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口多吗?

人口:约93万人。

人口密度:872人/平方公里

双流区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年末登记人口为93万人(2007年)。县人民0位于东升街,邮编:610200。代码:510122。区号:028。拼音:双流县。流域属岷江水系,包括金马河、抚河、江安河、刘阳河、清水河、白河、芦溪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降雨量921mm。

自然条件

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度,降雨量921mm。这里气候温和,适合许多动植物的生长。县城河流属岷江水系,包括金马河、抚河、江安河、刘阳河、清水河、白河、芦溪河,全长186公里。矿产资源主要有钙芒硝、膨润土、粘土和粘土岩、砂岩建材和砂金。

行政区划

双流县辖4个街道,21个镇:东升街道(东升镇)、西航港街道、华阳街道(华阳镇)、中和街道、太平镇、永兴镇、吉田镇、正兴镇、彭真镇、大林镇、煎茶镇、黄龙溪镇、永安镇、九江镇、黄水镇、金桥镇、黄家镇。

历史的发展

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古称广都,与古蜀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朝,为避炀帝,杨光改名双流,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县城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5个镇(街道),90.64万人。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是中国第五大机场。成昆铁路纵贯南北,有白家和公兴两个货运站。川藏公路、乐骋大千路、成雅高速、成都外环高速、机场高速、国道213贯穿全境,有天府大道、锦华路、华龙路、温爽路、双黄路、黄济路等多条高等级公路,里程2882公里。配备可容纳65438+万门电话的程控交换机,具备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信的能力。设有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心和15 110KV、35KV变电站。共有7座配气站,西南输气站位于华阳。有15水厂,日供水能力30万吨。科研单位3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2个,专业技术人员65438+8000多人。四川大学等5所高校。中小学230所,其中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级重点学校3所。2007年高考,四川省理科状元出自双流中学,这在双流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双流中学为双流县教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各类医院45所,其中二级医院3所。有标准的国际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广电、文化建设、体育在全国、全省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呈现出下行调整态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37.62亿元,同比增长65.438+05.2%,比去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一次产业增加值达到27.84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54.38+07.907亿元,同比增长65.438+09.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5.438+09。

看2008年1-4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二、三季度增速为18.1%,全年增速为15.2%,较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我县经济发展趋势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世界金融危机滞后影响,航空运输业大幅下滑,其中航空客运量同比下降23%;二是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全年销售面积(按项目位置)仅为65,438+0,565,438+0,730平方米,同比下降30.4%。三是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增速放缓。全年全县全口径工业增速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以及经济普查方法和制度的改革,都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1.全县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4545亿元,增长21.7%,比去年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03亿元,同比增长29.4%,比去年回落3.7个百分点。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86亿元,增长33.4%,比去年回落9.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85.99亿元,同比增长39.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3.7%。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1亿元,增长20.8%,较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4712亿元,同比增长13.8%;酒店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1.48亿元,同比增长331%,私营和个体经济实现销售额662600万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全口径财政收入9916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比去年回落112.9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261%,地税收入26.93亿元,同比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80.59亿元,同比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765438亿元,增长9.2%。

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65438+6550万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45.88亿元,同比增长36%,各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0.57亿元,同比增长67.4%。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6818元,比上年增加1875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7129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长1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007年的2.46: 1下降到2.33: 1,收入差距缩小。中国中小城市综合竞争力从2006年的81上升到2007年的37位。成为全省(四川)唯一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的县。

“35223”发展思路双流县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推进“三个集中”,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融入成都,加快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和谐双流;大力实施“项目驱动”、“产业强县”、“三业富县”、“都市农业”、“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全力打造“两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航空物流园),突出“两城”(东胜现代空港花园城市、成都华阳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三廊”(三廊)建设。

工业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4.8%。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16.8%。

第三产业大力实施“三业富县”战略,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2.2%。年末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3.6亿元和73.9亿元。房地产成交654.38+0.5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到2654.38+0亿元。餐饮、邮电、通信、保险、中介、交通和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

