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资本获得牌照,“支付+终端”成为出海新趋势。

来自移动支付网的消息:中国支付行业正加速出海。

近日,新国都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新国都欧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国都欧洲”)收到卢森堡金融监管委员会通知,获准授予支付机构经营许可证并完成注册程序,随后获准在欧盟开展商户收单服务。

新资本获得了卢森堡PI(支付机构)牌照,这是一个比较稀缺的牌照类型。据公开数据统计,此前两次授予中资机构的欧洲支付牌照分别是在2017年和2018年发放的。过去三年,全球唯一发放的欧洲支付牌照是新资本批准的。

作为中国支付行业的代表,新都获得PI牌照是重要的一步。同时,作为全球支付终端提供商,新加坡的“支付+终端”游戏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支付行业的并购与扩张。

PI许可证能做什么?申请难度有多大?

卢森堡位于欧洲腹地,人均GPD世界第一。同时,作为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卢森堡不仅是重要的金融枢纽,也是企业进入欧盟的“把关人”。卢森堡的金融资格可以在欧盟得到认可。

所以更一般来说,新都不仅获得了卢森堡的PI牌照,还获得了欧盟的支付牌照。

拥有PI牌照的企业可以提供商户收单(信用卡和借记卡)、个人转账等服务,以及货币兑换、电子代币、预付卡充值等服务。类似于国内的支付牌照制度,PI牌照是预付卡、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的集成,是全支付牌照。

申请PI牌照时,硬性要求申请人的总部或中央管理机构必须设立在卢森堡,重要部门不得外包。以此类推,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金融牌照可以通过代理机构申请,甚至不需要在当地设立办事处,也可以没有直接员工。这就是PI许可证更有价值的原因。

此外,申请PI牌照时,卢森堡监管部门需要对机构进行“面试”,正式介绍项目和负责人。之后需要提交详细的申请材料,包括业务计划和运营模式、风险管理框架、反洗钱政策、IT基础设施等诸多核心内容。后续地方监管部门会根据材料的完整性进一步要求提供更多信息。

整个申请过程需要4到12个月,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和申请材料的齐全程度而有所不同。此外,随着第二版《欧盟支付服务修正法案》(PSD2)的实施,以及多项反洗钱新规的出台,PI牌照的审核更加复杂,申请时间可能会更长。

PI牌照申请门槛高,使得只有国际大型企业申请,包括支付宝、亚马逊、日本乐天等知名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新资本企业实力的直接证明。此外,新都还表示“按照国际支付行业的最高标准,构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合规体系”,其合规能力和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透过新都的国际动作,其实可以看到国际国内支付的发展趋势。

国际支付中“支付+终端”的发展趋势

据新资本介绍,其国际化战略是硬件先行,平台跟随,即移动支付硬件先出海,移动支付平台再出海,“让中国先进的收单模式走向国际”。

在国际支付企业的扩张兼并中,“支付+终端”的综合打法非常适合。

2065438+2009年65438+10月,美国金融科技服务公司Fiserv斥资220亿美元收购美国支付服务商First Data,这是一个“金融信息系统+支付服务”的结合体。

2065438+2009年8月,美国金融科技集团富达国家信息服务(FIS)斥资约350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独立支付服务运营商Worldpay,该公司是“金融软件+支付服务”的结合体。

2020年6月,165438+10月,法国支付服务商Worldline宣布完成对支付终端公司Ingenico的收购,这是典型的“支付服务+终端”的组合。这类似于新都的国内业务矩阵,Worldline也将是新都未来发展国际业务的最大竞争对手。

通过近年来典型的国际支付收购案例可以看出,打通支付环节,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是一大发展趋势。

PI牌照已获,新资本在国际支付市场有多大想象空间?

新国都方面表示,目前,新国都欧洲正在加紧对出口海外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系统测试,并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聚合支付业务,为下一阶段的VISA/MasterCard卡支付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之前,新都的支付终端在欧洲获得了快速认可。

尼尔森报告显示,2020年,新资本的支付终端在欧洲排名11,而这一排名在2018年只有30位,增长迅猛。此外,新资本2021财报显示,新资本电子支付设备业务海外收入同比增长88.30%,出货量同比增长96.82%。

2021新资本的财报尤为突出。新资本注重国际市场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积累,与非洲、欧洲、南美洲的客户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产品R&D团队结合海外本地化需求,开发了适合当地使用场景的专业化产品,得到了海外客户的认可,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在海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和熟知。

硬件先行,平台跟进。随着PI牌照的获得,新都迈出了海外支付的第一步,在支付终端国际认可度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其国际支付业务值得期待。

新都的海外动作也激起了国内支付行业对国际市场的向往。

出海或支付第二增长曲线

国内支付市场逐渐进入稳定期,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数据显示,从2017到2021,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金额增长趋势趋于稳定,从2017和2018年超过40%的增速,到最近三年20%左右的增速。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移动支付已经普及,支付业务也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为商户提供SaaS、营销等综合支付服务成为当前收单机构的主要转型方向。

早在2017,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提出,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内支付行业特别是非银行支付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提出,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支付机构“走出去”。金建议,加强对支付机构“走出去”的政策引导,协助支付机构充分了解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市场准入和业务发展规定,督促支付机构遵守当地监管要求,积极申请当地支付牌照,或与当地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此外,有明确规定支持支付企业“走出去”。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表示支持非银行支付机构“走出去”。

在此之前,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巨头通过申请本地支付牌照、服务中国游客、开放本地支付业务等方式逐步打开海外市场。而中国的收单行业并没有跟上步伐,这使得支付出海成为巨头,而不是整个支付行业的生态发展。

在新都申请PI牌照是进军欧洲支付市场的第一步,其探索路径值得期待,为国内支付行业提供一些落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