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有多少员工?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有什么区别?

国企目前有多种员工“身份”:

第一,有固定员工。在承担特殊行业和领域特殊任务的央企中,仍有少部分员工有事业编制。

第二种是原正式作品。1995之前,合同分配的职工,中专、大专毕业生是干部,技校生是工人。

第三,没有固定期限合同制员工和合同制员工。1995后,劳动法实施,原干部职工改为合同制职工。工作满十年或连续两次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称为“无固定期限员工”。

第四,企业内部招聘的员工称为“企业员工”。比如没有上级下达的招聘指标,在企业内部悄悄招聘的员工,俗称“地方粮票”。

五是劳务派遣制员工。

第六,外包员工。

第七,企业临时工。

八是企业季节性用工。劳务派遣工、外包工与正式员工有很大区别,属于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四大天坑”之一。如果你有能力找到正式员工的工作,就不要跳进“劳动坑”。

目前国企用工模式主要有两种,正式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它们之间主要有以下区别:

1有不同的身份。

正式工(合同制员工)属于国企的“人”,而劳动者不是国企的“人”。即使在车间工作,在办公室办公,也是两种身份的人。劳动者就是劳务公司的人。与正式工相比,他们自嘲为“二等员工”,外包工自嘲为“三等员工”。

2工资不一样。

正式工的工资从国企工资总额中支付,基本可以保证旱涝保收。劳动者的工资由劳务公司支付,来源是国企支付给劳务公司的劳务费。大致的概念是:同样的工种,正式工的工资大约是劳动者的2: 1甚至3: 1,也就是说劳动者工作太多,只能拿到正式工工资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3社保不一样。

国企正式工社保保证是五险一金,好的国企是六险两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不如正式工完善。有的国企多,有的国企少。大部分国企不给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

4种不同的好处。

国企正式员工的福利来自于国企的人工成本,包括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培训经费、津补贴、劳保、困难救济经费等等。劳务工享受不到。即使有一些福利,也是从劳务费里调出来的,还不如正式工。有一些国企内部福利,比如补充医疗保险,内部政策性住房补贴,租房补贴等。,这些都是劳动者没有的。

5成长不一样。

所有国企实行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种人才成长渠道。正式员工有非常明确的成长路线,可以晋升职务,可以不断升职加薪。劳务公司一般都是“皮包公司”,中间只赚管理费,没有能力培养和培训劳务人员。劳动者很难得到成长和进步。

转正很难。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会走进过去做劳动者?他们都期待将来成为国企的正式员工,比如通过技能大赛、劳动竞赛、内部考试等渠道。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