农业经济大力实施“都市农业战略”,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6543.8+0.82亿元,增长7.8%。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7家。集中力量建设城市基本菜田1.2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7个。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进项目(含续建、改扩建)664个,资金95.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78个,资金265438+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2894万美元,出口创汇12447万美元(海关数),首次突破65438.0亿美元大关。新开工和续建项目56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续建项目40个,新开工项目41个,竣工项目1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40.2%。完成工业投资24.8亿元。尖山500kv、九江110kv、公兴110kv、黄龙溪35kv变电站投运。完成花双线供气主网和牧马山输气干线铺设,加快岷江水厂二期建设。建立了西航港投资有限公司等5个融资平台,拓宽了项目建设融资渠道。

东胜现代空港花园城建设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完成东胜现代空港花园城28平方公里新区城市规划。成立双流兴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机场路、川藏路等城市道路沿线及县城广场、公园周边建筑风貌改造。全面实施融入成都的“畅通工程”,启动接待寺立交桥、双楠大道建设。东胜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华阳成都城市副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华阳镇城市建设“八大工程”,即天府大道尽头生态绿地、锦江十里休闲港湾、“六路一桥”(华新街、正西街、谢赫街、通济桥夏杰、广都街、二江路、通济桥改造)、污水处理厂、丁字街商业中心、锦江成都港、海韵公园、极地海洋公园。华阳城区“百日”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建设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双流县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具有浓郁川西风情的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近距离为成都市民提供最佳生态旅游观光路线。华阳段4公里范围内,全力打造具有“香山水乡”特色的休闲游;兴隆、合江段12.4 km范围内,依托太阳岛、芦溪河、三鹅湖等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在永兴、三星、大林段16公里范围内,打造万亩连片、色彩交替、层次分明的桃、梨、红叶观光带;在吉田、万安重点建设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生态农庄。

庐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建设引进“庐山国际社区”项目,集独立洋房、景观洋房、欧式小镇、休闲度假酒店等设施于一体。规划面积4000亩,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654.38+00万平方米。其中,庐山高尔夫练习场、1号会所、网球场已建成投入使用,B、C、D组正在加紧建设。

蜀风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确定了“成都民俗文化主题旅游区”的目标定位和“屈乐土,休闲风光”的主题宣传语言。着力挖掘提炼黄龙溪核心文化内容,快速启动黄龙溪镇核心区六大建设项目。沿线城镇文化旅游招商初见成效。

西航港5km2新区新建区域东起成雅高速,西至双黄路,北至双华路,南至黄生路,涉及西航港街道办事处、黄家镇5个村31个合作社。7月集中开工建设7条道路土基工程15km,6月5438+065438+10月同步推进骨架道路及配套设施二期建设,已初步形成工程承载能力。引进韦恩、宗申、新世界等项目10个,总投资31.1亿元。

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建设是双流县积极探索利用企业资金建设工业园区的新模式,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肯定。工业港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2平方公里,累计投资6543.8+0.5亿元,已基本建成。目前企业180家,到位资金16亿元。预计2006年两税将达到3000万元。

现代商贸开发区双流县现代商贸开发区位于双流新城北部,新旧川藏公路之间,规划面积5.51km2。该区以建设西部一流的商贸集中发展区为目标,以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打造以汽摩、物流、商业购物、中高档商住楼四大产业为支柱的都市型产业。机电设备销售中心、金桥物流等企业已入驻园区。

新农村建设已投入1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桥昆山村、永安白果村、三星南新村等以“五改”“五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白果村被确定为全国村庄整治试点村。

重点镇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和、正兴、黄龙溪三个市级重点镇。中和镇积极吸收会展商务和商贸物流的辐射,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正兴镇引导和吸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精细化工企业集中发展。黄龙溪镇以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和亲水人居环境建设为主导方向,打造旅游休闲人居古镇。同时,黄龙溪镇被评为中国环境优美镇。

全民创业计划双流县推出百姓创业、老板创业、能人创业、回乡创新创业、干部创业“全民创业计划”,认定116家民营企业30强典型创业家庭,推动53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为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五统筹、五联动”,建立25个镇级劳动保障事务所和8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免费开展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和农民增收教育培训,培训人数122700人(次)。

