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博瑞强怎么样?
CRO公司分为两类:实验室CRO(也称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公司。CRO实验室处于药物研发的最前沿,主要从事化合物筛选、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剂型(注射剂或口服、片剂或胶囊等)研究。),代表企业为药明康德(股票代码603259)。临床CRO处于新药研发的后端,是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候选物质的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临床试验,这是药物研发的重头戏,近60%的研发费用都花在这里,也是新药研发的瓶颈。国内代表企业为“虎药”(股票代码300347)。我下面说的都是临床CRO公司。
现在来说说汉博瑞强。
十几年前曾经在那里工作,现在辞了两家公司后又回到了这家公司。
13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内只有5-6个cro。当时艾格斯、老虎、汉博瑞强、万全阳光都是国内不错的CRO企业。CRO是一种“政策驱动”的商业模式。2015之前,整个行业都是死气沉沉,小打小闹。汉博瑞强是一家实际在做临床试验的公司。自然不被大多数对数据没有要求的国内药企所欢迎。基本上都是承接外企在中国的上市后临床试验。外企也不傻。他们让自己的团队保持活力,并给CRO公司提供用很少的钱很难完成的工作。他们经常邀请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国际审计师”进行审计。当时,中国没有合格的审计师。那段时间,韩博睿很辛苦,但他锻炼了自己的技术和团队。与此同时,一些临床cro被卖给了外国公司(Igers),一些转行做仿制药开发,一些没有“熬过冬天”而解散。
2015年,国家开展“一致性检查”行动,被业内人士称为“722风暴”(2015年7月22日发布的政策)。当时国内上千个品种,无论是外企还是国内药企,都面临着“临床试验数据一致性检查”的严峻问题。说白了就是国家集中打假:打击虚假数据,提高仿制药质量。药企平时习惯“随便”临床试验数据,所以经得起真正的检验!提交给CFDA的数千项临床试验不得不在绝望中撤回。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水漂身上。头儿,好痛。
从一次惨痛的经历中,药企老板们充分认识到真实数据的价值,临床试验人才的价值,临床试验专业人才最集中的临床CRO公司的价值。他们求助于CRO帮助他们进行临床试验,从此,汉博瑞强的春天来了。
形势一好,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和前景。到2019,据说国内已经有500多家临床CRO公司。公司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大家都是老王卖瓜说自己好,有的夸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外人也是“瞎”的,难辨好坏。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药企的标准不是它的年销售额是几十亿还是几十亿,而是企业有没有自己的专利药。
同样,衡量CRO公司的优劣,也不是根据它每年接多少项目,多少营业额(比如过去几百个中药项目,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人才!),而是是否有能力承接国际R&D巨头(如辉瑞、诺华、诺和诺德、默沙东等)的项目。)以及是否通过了别人的国际检验,是否有能力承担提交给美国FDA的临床试验。
汉博瑞强在全国“七·二二风波”之前就已经做了。
她是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先公司。