颗耀眼的明星。但敏锐的投资者最终会看到新零售之王的长期价值。

亮牌:增长和风险控制

平安银行率先亮出底牌。

平安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披露财务报告。净利润增速第一,拨备覆盖率增速第一,拨备覆盖率第二。

2021,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

分季度来看,平安银行增速从二季度开始逐步上升,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2%、6.2%、11.2%、14.1%。

平安银行已率先从2021疫情影响中恢复,走出低速增长通道。

“利润实际上隐藏在拨备中,”浙商证券首席策略官兼研究总监邱写道。2021,平安银行利润增长25.6%,在快报披露时一度被市场认为不及预期。但详细分析,真实情况远好于市场预期。

拨备覆盖率创十年新高,风险补偿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末,平安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902.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7%;拨备覆盖率为288.42%,较去年末上升87.02个百分点。

如果降低拨备率,净利润可以大幅增长,体现了平安银行的信心和风险控制能力。

平安银行净利润强劲增长的背后,是底层资产的稳步提升。2021年,平安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02%。

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行业水平。2021四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37%,城市商业银行为1.9%,农村商业银行为3.63%。

近年来,银行股之所以长期低于净值,是因为担心房地产风险。在此次年报中,平安银行首次完整披露了对公房地产的风险敞口及风险控制措施,彻底打消了市场疑虑。

“在行业大规模雷雨的情况下,平安银行踩雷少,踩得晚。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2021年末,平安银行公司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0.22%,与去年末基本持平,比平安银行公司贷款低0.49个百分点,公司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可控。

平安银行有一套房地产行业授信的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的方法论:在客户选择上,建立严格的白名单管理制度,重点是强势头部客户;在区域选择上,重点关注人口净流入、产业支撑强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在项目选择上,重点选择区位优势、成本优势、销售前景好、改造周期短的项目,积极支持旧城改造、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在授信管理上,前端实行严格的主体和项目准入管理,后端对项目建设、项目停用、销售资金回笼实行严格的监控,确保项目整体风险可控。

财报显示,2021年末,该行承担信用风险的真实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及其他业务合计341.89亿元,其中该行公司房地产贷款余额2889.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60亿元,占比9.4%本行理财资金、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和基金、承销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债务融资工具余额合计6543.8+0206.86亿元。

“新零售之王”的崛起:构筑新护城河

一个朝气蓬勃的“零售新王者”平安银行强势崛起。

从年报来看,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数量和质量整体逆势而上。

一是零售新王者地位确立,零售与公司事务“64: 40”的格局尘埃落定。从营业收入的贡献来看,其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0.6%上升到2021年的58.0%。

五年来,平安银行零售重拳出击,成为国内第三家零售客户AUM突破3万亿元的股份制银行,达到3.18万亿元。

第二,零售客户已经步入十亿美元俱乐部,AUM的私人银行已经与国有银行结盟。

到去年底,平安零售客户数达到1.65,438+0.8亿,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约为654.38+0.3.5亿,同比增长654.38+0.9%。

2021年末,平安银行财富客户数接近165438+万,是2016年末的3倍。私人银行标准客户AUM余额达到1.4万亿元,逐渐向国有银行靠拢。

目前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大部分银行app用户增长停滞,平安口袋银行仍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与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生态密切相关,未来用户增长仍可期。

第三,强势零售构建存款护城河。

零售业务越高,存款成本越低,从而获得更高的息差和服务费。

平安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在下降,2021年成本收入比为28.30%,同比下降19 BP。平安银行日均存款总额增长10.8%,其中需求增长18.2%,占比由2020年的34.8%上升至37.3%。

零售是平安银行的引擎,信用卡是零售的核心业务之一。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为621448亿元,占零售贷款的32.53%,仅次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排名第二。

“去年,我们大幅收紧了信用卡的准入门槛和额度管理,因此零售明显受到信用卡收入的压力,这是我们的举措。经过第二季度的调整,第四季度营收已经恢复增长。”谢永林透露,今年前两个月,信用卡的收入增长率已经恢复到20%。

2021年末,平安信用卡发行量突破7000万张,信用卡总交易量接近3800亿元。

舵手:远见和努力

得零售商者得天下,全世界的银行都追了好几年。

招商银行30年的漫长经营,使其成为中国市场难以复制的“零售之王”。国内很多商业银行这几年都是你追我赶,很少有转型成功的。

“五年前,平安银行面临的是什么都要做的局面。它一边修船,一边造桨,起航,还要经受海上风浪的考验。谢永林觉得它的零售转型、业绩增长和资产安全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3月10日的投资者沟通会上,“信”和“行”被反复提及。在谢永林看来,所谓“信仰”就是“信念和信心”。

