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属于哪种茶
四川红茶起源于四川省,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唐宋中早期的茶马互市。茶马交易的茶叶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茶马交易的集散地是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从雅安出发的措玛多,至少花了2-3个月才到达西藏。那时候因为没有遮挡日晒雨淋的工具,所以茶叶在雨天经常是湿的,晴天是干的。这种干湿互变的过程导致了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茶叶品质。所以“红茶是在马背上形成的”这句话是真的。长期以来,人们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堆制发酵工序,于是产生了红茶。红茶在中国的云南、湖南、陕西、广西、四川、泉城红、泉城绿等地加工生产。红茶制品一般可以保存很久,越老越香。
藏茶是红茶的鼻祖,也叫南路边茶。它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由32种古法制作而成,由于持续发酵,极具收藏价值。是古茶中收藏价值最高的茶。四川省雅安市是藏茶的起源地,有1300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人来到雅安投资茶产业。他们资金雄厚,经营良好。从明朝到清朝,他们创办了10多家茶店,经营规模很快超过了当地的川帮,占雅安每年“引”总量的三分之二。藏茶产品的“红、浓、老、醇”。“红”是指茶汤呈深红色,清新可爱;“浓”是指茶的正宗味道,喝起来清爽提神;“陈”指老香的老茶,保存时间越长,茶香越浓;“醇”就是口中不涩不苦,滑而甜,味道醇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过特殊工艺长期发酵制成的藏茶,含有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700种左右的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其中磷、钾、镁、硒等矿物质不少于15种。
红茶根据产地不同和工艺差异,可分为湖南红茶、湖北老绿茶、四川雅安藏茶和滇桂红茶。
湖南黑茶
红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时期的茶马贸易。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冯新闻录》“前几年回鹘入朝,都是开车回著名的马市吃茶”。
一般认为红茶的起源始于16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红茶”一词。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明朝钦差大臣陈说:“商茶低伪,要红茶。。。官商分,官茶易马,商茶买。”据《明史·食货》记载,“神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国茶改马,乃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直爽便宜,商人们私贩越境。”可见当时四川是禁止私售湖茶的。所以16世纪末,湖南红茶崛起。
湖南黑茶生产始于湖南益阳安化县。据唐阳野《厨师搬运》记载,唐朝时期,安化生产的曲江片远销湖北江陵、襄阳等地。五代毛文西《茶谱》记载:“曲江八十片一斤”,又说“谭邵间有曲江,其中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其香异常。”这证明“曲江片”产于唐代的湖南安化,在当地很有名气,而且这种茶的颜色是深褐色,也就是典型的上等黑茶的颜色,说明当时就有黑茶出产。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企业。
湖南黑茶发源于安化,最早产于资江附近的宝芝园,后沿资江转移至鸦鹊坪、黄沙坪、幽州、江南、小燕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以高家溪、马家溪为最出名。过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产,产地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临湘以及湘西的张家界。
明嘉靖年间,资江下游出现了重要的商埠东平、黄沙坪。与桥口对岸的幽州、黄沙坪一起,以茶起家,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产于清代的“千良茶”,被现代人誉为“世界茶王”。如今,故宫仅存的“千两茶”成了无价之宝。清末,安化茶名扬天下,茶业空前。百年以上的茶店、茶亭、茶书、茶铃、茶马古道驿站、茶具、茶歌、茶谣、茶俗,存在于民间。益阳茶厂生产的香溢高级茯砖茶,具有降血压、血糖、血脂、和胃、消炎、防辐射的独特功效,边疆地区有“边喝益阳茶边喝伊利石”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茶叶保健功能的逐渐认识,红茶必将成为人们健康饮品的首选。“喝安化千两茶,人间增百岁寿”,“多喝茯砖茶,健康千家万户”。
据史料记载,安化黑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唐代“曲江单”。然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却改写了历史。
1972-1974年间,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出土了《易稗》竹简。经考证,有一盒茶叶,盒内黑色颗粒状物体经显微镜确认为茶叶。从那以后,这盒茶叶从何而来?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良生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是安化黑茶,理由如下:
第一,从地理位置上看,汉唐时期,安化属弋阳县,隶属长沙县。安化茶历来具有“悬崖流水,不种自长”的优良品质,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
第二,从保存质量来看,绿茶等其他茶叶根本没有这么长的保存期,而安化黑茶因为工艺独特,可以保存很久。
第三,从交通便利性来看,安化到长沙陆路、水路、木排竹筏、海运都非常方便。
4.汉末三国时期,吴、蜀在益阳驻军,关羽用竹棍包着袋装茶叶,给士兵解除病痛。竹简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也符合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
5.早期安化黑茶要用松枝松树焙干,有清香气味、杀菌防腐的作用,埋葬作用显著。而且马王堆出土的茶叶已经被浓缩成不同规则的黑色小颗粒,和我们现有的陈年散装安化黑茶一模一样。
那么,如果马王堆汉墓的茶叶来自安化,那么安化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往前推900年,达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源于安化。
雅安黑茶
据《周本纪》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倒了南(四川)八族王的茶叶。《明代茶法》:太祖朱元璋“六次召天全为民,免徭役,使蒸红茶易马。”红茶是藏茶和边茶,天全县就是现在雅安市的天全县。《西藏政治教育指南》附录:“茶自文成公主传入西藏”,即雅安产的龙团、凤饼茶作为贡品、舶来品传入西藏。此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地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采取“茶马互市”、“茶叶专卖制”、“土地引进制”等政策,雅安藏茶发展迅速。明代茶法:宋太祖“秦、陶、河、牙四国设茶马司,牙设茶马司七年”。
雅安藏茶的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品牌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和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相传的口述,近代以来有文字记载。明代以前,雅安的藏茶生产是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管理。雅安县志(民国版)显示,最早的藏茶加工企业是天星、恒泰、程菊等茶品牌。清朝允许私人藏茶贸易,私人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朝末年,雅安、天全县、荥经、名山、邛崃等县已有200多家茶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为抵抗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重振雅安边关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政大臣赵二丰与四川叶全道* * *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县、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安设立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人茶店数量恢复到100多家,随后军阀混战,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许多茶店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只剩下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拟在雅设立“中国茶叶公司西康分公司”,专营边茶。后来民营茶企牵头联合成立康藏茶业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叶报价,关闭了名山、邛崃两县的茶企,只为雅安、天泉茶企购买原料代加工成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