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哪些?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约束、权利制衡的关系,实施各项管理。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要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特点的科学的内部组织架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个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将不相容岗位分开。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批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执行,可以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发挥。
二是规范财务核算,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在执行国家统一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统一的明细科目,集团公司更需要统一下属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统一口径和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和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原则,使会计真正达到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为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外部有关各方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的。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经营、资金和财务的总体年度收支计划,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和管理的全过程。要开展以营业收入、成本和现金流量为重点的全面预算管理,及时对预算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有效控制差异。
三、完善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风险。
严格实施财产保全控制,限制非授权人员直接接触财产,采取定期盘点、账户核查、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类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对每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和报告等措施,全面防控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必要时可设立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负责相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第四,完善用工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的忠诚度、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生命力和强大动力。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以确保候选人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利用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独立评价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中要相对独立,要独立于其他管理部门,最好由董事会或下属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向董事会或企业最高管理机构报告审查结果。内部审计工作越细致,内部控制体系就越完善,内部控制工作就越高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