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信用评估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一份糟糕的信用评估报告不仅影响沟通效率,还会影响信用决策。
那么,如何写好信用评估报告呢?
首先,版面要“好看”
就像一个年轻人去相亲,去面试,人们首先看的是你有没有真才实学,而是你的精神面貌,不考虑你长得好看丑。意思?意思?洁身自好总是要的吧?你不能说你只是踢完足球就去了,出了一身汗。人家对你的第一印象不好,自然不想多听。没有心思仔细阅读你的报告。
版式的“美”无非是格式规范、排版注意、结构段落清晰、字号统一、图表引用恰当、序号使用规范等等。至于如何规范格式,其实各家都有自己的要求,按规定做就行了。我个人的经验是奉献一整篇“模板”文章,写下报告的基本格式,每次写报告都用这个模板。报告完成后,再查一遍全文。除了检查有没有错别字,还要看版面是否统一。偶尔有些地方可以稍微排版美化一下,也就OK了。
其次,要明确这个报告是写给谁看的。
通常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它往往有三层意思:1,这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享受的;2.你是谁很重要;3.最终决策者(批准人)一般不看报告原件。
第一层意思是,征信报告既不是诗歌散文,也不是文学小说。一份好的征信报告不需要好的文字功底、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辞藻,只需要一篇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概念清晰、论据有力的科学论文。少一些情绪化的描述,多一些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要让人觉得严谨合理。
第二层意思是明确举报人的身份,举报人既不是企业的朋友,也不是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而是明确当前客户经理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调查对企业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将这个过程和观察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反映到整个报告中。
第三层意思是,不能因为第二层意思,就把什么都写下来。毕竟最终决策者通常不会看信用评估报告全文,只看审查员的意见。乱七八糟写太多字,不仅对最终的学分判定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会让审查者感到反感。比如在企业调研中,很多人喜欢把别人网站的企业简介全部照搬过来。要不要调查一下,把这个给别人看看?那为什么不直接带别人的企业形象宣传片呢?
所以报告里写什么,不写什么,很有学问。当然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内容要求,但基本上每一点都很重要,但重点一定要明确。那么这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你可以看看评审人员的评审意见,看看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什么。如果会上有需要审核的内容,审核人员每次要注意哪些点?掌握了这些关键点,一份有血有肉的报告就出来了,然后根据报告内容搭建骨架,规范格式,进行图像工程。完美!
最后,多加分,少减分。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格式规范也是加分项。善于使用图表绝对是另一个胖加分项。
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句名言,好的图表可以让阅读理解的效率翻倍。这告诉我们,可以用图表的时候不要BB。当然,图表要简洁明了,内容单元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现在很多报表模板都附有表格,但绝不能说这些表格都是真值表,不能更改。只要能说明问题,稍微改进一下也不错。比如有些产品不清楚,附上照片,项目地址辅以地图。这些细节不是很容易加分吗?
而且图表后的主观分析也会加分。有的客户经理看模板就要一个表格,然后给一个表格,然后就没有了,一点分析都没有,让人从头看到尾。最起码你要把细节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图表都是为了你的观点。
另外,在陈述某个结论的前后,一定要列出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越具体越有说服力,而不是留白让别人去想象。比如很多人写股东的时候,只是说:股东更强大。没了我不认识一个法人股东,怎么知道他强不强?就像说“社会主义好,是好,反正也是好”,一点说服力都没有。但是你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再做一个总结。嗯,真的很好!
减少的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混乱;
有时是全称,有时是简称,尤其是一些关系复杂,名称相近的,往往容易混淆,让人摸不着头脑,头疼脑热。
2.不一致的逻辑矛盾;
很多逻辑矛盾其实都是前后数据不一致造成的,相对容易克服,只要你多加注意,仔细核对几遍。有些逻辑矛盾确实是逻辑不合理造成的,更多的常识是错误的,而常识一般来自于行业经验和专业分析能力,要多推敲,多思考。如果我们不确定,我们可以请其他同事帮助我们。另外,一定要有一定的敏感度。
3、错别字和错误数据。
错误是比较低级的错误,可以尽量避免。写完之后基本上浏览几遍就能找到了。但是数据错误的问题更大,一定要仔细核对。
给自己一个爱上学习的理由;
给自己一个享受,安心;
给自己一本好书,放下;
给自己一片土,瓜姐讲堂。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