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车改革方案及补贴标准,2019上海市公车改革方案车辆补贴标准出台。
近日,四川、内蒙古、重庆相继公布公车改革方案和公车补贴标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公车改革方案!让我们看看你能拿多少!
重庆:局级、处级及以下每月车补标准上限分别为1.690元、1.040元、650元。
陕西省:正厅局级补贴1.69元,副厅级补贴1.500元,正厅级补贴1.040元,副厅级补贴950元,正厅级补贴650元,副厅级补贴600元,正厅级补贴550元。
广东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厅级1000元,副厅级800元,正厅级600元,副厅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
湖北省:局级1.690元,县处级1.040元,乡科级650元,科员级以下450元。
安徽省:正厅级1.69元,副厅级1.600元,正厅级1.000元,副厅级900元,处级以下550元。
山东省:局级正职1690元,局级副职1560元,县级正职1040元,县级副职960元,乡级正职650元,乡级副职600元,科员、机关工500元。
广西省:标准上限为:厅级1950元/月,厅级1200元/月,厅级750元/月,科员及以下650元/月。
贵州省:厅级每人每月1.95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处级每人每月750元,科级以下每人500元。
四川省:局级1690元/月,县级1040元/月,处级650元/月,科员500元/月,公共服务人员300元/月。
内蒙古:正科级每人每月1.9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1.8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1.20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1.050元,正科级每人750元,副科级每人600元,副科级每人450元。
云南省:厅局级每人每月1.95元,处级1.200元,科级及以下750元,上班族650元。
湖南省:省级党政机关处级1.690元/月,厅级1.040元/月,处级650元/月,科员及以下550元/月。
江西省:局级1.690元,处级1.040元,科员级650元,科员级以下500元。
地方车改正在有序推进。虽然车改尚未在市一级普遍推行,但自去年车改破冰以来,“不够用”“还钱”等基层声音一直不断。公务交通补贴会成为“新福利”吗?如何有效防止公车和补贴“两头被占”?针对这些关切和疑问,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是否合理?
答:职务级别越高的公务出行越多,这是一个客观现象。“级别低,行程多”的问题可以通过统筹资金来解决。
关于“补贴不够”最常见的说法是基层“跑腿”多,那么为什么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是按照“行政级别越高,出差越多”来设计的呢?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补贴标准首先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来考虑。会议、调研等工作级别越高的人出差越多,这是一个客观现象。所以补贴标准的上限首先是按照水平来定的。在中央规定的补贴标准上限内,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补贴标准,并可根据出差频率更精细地划分岗位,更符合当地实际。
关于公务出行和差旅费衔接的不同情况,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各地要确保公务交通补贴范围与差旅费范围做好衔接。对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长途公务出行差旅费保障,切实保障基层调研、下乡、跨行政区域出差等公务出行;公务交通补贴覆盖面要与补贴标准相匹配,避免出现覆盖面小、补贴标准高的不合理现象。据了解,一些地方也开始探索车改后短途出差的差旅费报销方式,鼓励公务员通过自驾等方式进行短途出差。部分省份相关部门组织车辆租赁服务公司公开招标,指导监督中标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营,保障普通出差、跨行政区出差、下乡等公务。
问:补贴会成为新福利吗?
答:补贴标准必须符合节约支出的要求,按照公务差旅实际成本核定,严格避免改革补贴的福利性。
记者注意到,眼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是地方补贴标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有声音质疑,多地公布的车补标准定为130%。是自我福利吗?
据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分为处级、科级、科级三个档次。大部分省份都采取了将等级细分为48级的做法。例如,广东方案分为7个档次: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厅级1000元、副厅级800元、正厅级600元、副厅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250元。同城执行统一补贴标准;不同城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两个或三个齿轮确实有顶壳,但不可能有所有的顶壳。”中央车改办负责方案审核的工作人员解释道。“顶格没有出格,在改革允许的范围内。”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说。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地方车改补贴标准和档次问题,明确要求地方按照公务出行实际费用核定公务交通补贴,不得完全按照上限制定标准。同时,省直机关和全省统一计算必须达到7%以上的节约率,否则必须降低补贴标准。“强调支出率的要求,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改革补贴的福利化。”
问:如何避免公车“双头占道”?
