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步招商银行后尘,代销信托产品构成实质违约,不仅仅是赎回。

最近相信很多信托消费者都被招商银行的信托项目违约了。

8月14日本应是招商银行委托的5亿元大业信托君瑞15(九通基金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日,但投资人尚未收到明确的兑付方案,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这是自然人投资者第一次出现违约的新闻,说信托违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这一次无疑是非标违约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涉及融资方、发行方和代销方,尤其是招商银行在业内一直被称为“代销之王”。......

在这次违约中,银行表示由于市场风险会违约,自然不会选择刚兑。这种说辞对投资者来说难免有些牵强,因为很多投资者购买产品时,银行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向私人客户推销包装好的信托产品,并暗示银行发行、背书、捂自己的口袋。

客户也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忽略了项目本身的风险,认购了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项目。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玩得开心之后穿上裤子不认人。

渣男每年都有,尤其是今年。不服裤子的不止招行一家。近日,平安银行代销陕国投信托项目被踩,投资者却一直在等待,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平安银行:我们不承担违约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不少信托公司为了规避监管,大量发行“永续信托”。目前国内快乐的“永久信托”产品陕国投信托,应该是业内第一个逾期的“永久信托”。

信托产品报告显示,信托资金用于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子公司“九通基业”)的原材料采购、运营维护,田杰购买的第三期信托计划实际到期日为2021年1月18。

据投资人介绍,6月5438+10月12,他咨询自己的理财经理,看信托产品是否在展期,得到的回答是“不展期,产品还本付息”;但65438+10月19日,理财经理通知“钱没了,华夏幸福违约”。

从陕国投信托公布的临时信息披露文件中可以得知,九通基业永续债项目第65438期+0-3期本息已逾期支付,未通知展期。

文件称,九通基金会解释为“受疫情影响,特别是近期河北爆发疫情,影响还款资金安排”。

此外,投资者已亲自找信托产品的托管银行平安银行和受托人陕国投询问逾期情况,但平安银行回复称,作为代销银行,不承担违约责任。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资管行业从隐形交易所向破交易所转变,“买方自担风险”的理念正在市场逐渐形成。但这真的意味着平安银行没有过错吗?不完全是。

“买方自负”的前提是“卖方尽职”,管理人已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认真履行了受托管理职责。如果相关机构未能履行职责,机构和管理人都可能对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

高收益诱导客户购买理财。

平安银行存在卖方尽职调查的案例。2065438+2005年5月至6月,高净值客户杨通过平安银行沈阳分行购买理财产品。经银行评估,杨的风险等级为平衡。

随后,在银行的推荐下,杨购买了和记2号基金1010000元、大成瑞景混合A基金10000元、星石7号私募基金1010000元、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50万元,共计投资220余万元。虽然部分产品实现了盈利,但购买的何炬2号基金四年亏损20%,亏损20多万元。随后,杨将平安银行沈阳分行告上法庭。

杨诉称,平安银行沈阳分行推荐风险评级超过其风险承受水平的理财产品,违反了适当性义务,在销售过程中未尽到风险告知义务,应当赔偿其所购买理财产品的本息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在该行购买上述理财产品的时间为2065438+2005年5月、6月,且该行提供的上述材料均为文字内容丰富、专业性语言较强的文件,且为标准文件,一般人在没有详细资料和说明的情况下无法理解或完全理解。

其中,都有产品推广高回报的诱导。因此,法院认为,银行在推销涉案理财产品时未遵循风险匹配原则,在履行适当性义务方面存在瑕疵,与杨的损失存在因果关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平安银行沈阳分行赔偿杨某投资本金利息损失的65%,赔偿杨某本金损失162473.95元及赎回日至付款日资金被占用的利息损失。

无独有偶,曾经轰动一时的“平安银行代销基金巨额赔偿案”最终判决卖方应尽部分责任。孙是平安银行的客户,从2014开始在该行购买理财产品。

证据显示,2014年孙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时,平安银行对孙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孙为“平衡型”投资者。此后,孙一直通过平安银行购买风险等级较低的理财产品。

2065年6月65日,438+05,65,438+00,在没有重新评估孙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孙在理财的推荐下,通过平安银行购买了三只股票型公募基金。这三只基金内部风险评级均为高风险,孙出资900万元。

孙买了基金后不久,就遭遇了“股灾”,股市暴跌,基金亏损。6月16日,孙要求银行帮其赎回基金,但此时孙在理财继续持有的意见下并未赎回。

6月28日,孙再次到银行要求赎回全部理财产品。最终,三只基金赎回后返还的金额仅为634.24万元,亏损260万元。

平安银行未能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介绍和销售合适的理财产品,违反了商业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应履行的适当性义务。

但是,除了认定银行违反适当性义务外,所有初审法院均以客户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未及时赎回产品为由,适用过失相抵规则减轻银行责任,最终二审承担第一次请求赎回时30%的投资损失。

利润之下,代理销售违规事件频发。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是基金、保险、信托、理财等业务的主力军。一方面,银行网点多,使其在代销业务上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线上渠道和客户优势,银行开展此项业务边际成本低,利润高。

银行违规代销涉及的原因包括:部分授权基金销售网点负责人不具备基金销售资格、未建立有效的基金销售容灾系统、基金销售人员培训记录不完整、客户现场开户时未进行录音录像等。

平安银行也因违规代销受到处罚。去年,深圳银保监局披露,平安银行因贷款、信用卡、产品代理销售等部分15业务违规,被罚款720万元。

其中,在产品代销方面,代销产品的基础资产涉及银行非标资产,未实现代销业务与其他业务的风险隔离;“双录”的管理不够审慎,理财的销售人员也不擅长卖词。

事实上,平安银行有非法托运的记录。此前,官方网站银监会发布了一批处罚信息。最引人注目的是平安银行收到天津银监局15的员工私自销售理财产品罚单。

处罚信息显示,因私自销售非平安银行天津分行销售或代理销售的产品,平安银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支行被罚款20万元,平安银行天津虹桥支行被罚款50万元。

与对支行的罚款相比,天津银监局对涉案银行员工的处罚决定更令人震惊。处罚信息显示,1人因私自销售非平安银行天津分行销售或代理销售的产品,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务。1人被禁止银行业务一年;1人被警告;另有10人因对上述案件负有直接责任而被警告。

这一事件暴露了平安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近年来,银行理财“飞单”事件频发,平安银行多次被员工曝出“飞单”。

2065438+2006年7月,北京日报报道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一员工离职前“杀妻”,投资者百万元积蓄白白浪费。但平安银行当时回应称,此消息核心内容失实。

2016年6月,平安银行一客户爆料。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平安银行北京朝阳门支行、天通苑支行多位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名为“爱上富人之夜”的产品。事实上,这款披着理财外衣的产品是北京同富容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私募产品的一部分

投资者向监管部门反映此事后,北京银监局回复投资者称,经核查,发现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原员工违规销售...

“基金代理、保险代理、信托代理等不规范行为由来已久。说到底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表示,要加强信息透明度,加大对不透明销售和故意隐瞒的处罚力度,对基金销售人员和保险销售人员进行适当管控,要求他们了解必要的代销常识,并监督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