社会事业开展13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争创国家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卫生县城已通过评审验收。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78.3%。在全市率先建立镇级公共卫生中心,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主要是霍乱。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2‰以内。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再次成为“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规范化服务型0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完成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4175项,法定时限内办结率100%。106名大学生被选派到村(居)委会工作。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代理服务和网上预审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实施“3633”工程,积极开展“百千万”活动。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争创一流投资软环境工作初见成效。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行政机构改革,进一步整合优化部门职能,顺利完成县农业局、县城乡一体化推进办公室、县畜牧局、县农机局、县农工办5个单位机构改革,新组建县农村发展局;整合职能,成立城乡园林绿化管理局;新成立的县旅游局;合并白家镇和文星镇,成立西航港街道办事处,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农牧“110”服务双流县,在全市率先设立“农牧110”,开通求助热线85826110,由64名农牧专业人员组成。

全国短道拉力锦标赛双流站65438+2月10-11,双流县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第一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汽车拉力锦标赛——2005年全国短道拉力锦标赛决赛(双流站)。

政策优势

双流县按照创新思路、配套完善、整体推进的要求,全面深化“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化更加明显。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以上,承载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入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43.8+029.6亿元,集中区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5.2万多人“农转非”,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35%。共新建安置房30.8万m2,安置3315户、1.1万农民。21万多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培训654.38+0.5万农民(次)。

对外开放,双流县全年引进项目438个,到位资金31.6亿元。引进CSG等亿元以上大工业项目22个,在建项目14个。投资强度提高到60万元/亩。合同利用外资464654.3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586万美元。新增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0家。出口创汇7905万美元(海关数字)。

双流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城镇机构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分开,广播电视台分开设置。建立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执法监督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公有住房和商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供销合作社改革大力推进。完成撤村并社区工作,精简村组建制47.6%,精简村社区干部48.5%。

基础设施建设双流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东胜华阳市分区规划。完成伊干旗南北段、白河路延长线、迎春路至老川藏路建设工程,初步形成新城区道路骨架。川藏路广场至环线路段已形成通行能力。完成东胜、华阳13城市街道“白+黑”路面改造,以及拆墙透绿的棠湖公园改造工程。完成机场路综合整治和成雅路双流段两侧川西名宅改造。东山高速、成仁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东胜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日供气80万立方米的华阳至牧马山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九江110KV变电站投入运行。随着金马河大坝的建成,闽江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双流县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8%,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顺利通过成都市“两基”复查验收。高中普及率为91.8%。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两网一改”全面完成。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65.2%。1,318户79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奖金。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1.11‰以内。有效控制各类污染,实现“创造模式”目标。土地市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9家。

双流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分别增长12.1%和14.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5亿元,增长17%。减轻农民负担1704万元。98.3%的客运量可到达每个村庄。小康村占4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恩格尔系数降低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23平方米和37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为8.8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双流县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有65438+3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00%的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90万人。新增城乡低保1.702和6559人,城市人均月补差55元和农村人均年补差200.1.7元。加强劳动监察,依法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1,456,5438+0,000元。

2007年12月5日,双流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2007年度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双花场7.5平方公里工业园

双花场7.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是新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完全可以与蛟龙工业港相媲美。目前已完成90%,90%的公司已正式开业,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国家一级安全单位)、西门子电气、郭栋、天威制药等。

2021年3月,双流区在中国放心食品100强榜单中排名19。

2021年3月,双流区在中国县网购买力100强榜单中排名第8。

2021 1双流区被列为“2020年全国社会治理百强示范县市”,排名17。

2021,1,双流区被列入2020年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 1 10月,国家民委命名双流区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1,1月,双流区在2020年全国百强示范县市名单中排名第14位。

5438年6月+2020年2月,双流区在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强示范县市中排名第三。

2020年6月165438+10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双流区榜上有名。

2020年6月,双流区当选2020年中国最幸福城市。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生活质量综合百强县市名单出炉,双流区排名第八。

5438年6月+2020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双流区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双流区被列为2020年中国最幸福县市百强,排名第七。

2019,10 6月,双流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2位。

2019,10 6月,双流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第33位。

2012年2月,住建部命名双流区为2011国家园林县城。

2011 65438+2月,双流区被列入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