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前往图海的强秀玉。

莆田市秀屿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43公里。秀屿港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核心港口之一,是中国大陆与台湾省距离最近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65438万吨。秀屿区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总产值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8.7%。

秀屿区委书记张表示,秀屿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基础雄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要统筹规划,确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区域联动,抓好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充分发挥沿海地区资源禀赋,推动秀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扩大养殖

摇晃的船身,轰鸣的引擎,窗外猎猎的海风,小船在碧波上平稳行驶。

秀屿区的日南岛是福建省最大的近海岛屿,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2018年底,日南岛获批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乡镇浅海浮筏网箱鲍鱼养殖基地。

几分钟后,船到达了戴东水域。戴东湾位于日南岛东部,濒临台湾海峡。潮汐流动性强,水质好,盐层厚的天然?海上粮仓?。放眼望去,崭新的塑料渔排整齐地悬挂在海面上,呈现出醒目的明黄色。

?近年来,我们在日南海域普遍收贮各类私人渔排,将传统渔排更新为新型塑料环保渔排,合理规划渔排数量、投喂量和养殖规模,大大减少了海域污染,改善了水体富营养化,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莆田日南海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佳怡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通过?海域+企业+海民?该模式让养殖户在参与海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养殖设施升级、环境改善、养殖技术创新、多产融合带来的增收增效。

?包呢?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福建省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鲍鱼年产量约8000吨。2016年,宝顺利通过中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出口免检产品。早就准备好了。今年6月,秀屿鲍鱼科技产业园暨仙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R&D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福建省第一个鲍鱼加工产业园,也是莆田市第一个专业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据鲜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鑫介绍,该基地总投资2.3亿元。一期建设400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三个海产品生产基地和配套65438+2000吨冰柜的R&D中心。二期将建设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备速冻产品冷链中心和日南鲍鱼分拣中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543.8+0.5亿元。

秀屿区海域辽阔,水质优良,藻类茂盛。基于海洋资源,用够了吗?三万?优势,该区已形成以鲍鱼、海参、对虾、海带等养殖品种为主导的水产品养殖产业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鲍鱼加工业的发展。汇丰、辉隆、兴城、海源、罗农夫等众多水产品加工企业纷纷加入鲍鱼加工,推出了鲍鱼干、鲍鱼罐头、即食鲍鱼、冷冻鲍鱼等系列产品。全区鲍鱼年加工量3000多吨,产值3亿元,税收654.38+05万元。

现在,秀屿区将依托国家海洋牧场和省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千亿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21年,秀屿区海水养殖生产用海面积30多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91.6万吨,渔业产值74.39亿元,居全市第一。

当地政府在大力挖掘海洋经济潜力的同时,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去年3月,秀屿区政府与龙源福建公司就深海网箱养殖及海上浮动风机示范项目签署框架协议,建成全国首个风钓一体化示范项目,实现?用电养鱼,鱼养电?在海上风电区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环保养殖模式。

临港工业蓬勃发展。

8月13日,秀屿区东庄镇疏港大道上,一辆载重383吨,直径9.45米,全长48米的轿车?巨无霸?转运车缓缓驶向位于石门坳工业园的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CPL二期项目现场。

?这个大家伙叫酒精塔1号,是我们CPL二期项目最大的塔,也是今年到的第二个?巨无霸?设备。?福建永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告诉记者,CPL二期项目总投资80亿元,是福建省100家之一。重中之重?作为项目之一,已全面进入安装攻关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达到中期完工目标,2023年第一季度投入试生产。

经济发展以实体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打造千亿元临港产业是秀屿区?强到图表?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石门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作为莆田国家新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是福建省首批9个省级化工园区之一。目前已入驻永荣科技、三树、华丰、山东炼化等一批龙头企业。今年6月,莆田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重大项目签约会在秀屿举行?年产60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50万吨再生功能纤维及其配套项目、秀屿港区石门坳作业区1 #、13 #泊位项目落地,总投资约326亿元,为园区产业增长和产业链延伸增添了动力。

三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是园区重点项目之一。一期于今年年中建成,规划面积约644亩,投资约33亿元。是国家级绿色工厂,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仓储系统,建设16车间和13仓库。全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涂料65438+43.5万吨。