平安银行是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企业。

平安集团与生俱来的把握时代脉搏、提前预判智能时代大潮、战略布局科技创新的能力,让它现在就能站在科技浪潮的顶端。

多年前,平安集团调整并打破传统财务结构,强化内部赛马体系,为自我创新注入动力。

如今,整个平安集团的科技人员已达6.5438亿+人,这群“开拓者、远见者、破局者”组成了平安极客天空集团,推动了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落地。

很少有企业能踩着不同时代的浪潮,有持久的基础。平安银行积极主动的战略、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文化以及贯彻始终的“基因”使其成为少数,并成功转型为零售银行。

5年前,当谢永林执掌平安银行时,他开始大力改革。从高管到员工,他开始大量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彻底改造了银行。

科技赋能,零售银行数字化驱动,使平安零售银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正如谢永林所说,平安银行是综合数据驱动的“五位一体”新模式,综合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T)、线下银行、开放银行相互连接,有机融合。

平安零售银行的背后是数字化运营驱动。其“五位一体”模式是过去五年科技能力的缩影。核心是通过对各种知识库的深入学习,培养一支AI客户经理团队,与远程银行、线下网点有机无缝结合,形成ATO服务模式(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

在消费金融领域,这是AI客户经理团队的主战场之一。线上接入,智能管理,根据精准的客户需求分析推送客户需要的服务和权益,有效性更高,客户体验更好,业务成功率更高。

2021年“新贷”新发行的全行贷款占比71.8%,该产品新发行也同比增长37.7%。

在财富管理领域,核心是拥有持续的、不断增加的客户结构。ATO模式帮助平安银行突破了传统的分级客户群管理的思路。第一,AI客户经理团队以极低的成本服务长尾客户,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专业金融服务,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推出远程银行和线下网点相关服务,让服务更有温度、更多元化。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AI团队的帮助,客户经理的服务能力比传统模式提升了10倍。5万元户和1万元户增速分别是上年的1.6倍和1.3倍,财富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客户活跃度大幅提升,口袋银行月度活跃度较年初提升20%。

“五位一体”业务模式已逐步应用于信用卡、银行保险等关键业务领域。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8万亿元,居股份行之首。2022年开门红期间,银保收入同比增长超30%。

“综合金融仍是平安银行的差异化核心优势。谢永林表示,集团与平安银行相互促进发展。

他举例说,平安集团有2.3亿个人金融客户,双方客户都不到7000万。654.38+6亿客户要慢慢转型,转型场景和方式都在不断尝试,平安用户个人客户空间巨大。

结论:被低估的银行

经过五年的磨砺,平安银行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家高增长的零售导向型银行。

近期受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影响,稳步快速增长的平安银行股价跌停不休,维持在14元左右。

“目前的股价不能完全反映我们的估值,但也不能怪市场,因为市场本来就是定价偏差,也正是这种偏差会给市场更多的投资机会。平安银行董秘周强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平安银行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基本面,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预期,但都没有在股价上有所体现。

“平安银行14元应该珍惜,以后可能不多见了。周强直言,18元的增持价格是他们对估值底部的判断。

根据周强的判断,两会明确今年主基调是稳增长,对银行板块是积极乐观的;从个股来看,市场风格正在发生变化。去年以控股集团和追逐成长股为主。今年,风格可能会转向低估值板块。

3月10发布财报后,平安银行连续两日上涨,涨幅分别为5.27%和2.26%。

平安银行的稳健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券商和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发表投资建议和意见。

“资产质量紧凑,零售转型高,转型成长性突出。”天风证券银行分析师范庆林认为,公司高端零售转型对AUM增长需求明显,公司在加速融入集团生态的同时,享受到了获取和储存客户的收益。

他认为,公司财富管理业绩贡献有望加速,资产质量的稳定将为业绩释放奠定坚实基础。预计2022-23年归属于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分别增长65,438+09.34%、65,438+07.40%、65,438+04.61%。截至3月10,公司PB(LF)为0.78倍,2022年目标PB为1.4倍,对应目标价26.35元。

邱认为,短期来看,平安银行的营收增速已经触底;长期来看,其财富管理有望快速增长,未来两三年有望实现20%+的复合增长。

他认为,预计平安银行2022-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02%/17.03%/17.09%,对应BPS 18.68/20.93/23.59元。当前价格对应0.74/0.66/0.59倍PB估值。维持目标价33.03元/股,目前价格空间139%。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平安银行是一家稳步增长的股份制银行。过去五年,平安银行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

为什么平安不断从优秀走向优秀,不仅仅是因为平安银行转型为零售银行,更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平安集团,有中国亿万勤劳的公民,有中国坚韧的实体经济。

总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云帆,横渡大海。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说,他曾经说过。

聪明的投资者正逐渐看到“零售新王者”平安银行的真正价值。

参考资料:

1《平安银行:有一种信心叫亮牌》,邱等。,浙商证券。

2《平安银行:不良包袱有序出清,零售转型高位增长凸显》,范庆林等,TF证券。

3平安银行历年年报

注:数据来自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