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上市?为什么最近很多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1,双主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区别

双主上市:美国和香港都上市,各自按照自己股市的规则申请上市,一方出了问题不会影响另一方;二次上市:先去美国,然后拿出一部分股份送香港,拿出来的部分和前面的部分不一样;在美国,美国是主要的上市地,香港那边出了问题也受影响;利弊:双重上市的好处是双方互不影响,坏处是你要两边遵守规则,流程和要求复杂;二次上市的好处是申请和审核简单,但解决不了“极端情况”

2.你说的“极端情况”是什么意思?

中概股在美退市中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中美对立关系格局,SEC与中国的博弈;最坏的结果是,大量中概股公司因为达不到SEC的要求而退市。

3.极端情况发生的概率大吗?

这个审核稿件的傻事不是今天开始的。法案实施时间分别为21和65438+2月。当时的要求是,如果手稿连续三年不能通过审核,它将被除名。而且还有整个法案的加强版,把三年变成了两年;也就是说,从22年开始,23年结束就是期限;;为了让23年的审计符合SEC的规定,这件事必须在22年内说清楚。

4.所以,不管有没有极端情况,先来个双上市。

阿里并不是第一家做双重上市的公司。理想、小鹏、知乎、哔哩哔哩、贝壳都做过,所以就算真的到了极端的情况,也是没有出路的。如果在美国退役,那就退役。该公司还具有香港上市公司的地位,其股票仍然可以流通。至于之前投资人能不能跟着你到这里来交易,说实话,还是要看公司本身够不够好。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其实除了人们曾经嘲讽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与美国资本的高度绑定。比如你可以查一下红杉资本。,DCM等等。这不能从民族主义情结的角度给企业贴标签。毕竟企业发展是需要资金支持的,甚至在20年前,我们国家还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水平。这么多互联网公司要想有足够的融资机会,除了外资,几乎别无选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早期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是选择在美股上市,获得美国资本的支持。对于许多美国投资机构来说,中国市场肉眼可见的“在线人口红利”本身就是增值的绝佳理由。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投资机构在中国企业刚刚启动天使轮的时候就纷纷布局。可以说,直到特朗普上台的节点,“中概股”。与美国资本的发展几乎是一种互补关系。对中国企业来说,纳斯达克是财富自由之路。相比网络安全的隐患,大家都很羡慕天上掉下来的钱。谁不希望一个PPT就能筹集到几百万美元?

但正因为如此,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市场见顶,美国选出一位“MAGA”女王,整个环境都变了。特朗普的作用不仅仅是通过发动贸易战来大大增加美国资本投资中股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他被Twitter等封禁的经历,激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对数据安全的恐惧。你可以查一下时间线。国内对互联网公司的各种监管,包括对滴滴的处理,其实都是从特朗普被封杀之后开始的。这样一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虽然我们说不反对去美股上市,但是因为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太多的用户数据信息,如果现在想上市,势必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审核过程。考虑到这个问题,互联网公司在美股市场的前景很难乐观。

两地上市,把重要的“保险”留在香港,既发出了“我真的很安全”的信号,也不会在美股出现问题的时候马上束手无策。毕竟,由于美国在疫情发生后极其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也开始了本质上的动摇。今年很多地方开始选择放弃美元,用人民币或者其他货币结算。

美国股市最近一年的表现似乎还没有到股灾的地步,但是波动非常剧烈,没有人敢否认可能的崩盘风险。毕竟,以道琼斯指数为例。它真的反映了健康的美国经济环境吗?1929的夏天,人们以为天空就是道琼斯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天美国股市突然变得不靠谱,香港的金融城地位就凸显出来了(毕竟目前伦敦可能面临英国国内很多乱象,资金安全无法保障)。现在两头下注,是中国股票规避当前风险和未来可能腾飞的好选择。当然现在还为时过早,除了已经投了钱的利益方,其他人看戏就好了。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贝壳、知乎、小鹏和理想已经上市两次了。双重上市,单一上市和二次上市,双重上市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更好地吸收全球资本,分散风险,让国内投资者享受行业成长红利。但是对公司的要求会高很多。

客观地说,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科技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海外资本,提升自身实力,完善国内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中国在互联网技术领域赶超众多老牌发达国家,成为领头羊。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证券交易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绝不会坐视中国继续淡化资本主义,变得更加强大,然后与自己角力。于是,我们看到美国这两年针对中概股的一系列操作:先是逼你交审计论文,然后宣布你是“恶名市场”,动不动就威胁要把你摘牌。经过无数次无端打压,中概股几乎完全腰斩。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市场是别人的,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