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投资研究什么?

公司治理结构是管理和控制工商公司的制度。公司治理与投资主要研究以下五个课题:

1,公司治理结构。虽然世界上普遍采用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模式,但不同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治理层和管理层各自的职责,权力机构产生的方式,权力运行的方式。比如英美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由于大公司股权分散,活跃股东(活跃股东)往往是一些大型私募基金,而其余投资者往往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强调大银行的控制和主动治理行为,股权更加集中,所以公司规模相对较小。

2.企业融资模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优势。英美体系下发达的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的最好证明,而德日体系下的大财团和信托财团则证明了其对间接融资的依赖。由于融资方式不同,英美机构企业更倾向于独立经营,交叉持股较少,而德、法、意、日往往股权纵横交错,形成交叉持股网络。

3.公司的投资决策。作为公司业务重心的体现,不同的投资目标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在市场导向性很强的英美体制下,政府更多扮演的是“守夜人”而不是“领导者”,所以企业往往强调市场导向和绩效导向;相反,在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很大,企业往往严格遵循政府的宏观经济导向。

4.公司运营管理。集中化、简单化还是多样化?企业需要专攻某个尼基市场或某个行业或部门,还是要实现多元化?不同的模式自然有不同的答案。英美模式往往强调专业化或简单化,所以无论是微软还是埃克森美孚,可口可乐还是苹果,往往都是在有限的行业或部门内经营。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往往强调多元化,如李嘉诚、长江实业(建筑和地产)、和记黄埔(房地产、物业管理、商业贸易)、长江生命科技(医药和医疗保健)、港灯(公用事业)、PCCW和3(通讯和互联网),涉足的行业很多,模式不同,周期敏感性也不同。但是,每个模式都有赢家,所以关键不是模式,而是人的智慧。

5、公司的创始模式和目标。英美模式的公司设立往往更简单,创业者往往选择在创建后将公司推向市场和社会,使其成为公众公司。所以很少有家族企业,尤其是大型家族企业。然而,欧洲大陆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往往相反,有许多家族企业和许多大型非上市集团。与前者相比,后者在财务、法务、运营等方面的透明度要低得多,纵横交错的股权关系进一步模糊了后者的经济状况。后者对外部投资者的限制、冲突和排斥往往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