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林绿化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区园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三大功能区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首善标准统筹城乡绿化发展,着力强化行政职能,扎实推进美丽海淀生态文明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0重大活动、APEC会议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平原绿化、“三山五园”绿道示范等绿化环保任务。

全年,* * *投入11.92亿元,完成绿化任务998.45438+0公顷,其中新增绿化用地224.69公顷,新增造林323.67公顷(4855.438+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由36.25%提高到36.27%,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9.72%提高到4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4.65,438+03平方米提高到14.30平方米。全区注册园区37个,其中精品园区21个,居全市首位。

(一)党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委书记隋振江出席我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梳理完善制度规定,新增、修改、完善制度规定44项。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带头制定作风制度建设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28项整改任务;梳理全局5个方面66项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翠湖湿地公园绿化三队、两个党支部被评为区委“服务型”、“智能型”党组织。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按时完成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五是严格审核制度,加强园林绿化项目用地、资金使用和招投标管理的合规性。全年接待国家审计署、市审计局、区人大专项审计9次。

(2)行业整体监管进一步加强。一是完善绿化管理政策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海淀区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完善绿化规划、建设、管理联动的长效机制。制定颁布全区生态林地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和分级维护管理办法,纳入补偿机制政策管理,总面积10.48万亩。二是加强对全区绿地的监管和指导。坚持依法管理和规章制度相结合。通过社会化服务管理网格下沉,全面梳理落实市、区、镇和社会单位绿地管护责任,对乡镇自管绿地、市级绿地、区内河湖绿地、区内专业绿地实行第三方监管,每月通报排名,整治城市边缘地、无主地1.5万平方米,实现五环内绿地管护“全覆盖、无缝隙、无交叉”。三是加强社会动员,发挥街镇和社会单位在绿化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以西三旗街道永泰社区公园、万寿路街道诸葛庄绿地、上地街道软件园二期、八里庄街道昆玉府屋顶绿化为代表的乡镇“四个一”工程,完成绿地1655438+0公顷、立体绿化35000 ㎡建设。全力做好建档迎检工作,落实10主体责任指标。高标准完成APEC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等重大活动的绿化环保,指导凤凰房地产开发公司用10天完成APEC会议活动沿线绿地建设近5万㎡;建设颐和园路、万寿路、北五村路三条花街,在万泉河桥区等重要区域布置134000㎡地栽花卉、10527组花盆、246个立体花坛。四是深入推进义务植树。团城湖调节池和南水北调区四队领导圆满完成了陆毅文化公园观澜园义务植树任务,全区1039个单位39万余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扎实开展服务绿色创建、表彰、认养,创建1个园林式街道(学院路)、3个园林式社区、8个园林式单位、2个绿色乡村;10单位“携手城乡”结成对子。五是开展园区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文化园区建设。在5个市级公园和365,438+0个区域公园实施“一园一品”战略,建设和宣传“一制六账”体系,成功举办香山红叶节、圆明园荷花节和“皇家庙会”、玉渊潭樱花节、海淀公园“移植节”、玲珑公园郁金香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六是推广绿化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合作,与北林大学、秦皇岛经济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2万元应用中关村的仁创环保材料、艾克曼生控、伊稀能源等自主创新产品,全市首创植物“二维码”识别技术,充分发挥绿化科技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

(3)规划和绿色管控得到有效推进。一是加强重点绿化工程的规划研究和实施。完成“园外公园”区域整体开发控制研究和一期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二期建设方案设计。完成《海淀区绿道建设规划》和昆玉河、西北土城、京藏高速等市政绿道施工图设计。完成陆毅文化公园、观澜公园、巴沟景观公园南园等12新建及改造公园施工图设计及50条新建及改造道路的绿化设计。开展涉水建设项目生态景观设计,完成冉熙砂石坑绿化设计和南北干河景观设计施工图,审核东埠头沟景观设计,论证南沙河下游生态治理方案,检查友谊渠、上庄后河、前沙涧沟治理工程绿化方案和党校西墙(义和青龙)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全年完成70多个设计项目,涉及绿化面积470公顷。二是加强园林绿化的专业审查和指导。完成绿地率专业评审64项,涉及附属绿地272.56万㎡,平均绿地率大于40%。完成七省驻京办宿舍办公楼、温泉镇太舟坞地块定向安置房等7个建设项目绿地设计方案,回复指导意见。指导做好旧住宅区改造和绿化工作。三是加强绿地征收。规范代征土地程序,依法研究制定海淀区历史遗留问题代征绿地工作方案、代征绿地管理办法、代征绿地标准,依法代征12项目绿地36万平方米。