?自项目建设伊始,园区每周组织企业和园区干部召开例会。每两周由区领导牵头组织协调会,了解工程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及时为我们解决软基处理、施工许可、用水需求等问题。自2020年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本月正在组织竣工验收,投产指日可待!?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项目经理郑金全说。

近日,在省重点工程石门坳作业区11 #码头泊位施工现场,吊车来回运行,工程车辆进进出出。?目前,现场11 #干煤棚、硫铵棚钢棚已完成80%,6 #和9 #码头泊位正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今年实现中间交付,明年一季度如期开港。?石门坳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凯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化工园区的物资进出基本都需要绕道福州的泉港、江阴港,再转运到陆地进行转运,成本高、耗时长,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6 #、9 #和11 #泊位建成后,将是湄洲湾首个化工码头。

秀屿区三湾环抱,海岸线漫长,是全国少有的风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钟敏海淀、龙源风电、福能风电、大型锂电池储能电站项目、上海电气普天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户秀屿。

今年初,随着95台大型风电机组投入运行,中国福建海上风平湾海上风电场三期工程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秀屿区海上风电并网发电654.38+0.404万千瓦,风电产业全面进入输出期。2021,风电产值38.44亿元,税收3.8亿元。2022年,预计风电产值565438+9200万元,预计税收5.55亿元。

鱼和旅游融合,游山玩水

夕阳下,天空的霞光散落在海面上,水面波光粼粼。这个时候,最好邀上三五个客人,到秀屿区平海镇,从爱情之海乘上快艇,在微风习习的晚风中,遇见被余辉染红的白色灯塔。黄昏时分,你可以返回岸边,在海浪声里品尝当地美味正宗的海鲜大餐。

近年来,秀屿区依托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滨海资源,打造了蓝、绿、银、白、红。五彩旅游区?,?蓝色海岸游?其中,平海、埭头和日南的滨海休闲旅游最为突出。

近年来,平海镇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平海一流渔港,同时开始进行夜景工程、港池疏浚、沿海栈道、街面立面改造等渔港升级改造。2020年平海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这个生态良好、底蕴深厚的古渔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蜿蜒的海岸线上。

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是大自然赋予秀屿的宝贵资源。2020年起,秀屿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将11海漂垃圾处理等项目一次性纳入环卫综合承包服务范围,形成?陆地,海洋,河流和湖泊?环卫区域一体化运行机制。

莆田龙吉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乡长谢光荣是谁?70后?生于斯,长于斯,他见证了岱头海域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十年前,没有人会愿意带着破渔网和塑料泡沫去海边旅行?什么都有。现在沙滩和海边基本没有垃圾了,连空气都变好了。?他笑着说,如今,村镇海岸每公里就有一名清洁工,每天7小时巡逻清扫海岸线,并配有压缩车收集漂浮垃圾。在汀岗景区、石城一类渔港、石南轮渡港区等重点海域,还设置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保洁船和垃圾转运车,定期开展海上漂浮垃圾整治。

生态美导致繁荣,想在短时间内享受?诗和远方?便捷的水陆交通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老船长陈亚泰对此深有体会。59岁的他从工作开始就在市南轮渡服务,30多年的航运发展史至今历历在目。

陈亚泰回忆说,早年只能靠手摇木船进出日南岛,有时10公里的距离半天也到不了;码头设施差,安全性能低。改革开放后,机帆船投入使用。如今,客运轮渡只需35分钟,客运轮渡只需25分钟就能连接岛内外。2020年380座大型客渡船秀屿一号?秀域二号?投入使用,速度快,性能高,基本不受风浪影响。

陈亚泰说,2019,纯电动公交车全岛覆盖。今年4月,SDIC的官方出租车平台在日南岛上线,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乘着交通升级的东风,近年来,日南岛将九重山、帝王山、月牙湾沙滩、十八岛等特色景点串联起来,推出独具海岛风味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去浮桶看太阳,享受燃烧的晨光,登上尖山远眺群山。还有头水紫菜、双线紫蛤等美味海鲜,还有赶海祈福、捡贝壳等特色活动,打造了一个集合。旅游美食购物娱乐?一种风格,南日本。此外,水质优良、鱼类丰富的日南岛还是天然的?超级渔场?,是吗?国家海钓比赛训练基地?国家钓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