答:将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改革不变形;保留车辆喷涂标识,安装定位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监管。
如何防止“一边坐公车一边坐车”的情况发生?中央车改办负责人明确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将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还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对预约车辆的管理,通过在预约车辆上喷涂标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方式实现实时动态监管。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明码标价,机要通信和应急公务用车、特殊专业技术用车也应当明码标价,接受社会监督。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各省的审批方案中,中央都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实行“划线”,这是避免公车改革倒退和“翻芝麻”的必要途径,也有助于避免公车服务平台成为领导“专车”的情况。中央车改办将把“划线”落实情况作为下一步监督检查的重点。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还表示,将分阶段、分批次对地方车改进展和成效进行专项监督,通过监督审计,确保地方车改按照中央要求进行,不变形、不失真。
165438+10月10,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在南昌联合召开江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向社会解读我省公车改革政策重点内容。记者从会上获悉,6月65438+10月11日,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正式批复我省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级实施方案;6月365438+10月31日,省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全省公车改革工作动员会,这意味着全省公车改革正式启动;165438+10月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我省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级实施方案。
公车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必然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也是重要内容。基于此,我省各地各部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将按照中央批复精神和全省总体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求操作,确保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出偏差。
在改革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做出所有的改变。在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方面,参加改革的人员严格限定在党政机关公务员编制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内,其他事业编制人员不属于本次改革范围。鼓励省级厅(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和设区市、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与车改。因环境限制和工作需要确实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的形式提供工作用车,但不允许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保障正常公务出行的改革创新。改革后,各类公务出行实行定向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相结合的模式。除定向保障外,其他普通公务出行均实行社会化公共交通保障。各地各部门将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科学的手段,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增加或调整公交线路,引导出租车公司多配车,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
在改革后的支出上省钱。补贴水平上,省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补贴水平分为四级,分别为:厅(局)级、处级、科级、科员及以下(含行政人员)* * *四级;至于补贴标准,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标准,确定为: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科级每人每月1.040元,科级每人每月650元,科员级及以下(含行政人员)每人每月500元。各设区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但原则上不得低于5个档次,即厅(局)级、处级、科级、副处级、科员级及以下,每个档次的补贴标准不得高于同级国家标准的上限。
在后勤人员的安置和车辆的处置上做到公平公正。在后勤员工的安置上,明确了竞聘上岗、内部调动、允许提前离职等七种方式。在车辆处置方面,将统一组织注销车辆的鉴定和公开拍卖。除黄标车和必须报废的老车外,其他车辆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对公务员不给予特殊照顾。他们会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干部职工和社会的监督,杜绝暗箱操作,规范有序透明。
严格规范预约车辆管理。保留的车辆应进行标识管理。除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车辆外,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特种专业技术车辆和一线执法执勤车辆号牌统一改为尾号为“G”(赣M-xxxxG)的特殊路段,并予以公开。对管理不严、公车私用、违规借车、监管不力等作出明确问责规定。,并对“拿钱坐车”、踩红线、雷区等行为坚持零容忍,绝不姑息。
据了解,6月365438+10月31召开动员大会后,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地各部门根据全省总体方案要求,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进程表,细化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各阶段任务。省直部门和设区市将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并于0+1年底前报省车改领导小组审批。到今年年底,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将基本完成。同时,我省将紧跟国家政策动向,在适当时机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公车改革。
上海公车改革细则
公车改革是省钱还是多花钱?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印发。根据新方案,我国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将一般公务出行社会化,并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意味着,在各省“预算账本”的三公经费中,“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将成为历史。这将为政府的“钱袋子”节省多少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2010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和行政事业公共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200多万辆,全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654.38+050亿元-2000亿元。
“预计全年公车改革将减少财政支出约6543.8+0000亿元。”有“公车改革第一人”之称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佟丽娅表示,如果以我国财政支出15.16万亿元计算,公车改革可以减少我国财政支出约1%。
但目前能节省多少支出,谁也说不出一个具体数字。也有专家认为,取消公车很可能在短期内增加一些地区的财政支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表示,按照国家测算,可以节省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预算支出,而有些地方补贴标准较高,预算支出可能不降反升。
朱莉娅说,有一个数据是肯定的。江西新余通过一年的车改,公车运行费用同比减少1837万元,辞退322名司乘人员一年工资福利超过10万元。每年更换车辆的费用预计为800-654.38+00万元。初步估算,一年节省约4000万元。
怎样才能省钱,防止“懒政”?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啃,正是因为这是政府自己的命,利益相关。胡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算出这辆公共汽车的实际成本。公车成本不仅仅是“公车购置及运营”费用,还包括司机工资等诸多因素。
“公交车上班,占用4路;打车的话,只要2趟。”朱莉娅认为车改是最昂贵的事情。有调查显示,一辆出租车的效率相当于5辆公交车,一辆公交车的维护费用是出租车的7倍。
但省钱的背后,一定要打破“懒政”思维。中国经济改革学会顾问宋晓武表示,大中城市取消公车对机关工作影响不大,但问题出在局部,尤其是县级。“现在有基层干部吐槽的现象。改革后,我不吃不喝,用补贴买‘私货’;还有乡镇书记说,乡镇离县城60多公里,一周要去县里开三次会。加上下乡,600块钱一个月都不够。”
专家认为,公车改革方案应该有统一的指导,但确实不能“一刀切”。尤其应该以公共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可以设立官方车队或包车。
其实市场永远比政策敏感,很多专业租车公司已经提前行动了。亿泰租车创始人张瑞平告诉记者,亿泰不仅进入了中央采购的名单,还为很多地方政府提供租车服务。在深圳等地,甚至执法车辆都是通过租赁完成的。“租车比买车划算。政府投资固定资产不需要花钱,政府也不用担心后面的管理维护问题。统计显示,一般出租汽车的效率是公交车和私家车的三到四倍。”
不仅如此,租车公司等市场化力量也可以成为推动公车改革的一部分。张瑞平表示,租车可以让用车过程透明化。“大家什么时候用的,去了哪里,费用怎么来的,一目了然。”
朱莉娅认为,只要政府的租车记录公开,车改的反腐效果就能最大化。
如何量化改革的成效?
这一轮公车改革才刚刚开始。“目前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任务大概完成了一大半。”朱丽娅表示,2月初,第一批公车拍卖已经落下帷幕,但这只是开始,人员消化、补贴标准等细则仍需落实。“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讨价还价。”
然而,如何量化改革的效果?据介绍,相关研究部门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公车改革指数报告,希望以量化的方式对公务租车、互联网租车、新能源汽车使用、海外模式借鉴等问题进行第三方学术研究,衡量改革进度,量化改革成效。
“车改后期要注意三个标准。”朱莉娅说,第一,车补的标准。在一些提前进行车改的地方,左手拿钱,右手拿车的现象已经出现。对于这种现象,要坚决遏制,按照当地一天的租金计算受贿金额;二是赔偿标准。对涉及的司机等人员要有补偿方案,比如按照从业时间做一年的补充;三是起步标准。大部分公车车况良好,应根据其实际状况确定起步价,而不是按照普通二手车来定,否则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高考www.creditsailing.com
原文地址:/JiaoYuXinWen/46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