(4)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首先是推进平原造林工程。完成中关村森林公园三期、京密引水渠等平原造林任务7785.6亩。二是实施历史文化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启动园区外一期工程建设,建设四环路定慧桥至海斯桥3公里绿道工程,16.9公顷。在全市率先完成36.09公里“三山五园”绿道示范工程。三是启动实施西山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完成西山彩色化1200亩。四是推进生态绿心建设。完成南沙河滨水绿色廊道景观改造工程30公顷,翠湖湿地公园二期绿化工程15公顷。五是加强精品公园和特色景观道路绿化建设。新建改造鹤庆园、巴沟景观园南园、冉熙沙坑等9个公园绿地项目70公顷,绿化紫竹院路、上地西路、猴场村路等8条道路46公顷。

(五)绿色资源保护更加扎实。一是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落实防火措施,升级改造全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建成2座瞭望塔和16防火检查站,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森林防火期顺利度过。二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春、夏、秋三季飞行300架次,防治面积654.38+0.5万亩。释放黄蜂8亿只,肿腿黄蜂800万只,监测捕杀美国白蛾成虫2255只。全区未发生虫害。三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开展首届世界野生动物日主题宣传活动,监测鸟类近40万只。翠湖湿地公园建立了全市第一个鸟类标记站,成功标记了42种774只鸟类,完成了古树资源数据库项目和71株古树复壮任务。四是加强森林绿地的管护。严格采伐审批和林政执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148个,砍伐移植林木162株,开展园林绿化资源普查和非法占用林地绿地大排查,破获森林资源刑事案件3起。凤凰岭森林派出所荣获全市集体三等功。加大绿地违规处理力度,查处绿地违规470起,恢复绿地7488㎡。五是加强林权管理。监测农民林业收入,完成5.2万亩山区生态公益林森林保险试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二、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园林绿化建设逐渐由扩张增量向保护提升存量转变,大规模绿化建设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优良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保证存量,扩大增量的园林绿化建设在整个区域内显得十分严峻。一是城乡绿化发展空间不足。建成区绿地总量不足,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绿地的建设与老百姓的物质需求(如对停车位的需求)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加绿地,增加拆迁与绿化的平衡,改造老旧小区和建设小微绿地,增加绿地服务设施,扩大活动场地,不断完善现有绿地功能。二是绿化养护管理整体水平有差距。整个区域的绿地管理主体很多,涉及起步、河湖管理等市政单位,区、街、镇、供水、市政市容等区属单位和很多机关大院等社会单位。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绿地养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绿化养护管理还缺乏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绿化基础管理还比较薄弱,管理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第三,依法管理和保护绿色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绿地建设进展缓慢,效果不高,批后监管薄弱,历史遗留绿地难以收集,新增绿地被占用、违规绿地现象仍有发生。非法占用和擅自抢占现有绿地、林地问题突出,非法占用绿地、林地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钉桩绿地现状得不到有效保护,现有绿化成果被严重侵蚀。绿地的执法权在城管,市局执法站对应的编制和权力没有落实,很难依法保护绿化。四是行政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对社会绿化的整体指导不够,社会动员能力弱。一些社会单位重审批轻管理,绿化主管部门缺乏对社会单位的制约和监督手段,在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方面难以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绿化审批、社会动员、土地复垦等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功能性复垦引发的问题(检查、应急、监督等。)事业单位改革后,管理人员少、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工作安排

我区园林绿化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法治和环境优美也是生产力、环境建设也能促进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三大功能区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以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标准引领城乡绿化发展,统筹林、田、湖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屏、绿心、绿道、绿廊等绿地区域工程,努力把海淀打造成首都生态环境”。 预计投资8.22亿元(市发改委5.94亿元,镇里2900万元,其他政府6200万元,社会654.38+3700万元),新建和改造绿地290公顷,注册园达到39个,精品园达到22个。

