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金融中心(思明区)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同意厦门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海西规划进一步明确,“支持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扩大金融改革试点,率先试验对台离岸金融和资金结算”。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厦门金融业发展和两岸金融合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厦门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建设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思路,要求思明、湖里区政府实施厦门岛东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为台湾省金融界进入海西发展提供平台,争取成为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

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占地8.6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面积约654.38+0.4万平方米,可开发用地建筑面积约287万平方米,以金融大道为主线,以观音山国际商务运营中心、金融监管区、国际会展中心为节点,在功能布局上形成“一体”,有金融产业区、服务配套区、休闲旅游区。在规划建设上,采取公交优先、项目开发、地铁站规划,城市绿地与城市街道相匹配,滨海景观与滨湖景观相协调,打造亚洲又一迷人的金融海岸线。

为促进两岸金融中心(思明区)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思明区根据修订后的《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和新制定的《厦门市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按照“高定位、高品位、高效率”的原则,决定以两岸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要素交易平台为对象。有了高标准的“硬件”和高标准的“软件”,两岸金融中心(思明区)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CDH投资、永安信(发展)基金、厦门裕信货币兑换有限公司...金融投资项目落户海峡两岸金融中心(思明区)。

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以金融制度创新实验区、两岸金融服务对接示范基地、合作先行先试的前沿平台、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引擎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指挥部的指导下,思明区将努力把两岸金融中心思明区建设成为台资金融机构率先落地的“桥头堡”和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