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哪些信息?

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论基础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纠正证券定价的偏差,最终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真实、准确、完整、公平、规范、易于理解和获取的信息是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的前提,也是证券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没有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区分优质证券和劣质证券。因此,高质量证券和低质量证券的价格趋同。换句话说,投资者不愿意花高价购买优质证券,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些是优质证券。这就是证券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其直接后果是“资源会配置给一些低价值的替代品”(Esterbrook和Fischel,1984),而高价值的证券定价较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降低,资源配置的功能受损。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方式,已经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得到实施。实践有力地证明,通过建立和维护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提供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最终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的角度出发,按照法律要求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自身的财务经营和其他会计信息,并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进行公告。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包括以下内容:

(1)数量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国家颁布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行业会计法规,以货币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

(2)非量化信息。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变更的说明、会计政策运用的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和影响等。

(3)后期事件信息。这主要包括:直接影响后期财务报表金额的事项、严重改变资产负债表估值连续性、严重影响资产与利益关系或严重影响以前年度报告当期预测活动的事项、对未来收益和估值具有不明确或不确定影响的事项。

(四)公司分支机构业务情况。它们是随着公司多元化业务和跨区域业务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信息聚合。如果在财务报表中只披露这些量化数据,很难准确揭示公司这部分业务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在对外的报表中公布这部分数据,以及数据的口径、披露的原则、管理层的要求等许多重要信息。

(5)其他相关资料。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和交易过程中,应披露上述财务会计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公司简介、组织状况说明、股东持股回顾与展望、公司内部审计制度、重要事项披露、公司发展规划、资金投入、股权结构及其变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和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