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减资?

减资是股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一次性还清债务;调整过多的资本;分配红利;公司合并;分开部门。分为实质减资和名义减资两类。大幅减资是指同时减少公司的账面资本,并将这些资产返还给股东或转让给他人。名义减资只是减少账面资本金额,公司财产并没有相应减少,因此不可能对股东进行任何回报,也不可能将资产转让给他人。减资有两种方式:减少股份数量和减少股份面值。

原因

企业减少资本有几个原因:

(1)一次性付清累计债务。由于多年经营亏损的积累,即使在未来几年内,企业的利润也无法弥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少资本来弥补累积的损失。

(2)调整超额资本。公司一开始需要巨额资金,但是走上正轨后,可能会出现资金过剩,所以也需要减资。

(3)多分红。由于股息是根据资本利润的多少来分配的,所以减少资本可以增加股息。同时,也可以结合“一次性付清累计债务”,尽快扫除亏损,恢复分红。

(4)公司合并。这通常在公司资产平衡时进行。

(5)分离部分。当公司中的一些部门分离独立后,资产也随之分离,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减资。减资有两种:形式减资和实质减资。形式上的减资是指只在账本上减资,公司财产不减,比如公司回购一定比例的流通股,减少面额,返还一笔钱给股东。因经营状况不佳而需要弥补亏损的减资,属于实质性减资,大部分减资属于这种情况。

情况

根据资本不变原则,公司资本不允许减少。中国法律允许减资,但需要明确某些条件:

1.原公司资本太多,导致资本过剩。如果资本不变,会导致资本在公司的闲置和浪费,增加分红的负担。

2.公司亏损严重,资本总额与实际资产差距过大。公司资本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证明公司信用状况的法律意义。

方法

减少资本有两种方式:

1.减少出资总额,改变原出资比例。

公司通常使用回购来减少其出资额或股份。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公司法》第142条规定,以回购方式减资的,回购股份应当在回购后10日内注销。

减资也可以通过返还出资,或者通过免除出资义务,或者通过消灭股权或者股份来减资。

2.在不改变出资比例的前提下,减少各股东的出资额。

减资后,各股东出资比例不变。有两种方式:返还,向股东返还部分实缴出资;合并时,公司亏损时,应按比例减少各股东的出资,以弥补应弥补的资本损失。

程序

股东会作出减少资本的决议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同时,对于减资,减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额。

1.股东会决议,内容大致如下:

1)减资后公司注册资本。

2)减资后股东权益和债权人利益的安排。

3)与修改章程有关的事项。

4)股东出资及其比例的变化等。

2.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2005年新《公司法》第178条第1款)

3.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有权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2005年新《公司法》第178条第2款)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额。

4.办理减资登记手续。自注册之日起,减资生效。

资本缩减材料

公司减资所需资料清单:

1,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公布后45天

2.前期验资报告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新章程、新股东会决议和旧章程

5.股东身份证复印件。有法人股的,需提供法人股营业执照复印件。

6.报纸的原件和复印件

7.减资前的银行对账单

8.最新的验资报告

备注:材料复印件必须加盖公司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