(一)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一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成果。把“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新常态,加强“四风”问题整改落实和作风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二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强化班子成员“不重视党建”是严重失职的政治意识,加强党的理论学习,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改进干部考核方式,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选好配强二级领导班子。四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讨论,完善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工作制度。五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执法活动的监控。

(二)深化改革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完成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和完善政府司局职责分工,调整优化专业管理职能,实现政企、企管分开。二是完善绿化管理机制。落实《海淀区加强园林绿化的意见》、生态林地补偿机制和政策、分级养护管理措施,依法加强规划建设和保护监管,建立健全绿化执法、征地联动、林地绿地市场化养护管理机制。三是加强科技合作。深化校地合作和科技合作,建立健全园林科技工作体系,实施北务、海淀等园区水质净化和稻蟹养殖试点工程、四季绿色森林防火体系工程、沃土工程。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园林绿化产业发展新方向,建立各级各类产业示范基地,探索林下农场、家庭林场发展模式,促进绿色岗位就业,推动产业助绿。

(3)依法规划建设绿地,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加强区域绿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全面落实园林绿化规划的空间布局。首先是准备绿化计划。完成海淀区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逐步形成山、河、林、田、湖协调融合发展的城市绿化空间。二是实施绿化专项规划。推进生态科技绿心建设,完成南沙河绿色生态走廊启动区工程和翠湖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完成外园一期72.8公顷两山片区工程,启动67.97公顷玉泉山片区建设,开展外园二期(115.7公顷)规划设计,完成西山森林景观提升工程。三是加大对社会绿化的统筹指导和监督力度。跟进全区重点项目的建设顺序和进度,如鲍双全、木易花园、玉渊潭科技商务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河道整治等。,履行公共绿地专业审查职能,检查规划设计。审查建设工程附属绿地设计方案和街镇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指导绿化建设。

(四)实施绿化、增绿、增绿,拓展园林绿化空间。一是推进绿地绿化建设。开展“一绿”“两绿”现状调查,推进违法拆迁还绿,逐步解决本地区历史债务问题。二是推进绿道建设和水系绿化。启动清河、昆玉河、京密引水渠等6项城市绿道工程,同步开展河道生态建设,实施南龙河下游绿地提升工程。三是加强精品公园和特色景观道路建设。建设田村城市休闲公园等5个公园22公顷,新建改造双清路等10道路20公顷。四是抓好小微绿地建设。实施城镇小微绿地一体化,多措并举推进小微绿地建设和管理。五是推进街镇“四个一”工程。新增屋顶绿化2万㎡,实施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新建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工程;抓好重点街道、重要节点的插花工程和玉泉山、中央党校、万寿路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

(5)依法加强绿化管理,保护生态成果。贯彻《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绿化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首先是加强对绿线的管理。实施绿线划定,建立区域绿地台账,梳理中心城区除公共绿地以外的所有绿地项目进度,开展翠湖湿地公园等北部公园第一批绿线划定工作。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全面落实防火措施,创新人防技术,积极应对突发森林火灾。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开展病虫害防治社会化试点,实施生物防治、飞机防治等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是加强古树复壮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古树资源数据库,抢救复壮古树225株,加强花鸟鱼虫市场监督检查、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情监测。五是加强林地、绿地养护检查和涉林涉绿执法,强化森林(绿地)砍伐和清除审批管理,保护绿地钉死绿地资源,严厉打击涉林涉绿违法行为。

(六)繁荣生态文化,提升服务民生水平。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法律法规和理念,让生态文明教育走进学校、机构、家庭、企业、社区,增强全民生态意识。二是推广义务植树。加强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动员和引导社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居住区、阳台、墙面、屋顶、停车场、树木的绿化美化建设。组织开展重大义务植树、首都第31个全国义务植树日和“城乡携手建设新农村”活动,在首都创建5个园林式单位、1个园林式社区、2个绿色乡村。三是加强文化园地建设。挖掘、传承和创新具有海淀特色的公园文化,积极开展海淀公园翠湖湿地公园插秧节、丰收节、科普宣传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广公园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拓展和丰富公园文化服务功能和知名度,打造一批展示海淀城市形象的精品公园。

今年是海淀区园林绿化建设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海淀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